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近日頒布了《1949年后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鑒定標準(第二批)》,在這個新限制出境鑒定標準中,
1.“作品一律不準出境”的書畫家中只增添了吳冠中一人,合計為11人;
2.“作品原則上不準出境”增添了陳逸飛和關山月兩人,合計為25人;
3.“代表作不準出境”增添了21人,其中包括劉旦宅、程十發(fā)、啟功、黃苗子等書畫名家。
在2013年新頒布的名單,只采用了增補的方式,而保留了2001年文件的有效性。其中將2001年名單中的“精品不準出境”在2013年的文件中改為了“代表作不準出境”。我覺得,“代表作”比“精品”的限制實際上是放寬了。當然也更容易掌握和實際操作。
如果將2001年的名單與2013年的名單合在一起來看,“一律不準”、“原則上不準”、“代表作不準”和“精品不準”,這就出現(xiàn)了四項劃分了,是不是太多了?有沒有這個必要?
2013年的名單中出現(xiàn)的應該都是2001年以后去世的著名畫家,像吳冠中、油畫家陳逸飛等。有意思的是,關山月在2000年就去世了,宗其香1999年去世,卻沒有編在2001年的名單中,而出現(xiàn)在了2013年的名單里;而李可染1989年去世,就進入了1990年的名單中。
國家限制出境政策的利與弊
限制出境的名單充分表明了國家對那些去世的藝術(shù)家生前藝術(shù)水平和社會地位的認可。因此,對于藝術(shù)家及其后人來說,能進入到這個名單應該是十分榮耀的事情。但列入2013年限制出境范圍的畫家程十發(fā)的兒子程多多在談起這一問題時說到,“對于父親的代表作品限制出境,這在我個人來看,純粹的藝術(shù)品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人們都可以欣賞,比如對于西方優(yōu)秀的油畫作品,我們也希望可以收藏和擁有”。他更愿意看到父親的畫作被全世界更多的人群接受和喜歡。對于某些著名畫家的親屬,也許他們更看重畫家作品的進一步宣傳和推廣。
對于國內(nèi)書畫拍賣市場來說,國家對作品不許出境的政策不會影響到畫家市場價位的提升。表面上看,限制出境似乎會影響畫家的交易量,以致于影響市場價位。但實際上,目前現(xiàn)當代中國書畫的市場主要在國內(nèi),國際上還不重視和流行書畫作品的收藏,因此,還不具備大量中國書畫作品流出境外的市場條件。更何況進入這個名單的書畫家的作品價位都已經(jīng)十分穩(wěn)定地攀升著,買家基本上也都在國內(nèi)。只有回流的條件,沒有出境的必要。所以,這個限制出境的政策基本上屬于著眼于未來的“前瞻性規(guī)定”。
由于文化上的差異,目前國際上對于中國書畫了解很少,中國畫在國際藝術(shù)品市場上遠遠得不到像國內(nèi)那樣受重視。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經(jīng)濟大國,未來更有必要成為一個文化大國!此時,廣泛輸出中國的文化與藝術(shù),向世界普及中國書畫藝術(shù)的知識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而國家文物局限制著名書畫家的作品出境,也許會影響這種中國文化藝術(shù)的輸出。因此,文化保護?還是文化普及輸出?讓優(yōu)秀中國藝術(shù)品在國內(nèi)收藏還是放到世界各國去收藏?文物局如何在兩難中選擇?又要將好作品保留在國內(nèi),又要讓世界更多、更快地了解中國文化,都是值得政府重視和加以合理權(quán)衡的內(nèi)容。
拍賣企業(yè)的業(yè)務主管們對限制出境的名單必須要了然在胸,這樣才能準確制作出拍賣圖錄,以提醒買家注意到成交后可能面臨出境的限制問題。繁瑣的名單確實會給拍賣企業(yè)增添很多麻煩,尤其在對“原則上”、“代表作”、“精品”的尺度把握上會更難一些。當然,尺度更取決于來拍賣行審查拍品的文物局專家的主觀認定了。因此,這些劃分標準不夠明確,掌握尺度彈性很大,隨意性很強。
同樣,“限制出境”的規(guī)定是不是應該再細分一些,比如對陳逸飛的作品,原則上不準出境,是指他的“樂手系列”不準出境?還是“水鄉(xiāng)風景”作品不準出境?還是“藏族人物”系列?應該有明確細致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