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大暑,我從伊犁來到久旱不雨的烏魯木齊。
就在我們計劃去西山九龍生態(tài)旅游陵園拜謁陸云章老師墓的當晚,下起了一場中量的雨。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完,直到翌日清晨,還沒有稍停的意思。清涼的雨絲趕走了盤踞在人們心頭的暑熱,似乎也在為逝者表達不盡的哀思。
陸云章老師是2010年8月9日因突發(fā)心肌梗塞與世長辭的。當時我遠在伊犁,未能趕去為他送行,只能發(fā)唁電表示哀悼。說起他的死,誰都不相信,盡管他患糖尿病多年,但終不至于危及生命,何況就在他死前幾小時,還與他的學生在一起交談。死神就是如此,它往往不期而至,不請而至,讓你毫無準備,以致措手不及。
陸老師的墓坐落在據(jù)說是全國唯一的國家4A級旅游陵園——九龍生態(tài)園的“桃李苑”。一道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鐫刻著他的生卒年月,平放在地上的書籍樣式的墓板則標志著他的身份。葬在這里的都是清一色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一座“孔圣先師”的塑像代表了沉睡于此的眾多英靈。這里面向蓮花湖,背靠睡佛山,遠離喧囂,風光旖旎,能長眠于此,也算是陸老師不錯的歸宿。
我們各自向他的墓敬獻了鮮花,并鞠躬致哀。低首默哀之時,往事歷歷涌上心頭:
1963年秋,剛從江蘇師范學院化學系畢業(yè)的陸老師,被分配到地處中蘇邊境的霍城縣一中任教。碰巧的是,我們也是當年從原水定縣考入霍城一中高中部的。時隔不久,就在我們班俄語學得一塌糊涂,成績每況愈下時,學校及時改派陸云章老師來給我們教俄語。他邏輯嚴密,方法得當,教我們抓住背誦單詞和弄清語法關系兩大關鍵,很快就扭轉了我們班俄語學習的被動局面。俄語中的卷舌音是許多南方人的弱項,而他的發(fā)音卻很標準。不少同學由厭惡外語而喜歡外語,成績飆升,到畢業(yè)時,不少人成了陸老師的得意門生。
陸老師個頭不高,一雙眼睛雖然不大卻透出一股精明。尤其是他那寬大的額頭,給人以福至心靈之感。他的籃球打得相當好,速度快,投籃準,彌補了個子矮的缺陷。他學的雖然是理工科,但文科基礎也不錯,知識面寬,能寫一手漂亮的文章。他思維敏捷,能言善辯,講起話來滔滔不絕。
正像人們所說,優(yōu)點,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缺點。陸老師生前,尤其在“文革”中是一位頗具爭議,褒貶毀譽集于一身的人。他曾擔任過校文革主任,縣革委會副主任。一月奪權時,他曾奪過縣委的權,在學校和社會上有不少對立面。因此,對他的評價可謂南轅北轍,涇渭分明。有人說,他文革奪權,有政治野心;說他娶學生為妻,有失教師風范;說他愛與人爭辯,缺乏涵養(yǎng);說他過于自負,聽不進不同意見。等等。但也有人看法相反,認為“文革”之事潮流裹挾,身不由己;老師娶學生為妻并不稀奇,魯迅等早有先例;愛與人爭辯,年輕氣盛者莫不如此;至于自負,那是自信的表現(xiàn),人無自信何事可成!
老實說,當年,我也曾經是他的反對者,還是主張打倒他的人。但時過境遷,如今,當我們試圖透過歷史的煙云,去廓清時代的迷霧時,會發(fā)現(xiàn)當年很多言行都是沖動的,幼稚的。我們在對自己所犯的歷史過錯進行反思時,也應當寬恕和原諒別人的過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陸老師并非圣賢,他也是食人間煙火的凡夫俗子,自然也會有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以圣人之標準來衡量凡人,怕是有失公允。古往今來,衡量一個人的一生,主要是看其大節(jié)。譬如此人是否光明磊落,剛正不阿;是否忠誠友誼,始終如一;是否是非分明,公道正派。等等。對人,是最難下結論的,尤其在活著的時候,這恐怕也是媒體報道活著的英模人物時慎之又慎的緣故。但當一個人生命終結,蓋棺定論之時,卻是能夠下結論的,其依據(jù)就是看其大節(jié)。據(jù)我觀察,陸老師在眾多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是正面的,是好的;他對教育事業(yè)是忠誠的,熱愛的;他對人對事是坦蕩的,公道的;對朋友是忠誠的,負責任的。他的死使很多活著的人心里難過,它具有足以影響他人的人格魅力,從大節(jié)上看,他的一生是應當予以肯定的。
他去世后,遠在哈薩克斯坦國塔拉茲市他當年的同事、好友,“文革”期間被迫逃離祖國,遠走他鄉(xiāng)的雷光漢先生曾賦詩一首,以志紀念,現(xiàn)抄錄如下:
江東才子,東吳學人,青年仗策,西疆遠行。
報效國家,教壇終身,科技化學,籃壇健身。
天山南北,桃李盈門,畢生辛勞,強壽七旬。
大洋東西,二女家承,感念功德,樹碑記銘。
這首詩是對他一生的高度概括,也是從正面對他的肯定。
陸老師生于1939年10月,去世時還不滿71周歲。據(jù)了解,導致他早逝的根本原因是沒控制好糖尿病,以致合并并發(fā)癥,最終被奪走了生命?!八?,不聽人勸!”侄兒陸曉江無奈地說。我相信這話,是因為我了解他的為人,他一貫自信,很少能聽進別人的忠告。自信過頭就是自負,而自負者未嘗有不自食其果的。這恰恰驗證了一條箴言:性格即命運。
一道拜謁陸老師墓的還有他的夫人,我的同班同學冬梅女士,他未曾謀面的姻親——來自山東青島,曾就讀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老張夫婦以及侄兒陸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