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李清照“春愁”里的閨音原唱,勾勒出青年、中年、老年三個不同時期的人生境遇與情感軌跡,揭示她的人生情懷、生命意識之演變。李清照的傷春詞在表現(xiàn)女性的愛情悲喜、角色苦悶、精神風范、家國之情等方面其有積極的開拓與超越,其蘊涵的美好詞性高貴而樸實。
[關鍵詞]李清照;傷春詞;女性視角; 生命情懷
[中圖分類號]I20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3)06-0119-05
李清照(1084~1155),自號易安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她少有詩名,才力華贍?,F(xiàn)存詩文詞皆為后人所輯錄,詞今存40余首??娿X先生對其這樣評價:“易安詞在宋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歐陽修之深美,張先之幽雋,柳永之綿博,蘇軾之超曠,秦觀之凄迷,晏幾道之高秀,賀鑄之瑰麗,舉不足以限之。大抵于芬馨之中,有神駿之致,適以表現(xiàn)其胸懷襟韻,而早期靈秀,晚歲沉健,則又因年因境而異。善用疊字至十四字之多。皆足以見其創(chuàng)辟之才也?!雹?/p>
李清照的生平以北宋滅于金、舉朝南渡(1127)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生活舒適安定,與丈夫游于藝文,情誼甚篤;后期南下漂泊,丈夫客死異鄉(xiāng),生活顛沛流離。李清照的詞多寫愛情生活,是其生命歷程、情感歷程的生動寫照。前期主要反映閨中生活、自然風光和與丈夫的離別相思,后期主要寫亡夫之痛、故國淪喪之悲以及傷時念遠的抑郁情懷。
本文著重解讀李清照的傷春詞,②從她的“春愁”情感內容的呈現(xiàn)中,勾勒由少女成為少婦再成為老婦的生命軌跡,解讀一代閨秀雋才對人生情懷、生命意識的深沉把握。這些傷春詞從女性視角出發(fā),或傷春念遠,或發(fā)以閨怨,或托物(事)言情,抒發(fā)國破家亡的悼亡懷人之意,閨情原唱,細膩動人,表現(xiàn)出強烈的女性情懷,其文學意義和美學意義獨樹一幟,無可替代。
一、青年時期的傷春傷花情懷
封建深閨制度下的女性常用傷春題材詞表達自我情懷,因長年累月被束縛在小院深閨中,無法參與外界廣泛的社會生活,她們就對身邊自然景物的變化格外關心和敏感,愈加對自己的命運、生命狀態(tài)和感情世界報以無微不至的關注。自然界的春去秋來、花開花落,甚至一場細雨、一陣輕風,都可能引發(fā)她們傷春悲秋、紅顏易老、相思懷遠之類的深悄悲感。水流、花飛、云行,都是一種失去,是寂寥?是焦慮?是空虛?是怨恨?或者還有一絲希望?對多愁善感的閨閣女詞人李清照來說,殘春光景會更讓她感知到超越常人的那份凄清孤寂的情懷。獨處小院,獨對閑窗,春色深深,少女時代的詞人領略了一份不可捉摸的寂寞孤單,在青春易逝、韶華難駐的春愁主旋律中,寫出了內心特有的閨中寂寞和若有所待、恍有所失的情狀。例如“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甚至小窗外的春色和卷不動重簾的微風,都能引動她的愁緒幽怨,傳遞她凄清孤寂的情懷。李清照播灑的“催花雨”深含著少女的輕柔與婉曲,深藏著少女的哀怨與輕愁。以“細風吹雨弄輕陰”(《浣溪沙》)表現(xiàn)“梨花欲謝恐難禁”的傷春情懷最是女子筆墨,無論形容詞“細”、“輕”,還是動詞“吹”、“弄”,都暗示著幽閑安靜的少女的眼光和想象,春天的美景在風雨中逐漸凋零,閨中少女心頭那一絲絲飄忽的愁緒更加拂之不去了。
傷春情愫表現(xiàn)最為含蓄蘊藉的應是這首《如夢令》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弊掷锶珶o傷春語,但傷春情無處不在。雨后肥碩的綠葉涓涓流淌的可是傷春的眼淚?雨后瘦損的紅花輕輕哭訴的可是傷春的悲歌?那情真味長的曲調和新奇巧妙的比喻均佩戴著女性特有的徽號。結句“綠肥紅瘦”一語堪稱詞中之眼,寥寥四字,將一夜風雨后葉茂花稀的景象表現(xiàn)殆盡,作者憐春惜春的一片深情深含其中。
總體來說,待字閨中的少女時代和南渡前的前半生,李清照的內心就蕩漾著一種自然感發(fā)的凄清孤寂的情懷,用一個“瘦”字可作為她早年傷春詞里最為傳神的代表。
二、中年時期的傷春傷別情懷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18歲的李清照與趙明誠結為伉儷,婚后居汴京,倆人伉儷情深,一同收集、校勘金石書畫。大觀元年(1107),兩人移居山東青州,凡十年?;楹蟮纳罴扔邢嗑鄣奶鹈?,也有別離的思念。丈夫任職官府,有時不免暫別,使李清照的傷春詞抹上了一層淡淡的傷春懷人的憂郁色彩。
李清照中年時期的傷春念遠之作,充滿了離別之怨。以春天的瀟瀟風雨和落紅春花為視角,通過人物在春景中的一系列動作,形象地刻畫了深閨思婦的孤寂、愁悶和對遠人的思念?!叭饲那模乱酪?,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時”,“醒時空對燭花紅”,“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傳遞出詞人與丈夫小別輕分后,悵悵然若有所失、茫茫然不知所為的愁緒?!芭L遲日也,別到杏花肥”則是“以樂景寫哀”,運用情景相悖的對立描寫,一倍增其哀情。杏花開遍,春光將老,思婦獨守空房悲涼悵憫,透出懷人之思深情切。
與其他女性詞人的傷春詞相比較,李清照的詞含而不露、怨而不哀,絲毫沒有愁緒中的頹廢,傷春情懷含蓄蘊藉,幽怨中微露嬌嗔,思念中交織企盼,托出思婦盼歸而不便直言的一片真情。《古今女史》上說:“自古夫婦擅朋友之勝,從來未有如李易安與趙德甫者,才子佳人,千古絕唱?!雹邸端挠↓S所刻詞》本《漱玉詞》前有“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上有趙明誠題云:“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雹芷湄鴥鲪壑燎?,一見如此。雖然人隔天涯,但夫婦兩人心靈上仍有著相互的理解和慰藉。因此,李清照筆下的傷春閨怨詞于輕靈醞藉中婉轉纏綿,深沉凄婉又怨而不哀,往往最終能在柔弱低徊中有所振作,給整篇作品加上幾筆明亮的色彩。如:“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保ā缎≈厣健罚扒迓冻苛鳎峦┏跻?,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念奴嬌》)“為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保ā兜麘倩āど纤日儆H族》)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碧云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ㄓ皦褐亻T,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保ā缎≈厣健罚╅_篇是對春天的深情描寫,春草初現(xiàn)讓詞人驀然感覺到春意漸萌的盎然生機。詞中“春”是新生的力量,“長門”則代表被棄的現(xiàn)實,是充滿去勢與失意的,“春”與“長門”之間,意味著一新一舊兩種勢力的抗爭消長?!按旱介L門春草”一句,表明人事之滄桑無法抵御自然之規(guī)律,蘊涵著春日思婦心中幾多微妙變化的情感,那是對自然新生的欣喜和不便明言的期待心緒。接著,詞人又將眼光移至她始終摯愛的梅的身影:“江梅些子破,未開勻?!苯反藭r雖然清寂,卻包含了希望和勃勃生命力,是一種無法阻擋的新生的驚喜。這看似清寥的春天的背后,卻孕育著即將到來的絢麗與繁華。面對如此清美的春日之景,閨中無事的詞人只有烹茶飲茗了?!傲魰詨簦@破一甌春”,將茶喻春,茶中品春,是詞人對春深刻的愉悅感受。“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春色、春思與深院重門在彼此角力,但春意盎然,重門無法關住,作者內心的自如贊嘆一如這個美好的黃昏一樣?!岸耆蓉摉|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在過去的二年三春里,詞人也許是有著長門之怨、婕妤之嘆的,但可貴的是,如今詞人走出了這一負面的氛圍,重新回到了往日美好的心境中。因為春天的歸來,詞人主宰了自己的情緒與心境,內心產生的一股綿久的自信的力量,如浴火的鳳凰重生,如久違的游子回家,有一種自我歸來的渴望認可。這是詞人走出長門陰影之后對身邊節(jié)物的重新發(fā)現(xiàn)和珍惜,更是一種回歸自我的美好心態(tài)的呈現(xiàn)。春在長門中,春在江梅上,春在碾玉成塵的茶中,在花影與重門中,在疏簾與淡月中,中年的李清照從春的蹤跡里訴說心曲,除了表達伉儷暌違之外,從刻骨相思和濃重愁怨里重新尋找到自我價值,在壓抑中自振、在哀怨中自拔、在凄苦中自強,從而讓一腔傷春情懷雖纏綿而不流于纖弱,充滿了不同凡俗的高標遺韻。這也是她的傷春閨怨詞與其他詞作迥然有別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三、晚年時期的傷春傷時情懷
靖康年間,金滅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李清照南下避難。建炎三年(1129),趙明誠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難。紹興四年(1134),卜居金華,幾年后轉寓臨安,孤苦伶仃地度過寂寞的晚年。家國的重重災難壓迫著她,特別是奔波逃難中,夫妻一生辛勤收集的金石文物不幸損失殆盡,使她永遠無法抖落心靈的苦難,重新找回昔日的笑容,一片孤獨而恍惚的凄厲心情伴隨她度過殘生。
李清照晚年的傷春詞結合家國之思,抒發(fā)了國破家亡夫死的傷心巨痛,風格也由清俊曠逸轉為沉郁哀苦。如《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蝶戀花》(永夜懨懨歡意少)、《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浪淘沙》(簾外五更風)、《永遇樂》(落日熔金)、《武陵春》(風住香塵花已盡)等,皆感時傷舊,抒國破家亡之悲、夫婦永別之恨,表達鄉(xiāng)關之思。這些傷春詞由于意境沉博,熔鑄了家國之思,故有較深廣的社會內容,不似以往女子的幽棲題材偏于狹隘、傷于纖巧柔弱。
(一) 傷悼之思
《孤雁兒》一詞通過詠梅,引出傷春悼亡的主題,表達對亡夫的無限思戀:“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xù)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里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瀟瀟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趙明誠病逝后的某一個春天,室外梅花已經開放,往事舊情像流水在詞人心中滔滔流過。遠處傳來《梅花三弄》的凄怨笛聲,使詞人跌落到更深的痛苦之中,詞人由詠梅連及悼亡。一場風雨,催落梅花,更催下詞人的“千行淚”。這首詞為我們展開動人心魂的一個哭祭場景。風聲似哭,哭聲如風,風聲哭聲交織一處;雨灑似淚,淚灑如雨,雨水淚水融為一體。宇宙在嗚咽,天地在哭泣,詩人在流淚,天、地、人同聲一哭,共同追悼趙明誠的英年早逝;這一刻,愛梅如命的詞人意欲將“香臉半開嬌旖旎”(《漁家傲》)的梅花贈給夫君,然而,“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如今生死兩茫茫,詞人只有在空蕩蕩的“玉樓”中孑然而立、黯然而泣,哭聲與春天的“小風疏雨”聲組成一部悲慟欲絕的哀樂在天空盤旋、回蕩。
李清照為春天留下了傷悼的眼淚,“吹簫人去玉樓空”,她只用了一個典故就告訴了所有的人她在懷念誰,她在為誰落淚。當年夫妻二人共賞煙霞,品鑒字畫,收藏古物,約好一起編寫《金石錄》,不就和蕭史、弄玉一樣恩愛和諧、琴瑟諧鳴嗎?“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陰陽相隔,不僅隔著空間,也隔著誰也跨不過的時間?!八郎蹰煟c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永遠都是珍藏心里最美好的夢。為其難得,所以可貴,從詞中我們似乎聽到了她為這份情感之夢而落下的真摯而清脆的淚之聲音。
(二)身世之悲
晚年,歷盡滄桑、飽經離亂的詩人由“葛天氏之民”(《金石錄后序》)淪為“閭閻嫠婦”,過著“飄零遂與流人伍”(《上樞密韓肖胄詩》)的逃難生涯,默默承受著處世之孤,時時品嘗著身心之苦。詞人以飽蘸血淚的畫筆勾勒了一幅幅傷春風雨圖,往事情懷像無邊無際的凄風苦雨跨越時空,形成一幅人生的巨大背景,將詞人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連為一體,熔鑄成一部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生實錄。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边@首詞作于紹興五年(1135)春作者在金華避金人之亂時。上片“風住塵香”兩句寫風吹花盡,極目傷心,因而日高方起,懶于梳頭。接下“物是人非”兩句,概括晚年生活的磨難和內心的悲觀絕望,最為沉痛。由此回溯“日晚”一句,與中年時期的《鳳凰臺上憶吹簫》里的“起來慵自梳頭”,語同而意之深淺輕重大不相同。下片一筆宕開,使我們想起多少年前作者少女時代“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情景,今昔對比,深切體會到“物是人非”,不禁令人感嘆唏噓。前兩句虛,后兩句實,前兩句開,后兩句合,曲折反映出作者微妙的內心活動?!爸豢蛛p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用舴艋小舟載愁來比喻愁的沉重,將無形的愁有形化、物質化,可謂新穎而別致。這首詞所抒發(fā)的“愁”已不僅僅是因為傷春引起的,實際上,詞人的離愁別恨與國破家亡的巨大事變相緊密聯(lián)系,傷春詞承載著家國之恨和興亡之感的深悲巨痛。
(三) 鄉(xiāng)國之恨
李清照力倡“詞別是一家”,主張以詩言志、以詞言情?!镀兴_蠻》:“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贝藶樽髡吣隙珊笞?,是一首明顯表現(xiàn)思鄉(xiāng)之情的作品,寄托對國家、民族的關切之情。上片措語輕淡,詞意輕快,以“風柔日薄春猶早”發(fā)端,和風拂煦,春回大地,景色美與“心情好”產生了“諧振”。下片用設問提起,語氣陡轉,悲情凌空而來,北方淪陷,金人的鐵蹄早將詩人的家鄉(xiāng)及半壁河山踐踏得滿目瘡痍、慘不忍睹?!肮枢l(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這時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柔風”吹拂的是一顆沉醉的愛國心,作者著意將極不協(xié)調的反差強烈的情景拼接在一處,更能突出“世人皆醉我獨醒”的詩人鄉(xiāng)情之切、之真、之深。接下“忘了除非醉”三句是詞中警策語,讓一日而九回的思鄉(xiāng)之情表現(xiàn)得強烈而不失蘊藉,可以看出,作者早期輕快明麗的詞風已轉入一種沉郁頓挫之美。
李清照晚年傷春詞是動蕩時局的象征,與辛棄疾《摸魚兒》以“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喻南宋政權的搖搖欲墜、日薄西山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對醉生夢死、“樂不思蜀”的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警告和發(fā)自內心的黍離之悲。詞人借一個特殊時代的“初春”傾吐出了那個時代共有的心聲,撥動了無數(shù)同頻共振的生命之弦。她對山河殘缺的關切和時勢飄零的感慨,一片凄涼,聲聞紙上,令人動容?!叭说街心瓴拍苌钋械伢w會到人生的意義、責任和問題,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樂之感得以深沉。”⑤她的生命情懷和生命意識至此也更臻成熟厚重,在女性詞壇上劃出了深深的一道憂國憂民的印痕。
四、李清照生命情懷的主要具體意象
作為一位別開生面的獨創(chuàng)性作家,李清照能夠卓立于眾多女性之中,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光輝的篇章,這與她始終真率地面對自己的生活,保持爽直、自由、倔強的個性密切相關。從她的一生所作所為來考察,她是一位個性鮮明、超越塵俗的女性,始終關切國事,不愿默守閨中。這種自強自信的個性,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規(guī)范相違背,她與現(xiàn)實觀念、周圍社會的碰撞、沖突也就不可避免,在現(xiàn)實生活中表現(xiàn)為種種叛逆的方式。卓然獨立、通脫不羈的個性,讓她的作品脫去了脂粉氣,而表現(xiàn)出一種清空婉約、俊逸豪舉之風,傳遞出她精神性靈上的敏銳聰慧。
清末沈曾植在《菌閣瑣談》總結易安詞的審美容量帶給后世的感動時,耐人尋味地提到了兩個方面:“自明以來,墮情者醉其芬馨,飛想者賞其神駿,易安有靈,后者當許為知己。”⑥自前者言,李清照以善感之心,抒發(fā)人間的渺渺若愁、依依相思之情,足以令后人如醉醇酒。這種婉約之風也是歷來的評論家多所論述的一個明顯特點。自后者言,李清照的精神氣質中頗含“神駿”之處,故能在沉摯中見疏朗,在纏綿中見俊逸,散發(fā)一種清曠之美,滋潤著魏晉風流的審美情趣。作者的孤高姿態(tài)不難與魏晉的一些狂狷之士連類。李清照在困境中仍葆有心靈安頓之意,是對魏晉風度的汲取與提升。從詞中可以看出其生命情懷主要表達的兩種具體意象:
(一)梅花
詞人一生對梅花情有獨鐘,寫了許多詠梅花的詞。從現(xiàn)存李清照所留下的幾十首詞來看,關于梅花的至少有14首。李清照寫梅,以梅自況,以梅之清逸品格喻己之高潔情操。正如《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詞有一個短序:“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做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有意為之,即有矯俗之意,詠梅,即在詠其高貴的品性與詞性。幸田露伴有一段精彩的評梅:“梅生于野,生于山,生于小川之畔,生于荒磯之隈,不獨一己之花香艷清美,亦使周遭諸物煥然生色。崩頹之垣,歪斜之衡門,掌大之瘠田,粗陋之小社……此等令人黯然憂戚之地,因有一二梅花綻放,遂成佳景……讀《出師表》而不墮淚之人猶可為友,不好此花之男不堪為奴矣。”⑦梅花孤瘦,玉潔冰清,象征著詩人的理想襟懷,其幽獨閑雅之神韻也正暗合詞人自己的落寞情懷?!叭杖栈ㄇ俺2【?,不辭鏡里朱顏瘦”(馮延巳《鵲踏枝》),李清照以這種執(zhí)著的情懷,對梅花持有珍重而愛賞的感情,為春天的梅花沉醉病酒。她生性倔強,晚年遭受了那么多的磨難與挫折,仍然雄心不滅,深究一層,李清照是把高風亮節(jié)、堅強磊落的梅花作為一生的行為標格。
(二)酒
沈增植《菌閣瑣談》評價李清照的詞說:“易安倜儻有丈夫氣,乃閨閣中之蘇、辛,非秦、柳也?!雹嗬钋逭赵~所表現(xiàn)的“丈夫氣”,僅舉其所敘述到的“飲酒”行為為例。在她的詞中出現(xiàn)與飲酒類相關的詞語有“小酌”、“醉”、“金尊”、“綠蟻”、“沉醉”、“殘酒”、“杯深”、“病酒”、“酒盞”、“酒意”、“酒闌”、“尊前”、“把酒”、“玉尊”、“酒醒”、“扶頭酒”、“酒朋詩侶”、“杯盤”、“酒美”、“淡酒”、“醉后”、“綺筵”等。在現(xiàn)存的李清照40多首作品中,有22首詞與飲酒聯(lián)系在一起。李清照的飲酒行為,非常明顯是對男性的模仿,是向男性社會靠攏的一種表現(xiàn),因而也顯示出她的“丈夫氣”。在所有與飲酒相關的詞語中,“醉”字非常頻繁地出現(xiàn)在李清照的詞中,一共出現(xiàn)了十次,如“沉醉不知歸路”(《如夢令》);“夜來沉醉卸妝遲”(《訴衷情》);“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漁家傲》)等。
酒往往是魏晉名士保持精神自由的象征,陶淵明《飲酒》組詩表現(xiàn)了不同凡俗的精神境界,飲酒是他心量宏放的見證,也是他的藝術人格的心襟氣象。飲酒具有自我存在認定的意義,酒能忘憂,又能肆情,所以最能體會“泛此忘憂物”的李清照,也最能體會“揮杯勸孤影”的清寂,她用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融鑄之功,間接地流露出獨到的發(fā)揚之意,明代徐士俊評《鳳凰臺上憶吹簫》時曰:“亦是林下風,亦是閨中秀。”⑨因為惜花,詞人為花沉醉痛飲,真乃赤子情懷!李清照用酒抒寫閨情,“未成沉醉意先濃”的傷春情以酒澆愁,醉入夢鄉(xiāng)。特別是“東籬把酒黃昏后”,在構思上既出人意表又神合自然,借“東籬”表現(xiàn)女子固守閨思的處所,且因東籬意象的聯(lián)想力,使抒情主人公特具一種持守自我感情的內美。
五、李清照生命情懷的詞性詞風
因涉歷生活境界不同,寫出了傷春抒情主體內在情緒的低昂與張弛,境隨步變,情由境生,李清照的生命情懷正是在轉折跌宕中見其奇峭蒼峻。早期伉儷情深,疊相酬和,雅擅閨闈風雅之樂,晚年以一個孤舟嫠婦的身份,漂泊在江南客地,后半生陷入深深地苦痛與糾葛之中。故國淪亡,身世浮沉,自己和丈夫本該選擇“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隱《安定城樓》)之路,可是那一葉扁舟又在何處呢?殘山剩水,令人痛傷!因此,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往往吐露的是易代之際悲咽激蕩的唱嘆,沉郁冷峻的人世滄桑。尤其晚年傷春詞血淚交迸,彷佛告訴我們一個慘淡無情的事實,昔日俊杰之士,亦同逝水,而今只有無情明月,夜夜映照著凋敝的垂柳、消歇的秾李。當斷猿悲咽的聲音響起,怎不令人感喟世事流云、人生飛絮?更何況積素凝華的南宋江山也眉黛慘淡,就如同詞人凄切的面龐!詞人興起的士大夫階層的家國之思,沉郁蘊藉、冷峭蒼涼,頓時將山川天地一同帶入浩莽的愁思之中,從而增強了詞作的思想意義。
易安詞傳遞而出的深沉力量讓人感奮,其美好的人格,高貴而樸實。傷春之情讓深妙的、芬馨的、清雅的、高傲的心靈的神韻表現(xiàn)出來,深深啟示了精神的意義、生命的境界、心靈的幽韻。無論她處于人生的低谷,還是幸福的時刻,這種高貴而樸實的性情都潛在心性里面,不會受絲毫的傷害。她將美好的詞性融入詞章,當風高歌,自信而豪邁,無媚態(tài)也無俗態(tài),其詞感情的“芬馨”和意態(tài)的“神駿”,都表現(xiàn)了破格出奇的精神追求,天性罄露,情真意切,別具一派爽朗自然的風韻,其詩文詞共同體現(xiàn)出的思想境界大氣而又深邃,可謂女性中的神駿不凡者。
“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之度”,李清照擴展了女性詞的審美風貌,她的詞反映了女性生命意識的演進,在表現(xiàn)女性自我精神面目的完整性、女性心理結構的復雜性和心理感受的幽深性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的開拓。“無論是在表現(xiàn)個人的愛情悲喜、精神風范、還是角色苦悶、家國之情,她所寫到的層次,總有為時人所不及處。她所寫出的女子,真實易感、驕傲神駿、深沉憂苦,是全面生動的女性形象,為男性詞人筆下所未見。這是個對于她的時代精神有超越性的女子?!?⑩ 易安詞在識力與氣質上散逸出女性少有的豪放不羈的風度,改變了女性詞壇上偏于輕軟淺切的風氣。發(fā)現(xiàn)自我,反思人生,積極探尋生命歷程的意義,李清照以精致的詞筆,寫出艱難的時世與起伏跌宕的身世圖景,造就出一顆清婉真摯的“詞心”,在女性詞史上聳立了一座令后人企羨的豐碑。
[注 釋]
①繆鉞著:《詩詞散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57頁。
②文中的李清照詞均援引諸葛憶兵選注:《李清照詩詞選》,中華書局2009年版。
③④參見《古典文學知識》,2006年第2期,第26頁、第28頁。
⑤宗白華:《美議》,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25頁。
⑥《中華活頁文選》,2005年第6期,第11頁。
⑦《文史知識》,2007年第11期,第37頁。
⑧參見諸葛憶兵選注:《李清照詩詞選》,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0頁。
⑨《文史知識》,2005年第2期,第32頁。
⑩鄧紅梅:《女性詞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