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yōu)化教學,改進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并把這些內容一一記錄下來,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課后反思。筆者認為課后反思應體現在“四處”,并及時做到“一設計”。具體為:
一、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學生達到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的分層設計、分層教學、分層指導;先進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課堂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如有位生物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多向選擇性上,根據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多向選擇性從不同的角度想問題的特點,將實驗教學的“驗證型實驗”改為現在的“設計實驗”,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向選擇性。教學實踐中,他覺得要求學生獨立將驗證型實驗改為設計型實驗,對學生來說是件難事。因此,教師應予以啟發(fā),引導學生從實驗原理出發(fā),選擇相應的實驗器材,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這位老師還將學生實驗中的優(yōu)缺點認真記載,幫助學生不斷總結,以此改進、完善,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處
再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以便今后的教學引以為戒,不再出現類似的失誤。記下這些失誤,在反思中找出出現失誤的原因,假如再教,怎樣做才會更好。通過這樣的反思,心里肯定覺得會豁然開朗,今后的教學肯定會變得更有底氣,吸取了經驗教訓,就會更上一層樓。一節(jié)課要反思的內容比較多,應從大的方面著眼。
三、困惑之處
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出現一些偶發(fā)事件,諸如學生提出的一些疑難問題,與課外知識相當的問題等等,如果老師不能及時給予解答,課堂上往往會出現“卡殼”,這一類在教后才能知困的問題,特別值得教者去寫、去記、去鉆研。千萬不能因為忙而忘記這些“困惑”,因為讓老師“困惑”的這些東西,恰恰是學生“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會令人遺憾不已。
四、感悟之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見解,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對那些“難能可貴的見解”,教師不應該為了教學進度而忽視它的存在,應及時肯定學生所提出的有異議的問題和見解,并進行講解或展開討論,這樣做能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識。
五、再教設計
課后反思后要及時做到的“一設計”是:再教設計。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并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構建有效課堂,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課后反思是重要的教學活動,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動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索行為,是同化,是探索,是發(fā)現,是再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