民國時期是中國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折的時期,敬老尊賢風習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現(xiàn)代元素。今天我們重溫民國時期的敬老尊賢風尚,不僅是要繼承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是要借鑒和發(fā)展它,為今天的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民國對敬老尊賢的認識
敬老尊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國經典文獻中多有論述。民國時期在思想啟蒙運動中,對愚忠愚孝進行了批判,但敬老尊賢這樣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但沒有廢止,并且被提到更高層次來認識。1943年9月28日福建省舉行首屆敬老會,省民政廳廳長高登艇在會上發(fā)表了一席講話。他說,一個國家的進步與否,固然要看一般青年人強毅與活潑的精神,同時也要看老年人的道德風范,因為青年人是國家的動脈,老年人是國家的導師。一個人自出生到壽終需要經過三個階段:幼年時期、青年時期和老年時期。在人生的三個階段中,幼年時期是承受教育的時期,青年時期是服務社會時期,到了老年才是真正深入社會時期。在承受教育的幼年時期,主要是吸收知識,接受教育,充實本身的能力。在開始服務社會的青年時期,見識有限,經驗不多,如果沒有正確的目標,只憑一腔熱血干事,容易誤入歧途,造成損失。人生到了老年時期,他們經歷過許多人生坎坷,認識了許多是非事理,獲得了許多人生經驗,將其心得來服務社會,指導人類,自然比較有把握,這才是真正貢獻國家時期。上述講話道出了人生不同階段的社會作用,強調老不僅應有所養(yǎng),更應有所用。由此可見,民國雖然是一個思想激蕩、新舊更替頻繁的時期,但對于耆老宿賢的敬重不僅沒有減弱,而且對敬老尊賢的重要性認識更深刻。這種認識在實踐中的表現(xiàn)就是一套制度和儀式。
民國敬老尊賢儀式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國民政府推動的新生活運動中,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地方政府,都將敬老尊賢作為一項主要內容來推動。中央設立民族健康委員會,將促進老年人的健康和倡導敬老之風作為委員會工作內容之一。1945年國民政府內政部還頒布《倡導民間善良習俗實施辦法》。辦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各省市政府為倡導敬老尊賢,應加強縣以下各級長老會等組織,普遍設立安老等社會設施。
在內政部敬老尊賢辦法公布后,許多省市擬訂了相應的實施辦法。例如,1947年7月上海市政府公布了《上海市敬老尊賢辦法》,共七條。關于老人與賢者之界定:老人“以本市居民年齡在八十歲以上,品行端正者為限;賢者以對于本市及社會有特殊貢獻者為標準”。敬老尊賢活動通過下列辦法表示:1.舉行敬老會及尊賢會;2.舉行公宴;3.舉行集團慶壽;4.協(xié)助發(fā)表著作;5.贈送匾額或榮譽市民證書;6.贈送禮物;7.將其事跡編入地方志書并報內政部。敬老尊賢所需要的經費由主辦機關籌集,贈品向地方各界征集。許多地方不僅有制度規(guī)定,還將規(guī)定付諸實踐,形成了各種形式的敬老儀式。下面選取幾個城市,來重溫民國時期舉辦敬老會的熱烈場面,再現(xiàn)60多年前的敬老儀式。
福建省福州市于1943年9月28日在省臨時參議會禮堂舉行第一屆敬老會。是日會場布置得堂皇嚴肅,四窗懸掛紅色布簾,臺上紅燭高照,洋溢紅光喜氣,臺中布標懸以“敬老崇德”紅色大字,四壁貼有敬老尊長及民族健康之類內容的標語,會場座位陳列“壽”字形,計參加男女老人98位。大會于下午3點開幕,在隆隆鞭炮和悠揚的軍樂聲中,福建省民政廳廳長兼福建省新生活運動干事高登艇發(fā)表頌詞。之后,與會老人各進壽面一份,并獲贈禮券各十元。隨后進行游藝會,由小學生表演歌舞,福建省財政廳魔術團表演魔術,為游藝會助興。參加福建省第一屆敬老會的近百位老人,無不喜形于色,盡歡而散。
1946年9月28日,由中華民國民族健康運動委員會、南京市衛(wèi)生局等單位主辦,在南京市政府禮堂舉行盛大敬老茶話會,82位健康老人被邀作榮譽上賓。與會者由專車送達會場,當在服務人員相扶下行至大禮堂時,會場中來賓皆起立致敬,報以熱烈掌聲。茶話會先由市長馬超俊致開幕詞。他頌揚了高年的難得,以及對于民族興衰的影響。民族健康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果夫在致辭中對諸老表示祝賀,并向諸老討教長生秘訣,希望這個秘訣公布出來,使今后青年都能享受高齡。
浙江省壽昌縣于1949年2月15日在縣府舉行敬老尊賢大會,計有161名70歲以上鄉(xiāng)賢耆老蒞會。在諸老人會的門口,由樂隊列隊吹樂歡迎,招待人員給入場壽翁紅綾標幟與鮮花紙花配掛于左胸,引導他們簽名后先入休息室,招待茶點。上午10時敬老會正式開幕,由縣長致頌詞,11時散會后即舉行游行,音樂隊前導,壽翁繼后,服務人員兩旁隨行。觀看者人山人海,道路為之擁塞,為壽昌縣未有之大觀。游行至縣西門轉道湖濱路,直達南門大操場,舉行閱兵典禮后,返回縣府合影留念。正午12時在縣府廣場布置20圓桌,每席備以六菜一湯、面包壽面,各壽翁依次入席,舉杯暢飲。散席后一些長者余興未散,拿出自己絕活,一展才藝。其中有5位80多歲壽翁表演了中華武術,雖然他們白發(fā)蒼蒼,但個個精神矍鑠,拳腳起落,剛勁有力,不亞于青年才俊。下午3時敬老會結束前,壽昌縣縣長為鄉(xiāng)耆諸老贈送紀念品,為每位壽翁贈送百壽圖一幅,并備壽翁題名錄,請各壽翁親自題名,以留紀念。
民國時期在諸多地方舉辦的敬老會隆重而熱烈,體現(xiàn)了社會對老年人的尊重和關心。今天中國在走上復興之路時,既需要青年人的力量和干勁,也需要老年人的健康和智慧。如果說年輕人是只堅實的輪船,老年人就是個飽有經驗的舵手,兩種力量朝著時代的方向前進,那么我們就不難達到富強文明之境,民族的復興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