訣竅:
1.將芋頭帶皮放入蒸鍋,蒸到冒氣,取出,去皮;
2.將芋頭切滾刀塊,下油鍋翻炒;
3.倒入適量清水或雞湯;
4.煮開后放入海米、魷魚干之類提鮮輔料;
5.最后調入鹽,醬油,蔥花;
6.出鍋之前放辣!椒!粉!
周靖波老師是我的導師,戲劇戲曲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也是中國傳媒大學的圖書館館長。
周老師是個極其熱愛烹飪的人,我一直擔心他會教我一道工序繁復,陣容豪華的菜,讓我這個僅僅入門的初段小廚望而卻步??墒?,他在我提出學做菜的建議之后,思忖片刻,說:那我教你做芋頭湯吧!
魚頭湯?不,是芋頭湯。芋頭湯有什么好學的,煮吧煮吧不就成了,再說,這東西也不好吃吧?正在我有些愣神的時候,他說,芋頭這個東西真是不錯,又能當菜,又能充饑,從簡單到復雜,怎么做都是好吃的,況且芋頭性平,怎么吃人也不會壞。
燒草木灰的時候——草木灰是農田里重要的肥料,將完成使命的稻草堆在坪場上,點上一把火燒掉,灰燼撒在稻田里,便肥潤了下一季的種子——在稻草底下埋上幾個芋頭,第二天翻出來,簡直好吃極了!
芋頭在周老師家鄉(xiāng)的地位,和北京的大白菜差不多,雖然廉價,卻沒人離得開。而在周老師的家鄉(xiāng),江西上饒,到了這樣的時候,大家會在山上挖一個一人多高的洞,將一季的芋頭統(tǒng)統(tǒng)放進去,外面用土封上,等要吃了,再去洞里挖。吃著吃著,一個冬天也就過去了。
周老師說:“我曾經吃過的最好吃的芋頭湯是在我讀中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參加毛家?guī)X公社的雙搶?!?/p>
“雙搶?”
“就是搶收搶種!”
那個時候,搶收水稻,中午就在公社食堂吃飯,半斤糧票,一頓飯。公社也不給做別的菜,就只有芋頭湯。飯是用當年剛收下來的新米做的,一嚼,滿嘴的清香。而且,那個時候做飯是撈飯。
“撈飯?”
就是用一大鍋水,將飯煮到七成熟,撈出來,要吃的時候,再將飯做熟。用撈了飯的水做出來的粥特別粘稠,淀粉都析在水里了。
撈飯比較硬,顆粒感很強。有美食家說,食物,除了色香味形之外還得講究觸,就是,吃到嘴里要有觸感,這撈飯就屬于觸感極佳的食物。
他告訴我,南方人愛吃硬飯,覺得硬飯更有口感。他們那兒有句俗語:“吃硬飯,賣三畝;吃軟飯,買三畝?!币馑季褪浅杂诧埖娜硕际遣粫^日子的,硬飯雖然有口感,卻比軟飯不管飽,軟飯吃一碗就飽了,硬飯要吃三碗才不餓。自然家底都被吃窮了。
“勞動了一上午,再加上本就是長身體的年紀,硬實的米飯上澆上軟爛的芋頭湯,這是我吃過的最好的芋頭湯,特別特別撐!”說著,他笑了,仿佛當年美味的芋頭湯現在又一次占領了他的味蕾。
當年周老師家的芋頭湯做法很簡單:先將芋頭蒸一下,然后取出來剝皮,這是為了防止芋頭表面的皂角甙刺激皮膚產生癢感,將剝皮的芋頭切滾刀塊,下油鍋翻炒片刻,倒上水,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比芋頭多出30%為宜,煮開后,進行調味,放鹽、醬油、蔥花。
清理芋頭表皮的工作還可以用破碗片來完成,這樣做出來的芋頭湯中的芋頭會比蒸過的芋頭要硬一些,更有松爽的口感。
醬油是奢侈品,當時一般人的家中并不常見,甚至有些人家會將它當作營養(yǎng)品。在葉蔚林的小說《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中,放排人趙亮面對盤老五嘲諷自己飲食上儉省時說:“平常我還是講究營養(yǎng)的,每年農忙時節(jié),每年總得吃斤把醬油——再窮,我也舍得!”所以加了醬油的芋頭湯,在當時相比也可以列入高檔菜肴的行列了吧!
這是當年的做法,周老師說,現在他做的芋頭湯里還會放些海米、魷魚干、肉之類的輔料,芋頭本身有一股清香,而且它又很百搭,只要是一些提鮮的東西,盡可以往里面加!如果用雞湯來做湯頭,那就更美味了!對了,黃豆芽是必須要放的,軟軟的芋頭需要搭配一些有咬頭的東西,才算是有觸感,還有,出鍋之前的辣椒粉也是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