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會烙餅?!你不會烙餅?哈哈哈哈……”王阿姨驚天動地的笑聲,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
“她不會烙餅!她不會烙餅!哈哈哈哈……”王阿姨又驚天動地地來了一遍。
我怔在原地,臉上一陣火辣,為自己剛才的虛心求教行為后悔不已。也難怪王阿姨驚訝,因為我平時經(jīng)常拿些自己烤的東西給大家嘗,從簡單的紅糖小餅干,到蔬菜馬芬,到稍微復雜的布朗尼、乳酪蛋糕,以及極其費心費神的提拉米蘇,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揚。一直掌管廚房的王阿姨也因此對我另眼相看,甚至有時還問我一些烘烤的細節(jié)。
被王阿姨另眼相看絕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兒,因為她的氣場,所有人都畏懼她幾分。王阿姨是農場請來做飯的,家就在村里,是道地的北京人。平時說話嗓門兒大,干活卻是相當?shù)睦鳎茉诎雮€小時內將二十幾口人的飯都做出來:幾大張烙餅,一鍋蔬菜飯,兩個炒菜,一個涼拌菜,外加一個湯。這種神一樣的速度讓我看得目瞪口呆,直接把她奉為女神。當然,因為快,王阿姨也見不得別人慢,有一次我在廚房幫她打下手,只負責洗菜切菜,洗菜的時候她已經(jīng)嫌我慢了,但是沒有發(fā)作。
“給我切幾棵蔥!”“得令!”我拿起大蔥開切,結果卻一邊切一邊流眼淚?!巴?!”她問:“你切蔥為什么會流眼淚?!”
“這蔥這么辣,流眼淚不是正常的嗎?”
“為啥我切就不留眼淚?因為你在剁蔥!切蔥就是切蔥!要快切,不要剁!”我乖乖地按她的方法做,果然不再流淚了。
“就你這速度,別說給二十個人做飯,給兩個人做飯都要餓死。給我打下手我都不要!”就這樣,我被王阿姨徹底拋棄。
雖慘遭淘汰,但是因我的烘焙的底子,可能給她造成了錯覺,以為我擅長做一切跟面粉有關的東西。所以,當我吃完她的烙餅,大加贊揚,并提出要跟她學烙餅時,她一下子霸氣側漏了。
王阿姨收住驚天動地的笑容,大概覺得教一個烙餅,我為之付出的尷尬與難堪也夠當學費的了。于是拿出一個盆兒摔給我,“和面!”
我舀了一碗面粉,又接了一碗水,準備下手和面?!巴?!”她喊?!鞍阉沽耍每曜?!”
我不解。但還是拿了一雙筷子。王阿姨把水龍頭的水打到最細,“記住,以后不管和什么面,都不要先下手,一邊接水,一邊用筷子朝一個方向快速攪合,面團自然就成了,到你覺得差不多的軟硬程度了——停!再下手。”
我如法炮制,果然省事省力。后來我琢磨,王阿姨這方法還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面團不容易過老或出筋,做出來的面食比較松軟。
王阿姨來潤田有機農場當廚子之前,在另一家類似農家樂的農莊做了一年,“那會兒吃飯的人可比現(xiàn)在多多了,有一次他們的大廚臨時歇菜,老板急得跳腳,我跟另外兩個人一中午活活做了50號人的吃食!我做的蔥花餅,他們吃完還一個勁兒要!不過那地兒也太累了,大冬天洗菜,手泡得跟紅蘿卜似的,誰心疼你啊。要不是為了我女兒上學方便,我才不受這份罪呢。”
王阿姨有個女兒,在離家?guī)坠镞h的學校學設計,那會兒王阿姨每天早上送女兒去學校,晚上再騎著車把她從學校接回來?!暗人厴I(yè)了,我就可以歇會兒了?!?/p>
作為一個廚子,自然也有廚子的毛病,那就是最討厭別人對自己做的菜指指點點,或者提出別樣的要求:“有的剩,沒的要!”這也是王阿姨覺得最煩的。所以,大家基本上最后就是她做什么就吃什么了。
但是,當?shù)弥謇镛k了個烘焙學習班的時候,王阿姨又是最積極報名的一個。大概學習了一個月后,王阿姨幾乎將烘焙班上學習的所有項目都在農園的餐桌上復制了一遍,烤芝麻卷、麻醬卷甚至還有面包,大家深感驚訝,又引以為嘆,對王阿姨的手藝大加贊美,這回她反倒有點不好意思了:“好吃你們就把它都吃咯,哪那么多廢話呀!”
訣竅:
1.和好的面醒5分鐘,在這5分鐘的時間里,切好蔥花,蝦米,準備好刷子、油倒入小碗;
2.將面團稍揉幾下,注意不要揉太久,如果將面揉出筋的話面餅就發(fā)硬了。壓平,刷油,鋪蔥花,灑鹽。隨意切一條面餅的半徑,將半徑拉起,包住蔥花,成團,再輕揉幾下,搟開成厚度均勻的面皮;
3.電餅鐺輕刷一點點油,烙至面皮起泡兩面金黃即可;切忌油要少,甚至可以不放,否則容易面餅表皮發(f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