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界圍繞概括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在邏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核心價值體系的關系、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問題展開研討。歸納總結十八大以來的相關研究成果,有助于“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作出的決策部署。
關鍵詞:十八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和培育
中圖分類號:D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13)04-0005-07
黨的十八大報告圍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這一主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其中的一大理論創(chuàng)新就是提出了“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論述,是黨中央在廣泛調(diào)研的基礎上,吸納社會方方面面的意見和建議,融匯哲學社會科學諸多學科的理論智慧而提出來的,它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nèi)容和基本理念,體現(xiàn)了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新部署、新要求?!叭齻€倡導”的提出,再次引起了學術理論界的高度關注,成為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一大亮點。學界圍繞概括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在邏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核心價值體系的關系、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問題展開研討。歸納總結十八大以來的相關研究成果有助于“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作出的決策部署。
一、“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意義
學界首先肯定了“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普遍認為“三個倡導”是興國之魂、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的有機統(tǒng)一;是面向世界、引導未來、凝聚民族精神的價值導向。主要觀點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三個倡導”的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關研究成果的高度整合與升華
十八大“三個倡導”的概括是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的概括與凝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一個重大貢獻、重大突破。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來,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討論一直是熱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年來,學界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已有六十多種,涉及九十多個具體范疇:主張以一個范疇或一個詞語表達的有9種;主張以兩個范疇或兩個詞語表述的有2種;主張以三個范疇或三個詞語(包括句式)表述的有7種;主張以四個范疇或四個詞語表述的有46種;主張以五個及五個以上范疇或詞語表述的有多種。這些主張和建言為科學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富素材,具有重要的借鑒參考價值。[1]眾多的觀點,不同的闡述,如何統(tǒng)一和整合?國人在破解這一重大課題上對黨的十八大抱以熱切的期待。黨的十八大因應人民新期待,首倡“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冠以“三個倡導”的基本內(nèi)涵,深孚眾盼。正如有的學者提出的:“‘24個字’的基本價值理念,繼承傳統(tǒng),符合實際,順乎民意,是現(xiàn)階段全國人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內(nèi)容的最大公約數(shù)的表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現(xiàn)實著力點,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導力。它標示著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
(二)“三個倡導”的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再一次證明了中國共產(chǎn)黨理論創(chuàng)新的智慧和勇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和提出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和凝練既著眼于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吸收人類文明的共同優(yōu)秀成果,又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理念;這一凝練既是對前期研究成果的最大公約數(shù)的概括,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又采用簡潔的語言、通俗的表達形式,易于傳播和推廣,推進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實踐自覺。正如有的學者提出的, “三個倡導”的提出,彰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的自覺意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發(fā)展。“三個倡導”就是一面新旗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發(fā)展。從 1848 年《共產(chǎn)黨宣言》發(fā)表算起,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產(chǎn)生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社會主義作為更高的社會形態(tài),在社會運動進程中需要也應當形成自身的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報告適時地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豐富馬克思主義價值學說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具有非凡的意義。[3]還有學者提出,黨的十八大報告用24個字來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念,既具有社會主義的質(zhì)的規(guī)定性,又適應和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政治、文化基本制度的鞏固和發(fā)展,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創(chuàng)造;既繼承和弘揚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遺產(chǎn)、民族精神、良好道德風尚,又借鑒了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反映了時代精神,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xiàn)實感。[2]
還有的學者把“三個倡導”與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三個自信”聯(lián)系起來,除了論證二者之間在理論前提、預設目標、本質(zhì)特征和價值互動上具有內(nèi)在的一致性外,還提出要發(fā)揮“三個倡導”的引領作用,在觀念輸入、全面覆蓋、政府善治、基礎抓手四個方面筑牢“三個自信”,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4]
(三)“三個倡導”的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鑄魂工程”,有利于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面對國際國內(nèi)條件變化造成的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紛繁復雜,保障我國文化健康發(fā)展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安全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發(fā)掘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亮出自己的精神旗幟,有助于引領整合多樣化社會思潮,把不同階層、不同認識水平的人團結和凝聚起來,也是對西方價值觀的沖擊和挑戰(zhàn)的有力應對。因此,學界普遍認為,黨的十八大鮮明提出“三個倡導”,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在多變中定方向?!叭齻€倡導”、12個價值理念的概括,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能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便于人們記憶和傳播,便于大眾化;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fā)揮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的作用,成為人們行動的指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凝聚社會共識的過程,表明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思想共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正如有的學者所說的:這“24個字”12個價值理念“作為美好的價值目標,展現(xiàn)著人們?yōu)橹畩^斗的前景與指向,激勵著人們奮勇前行;作為基本的價值尺度,為人民提供了衡量各項建設事業(yè)得失成敗的重要依據(jù),引導著社會的發(fā)展航向;作為明確的價值范疇,確立了黨和國家、全體社會成員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5]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提供強大的精神價值支撐。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是一個不斷凝聚力量、形成共識的過程,也是一個攻堅克難、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具備為全社會所廣泛認同和踐行的主流價值觀,我們才能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
也有學者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的關系視角來論述“三個倡導”的推動和引領作用?!吧鐣髁x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題中之義,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廣泛而深入的訴諸實踐,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力普及?!齻€倡導’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延續(xù)與理論具體化,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建設、宣傳教育和學習踐行,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好地走進群眾、引領群眾、掌握群眾,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服務?!盵6]
二、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涵與特征的闡述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學界對這“三個倡導”代表的三個層次進行了解讀,絕大多數(shù)人贊同這“三個倡導”分別是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涵蓋了主體應有的價值追求,即第一組“倡導”是從國家層面提出的;第二組“倡導”是針對社會層面提出的;第三組“倡導”是立足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但也有人提出三個方面的倡導,體現(xiàn)了國家層面、制度層面、公民道德層面的價值取向;還有人認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國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總的奮斗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屬性和應有之義,是人民對于社會發(fā)展的共同訴求。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中國公民應當樹立的基本價值和應當遵循的根本道德準則?!盵7]雖然論述不盡相同,但大致形成共識。分歧較大的是關于“三個倡導”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內(nèi)涵、特征等方面的論述,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代表性的觀點。
(一)關于“三個倡導”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
學界展開論述最多的是三個層面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代表性的觀點如下。韓振峰教授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基本層次是有機聯(lián)系、內(nèi)在統(tǒng)一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它體現(xiàn)的是我國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內(nèi)在發(fā)展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社會屬性,它體現(xiàn)的是我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總體價值趨向和整體目標要求;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體現(xiàn)的是社會主義國家全體公民的基本價值追求和道德準則要求。上述三個層次的核心價值觀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通,集中體現(xiàn)了國家、集體和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國家目標、社會導向和個人行為準則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8]施芝鴻則聯(lián)系毛澤東思想闡析道:“毛澤東一再強調(diào)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這三個層面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表述,也體現(xiàn)了同樣的思想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有利于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盵9]
有的學者認為,這 24個字大體上形成了一條因果關系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處在“果”之終端,“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處在“因”之始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則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之“因”,又是“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之“果”。通俗地說,有了公民素質(zhì)之“因”,才會有國家素質(zhì)之“果”;有了國家素質(zhì)之“因”,才會有價值理想之“果”。[10]有的學者提出,“三個層面”內(nèi)涵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發(fā)展目標上的規(guī)定,是立足國家層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價值導向上的規(guī)定;“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道德準則上的規(guī)定,是立足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要求?!叭齻€層次”的理念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通,實現(xiàn)了政治理想、社會導向、行為準則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了國家、集體、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統(tǒng)一,兼顧了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的價值愿望和追求。[6]
也有學者立足于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論證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在邏輯:其一,立足于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戰(zhàn)略需求,從國家和民族層面闡釋核心價值觀,當為 2006 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目標的本源所在。其二,立足于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社會需要和全體人民的期待,從社會層面闡釋核心價值觀內(nèi)涵。其三,立足于社會成員的多樣性需求,從個體層面闡釋核心價值觀。[11]
(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涵的不同解讀視角
關于如何理解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同的學者給出了不同的解讀。俞吾金教授提出要從四個關系解讀核心價值觀的12對范疇,即人與國家關系、人與市場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12]劉進田的解讀更具體,他指出:“‘三個倡導’中的第一個倡導,指明了社會生活四大領域的價值目標。經(jīng)濟領域的價值目標是富強,政治領域的價值目標是民主,精神領域的價值目標是文明,社會領域的價值目標是和諧。經(jīng)濟富強、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諸生活領域的基本價值目標取向?!齻€倡導’中的第二個倡導是第一個倡導的深層本質(zhì)。也就是說,第一個倡導是社會基本生活領域的體現(xiàn),是外在價值,其深層的內(nèi)在價值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諸價值。第一個倡導與第二個倡導之間的關系是表與里、外與內(nèi)的層次性關系?!齻€倡導’中的第三個倡導,是對個人提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準則價值要求,是前兩個倡導得以實現(xiàn)的主體性和道德性保障。‘三個倡導’中的第二個倡導作為深層價值不僅統(tǒng)攝著第一個倡導,也統(tǒng)攝著第三個倡導。第二個倡導保證了第三個倡導具有現(xiàn)代性特質(zhì)?!盵13]
除了以上提到的之外,還有“三維解讀”和“兩維解讀”說。如認為“三個倡導”中第一個倡導是執(zhí)政之基;第二個倡導是和諧之本;第三個倡導是發(fā)展之源。其中,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其他兩個倡導的基礎,是公民應該努力踐行的道德規(guī)范。[14]而戴木才和彭隆輝的理解是,黨的十八大“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追求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價值目標;“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社會主義社會應當追求的理想價值屬性;“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社會主義公民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價值準則。這三個層面的價值理念,從基本道德價值準則到現(xiàn)實價值目標,再到理想價值屬性,體現(xiàn)了遞進和升華的關系,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與理想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立足于當前與著眼于未來的聯(lián)系,為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有力的價值理念支撐。[15]
(三)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征
關于“三個倡導”的核心價值觀表現(xiàn)出的特征,有的學者概括總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四個基本特征:一是理想性;二是統(tǒng)領性;三是穩(wěn)定性;四是建設性。[16]有的總結出“四個統(tǒng)一”,即“三個倡導”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集體、個人三者辯證關系在價值觀上的集中體現(xiàn),體現(xiàn)了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tǒng)一,整體性與個體性的統(tǒng)一,包容性與超越性的統(tǒng)一,現(xiàn)實性與理想性的統(tǒng)一,具備大眾認同的理論品質(zhì)和前提。[17]而戴茂堂教授則提出,從兩個向度看核心價值觀:從空間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向中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從時間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向未來,具有鮮明的開放氣質(zhì)。[18]
(四)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某一理念展開的重點論述
除了以上列舉的就“三個倡導”的內(nèi)在邏輯結構以及整體特征進行論證外,也有一些學者著重就12對范疇中的某一個范疇進行闡述。如,潘忠宇提出,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基礎。當代中國,要實現(xiàn)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要實現(xiàn)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離不開道德個體的支撐,一個富強的中國應當是一個道德文明的國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要建立在堅實的道德基礎之上。誠信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道德傳承下來的諸多美德中的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價值,在諸多中華美德對個人品德的要求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其他一切道德價值之本,它是個人道德的本源,也是社會道德的基礎。誠信是市場經(jīng)濟最重要的人文環(huán)境基礎和健康有序發(fā)展的基本保證,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道德支撐,也是人的自由發(fā)展應有的品質(zhì)和德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理應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素和道德基礎。[19]張小媚認為,公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基礎,公正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基本價值,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動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要求,必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基礎。公正是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所蘊涵的基本價值取向的凝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要求。[20]
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和方法
“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后,一項重要的任務提上日程,不容回避,那就是如何宣傳貫徹普及,使之大眾化、普遍化,進而變成國家、社會、公民個人的行為取向和價值訴求,即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也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戰(zhàn)略任務。為此,學界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和方法各抒己見,建言獻策。學界形成共識的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這既是一項系統(tǒng)的社會工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絕非朝夕之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大力倡導,更需努力踐行。對于具體的路徑和方法,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一)總體上的學理論述
從意識形態(tài)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作用以及當前中國實際等方面學理性的論述,如,李建華提出的根據(jù)不同層次特點探求不同方法的觀點。只有針對各個層次的特點和要求,采取建設性的方法和路徑,才能切實有效地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意識形態(tài)戰(zhàn)略高度著力培育國家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根本上提升我國文化競爭力,確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制度著力培育社會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從公民道德建設深度著力培育個人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1]再如,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涵特征角度探求方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nèi)涵主要體現(xiàn)為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中國與世界的統(tǒng)一四個維度,培育核心價值觀同樣要立足于這四個維度,從這四個維度出發(fā)去建設、去弘揚、去踐行?!盵22]更有從方法論的視角進行探討的:“運用科學的方法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應立足于生存論層面‘問題歸屬’的現(xiàn)實基點。其次,應堅持一種系統(tǒng)思維的研究范式。再次,應探尋多種操作性強的科學化路徑。”[23]
(二)循序漸進分層論述
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路徑,學界也有重點和一般結合的不同視角,試舉兩例。一是嚴志明提出,核心價值觀培育需喚醒道德自覺,一要靠道德自覺確立“基準點”; 二要靠道德自覺擴大“共識群”。 缺乏道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失去動因,因為道德自覺激發(fā)踐行責任,道德自覺引導踐行理性,道德自覺增進踐行情感。[24]
二是陳文欽的觀點更具體明確,具有操作性。“第一,要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解讀,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共識。第二,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核心價值體系是核心價值觀的存在基礎、展開形態(tài)和重要載體,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第三,要堅持分層施教,深入把握受眾特點與需求。第四,要講究方式方法,充分發(fā)揮黨政機關、黨員干部和青少年這些重點對象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先進典型和公眾人物的示范帶動作用,發(fā)揮新聞媒體的鼓勁導向作用。”[24]
(三)重點群體和重點領域的重點推進
除了上述一般性論述和探討外,也有學者專門提出重點人群、重點領域的重點推進,以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這方面,學者的觀點比較一致,把重點鎖定在黨員領導干部群體和青少年群體,即要在行政機關和高校重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楊業(yè)華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在領導干部,這是由領導干部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領導干部在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起表率作用,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是對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繼承。“上好德則下無隱”, 只有領導干部帶頭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時處處做出好的榜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落到實處。[25]也有人提出要重視高校內(nèi)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培育。高校是培養(yǎng)未來國家建設人才的重要園地,也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青年的重要思想陣地。必須密切結合現(xiàn)代青年的思想特點、成長規(guī)律、發(fā)展要求,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形勢,密切結合現(xiàn)代科技快速發(fā)展,創(chuàng)新方法,找準路徑,確保實效。[26]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弘揚和培育核心價值觀方面,國外不乏成功經(jīng)驗和做法,可以學習和借鑒,如態(tài)度斬釘截鐵、表述簡明扼要、發(fā)揮多元主體作用、多樣方式協(xié)調(diào)配合等。由此對我們的啟示是:一是黨和政府應高度重視核心價值觀問題,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審慎地對多元文化和思想觀念進行規(guī)范和引導。二是核心價值觀培育必須與我國的文化土壤、時代背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目標和規(guī)范體系。三是發(fā)揮多元主體的作用,讓人人成為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和共享者,成為自覺能動的建設力量。四是具體方式應更加柔和,創(chuàng)新傳播理念,少做玄奧的解釋、理論的推演和硬性的灌輸,多做具體的描述、形象的體驗和日常的感知,增強核心價值觀的吸引力。[27]
四、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和凝練工作遠未完成
人類總是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真理、認識真理的,但不可能窮盡真理,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識也不應該是凝固不變的,它必須隨著社會主義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因此,學界普遍認為,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闡述,使用了“倡導”和“培育”的字眼,這是一種開放性的表述方式,體現(xiàn)黨對理論創(chuàng)新的審慎態(tài)度,為今后全黨和全國人民深入認識、培育和進一步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留有充分余地。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仍然持開放的態(tài)度”,“伴隨著文化的發(fā)展進程,必須不斷豐富價值觀的內(nèi)涵”。[28] “‘三個倡導’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范疇,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明確了提煉、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我們要大力弘揚這些思想、理念和精神,在凝聚全社會共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概括更為簡潔、更為有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盵29]現(xiàn)在已有學者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導下開始嘗試做新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楊永志認為,我們理論工作者的任務,除了深入學習其精神實質(zhì)外,還有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一,進一步高度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廣大群眾易記和熟知,真正發(fā)揮理論武裝群眾的作用;其二,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找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提高它們引領社會思潮的互補性和實效性。[3]
馮顏利、廖小明提出,可以進一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為“人義法自信”五要素的核心價值觀。這五個要素應該說比較精煉地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制度的本質(zhì)屬性、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念的承接、當代文明價值觀念的吸收借鑒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需要,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和道德品質(zhì),符合內(nèi)容表達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漢語言表達習慣,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時代感。[30]
吳向東認為,核心價值觀作為普遍性的價值原則,表現(xiàn)在價值關系所包含的相關維度上,價值關系中包含著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維度: 價值主體、價值主體之間的關系、價值關系及其之間的關系。對應地,核心價值觀在這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維度上可以概括為:人本、公正、和諧。人本、公正、和諧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鮮明地表達出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揚棄以及與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本質(zhì)區(qū)別,表達出社會主義的精神氣質(zhì)。 “人本”表達了對待價值主體的原則,它是針對神本、物本邏輯統(tǒng)攝下人的異化狀態(tài),側重對人本身作為社會發(fā)展之出發(fā)點和歸宿的強調(diào); “公正”表達了對待價值主體間的關系的原則,是針對階級的分化以及與之相伴隨的經(jīng)濟剝削、政治壓迫引發(fā)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非正義的現(xiàn)象,側重從社會性、動態(tài)化的視角對資本主義平等的批判性超越;“和諧”表達了對待價值關系的原則,它針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自身之間的緊張關系,側重對他者語境中的人的生存環(huán)境、條件與狀態(tài)的強調(diào)。[31]
杜鴻林認為, “三個倡導”所提出的三大層面12個價值范疇仍有做再歸納再凝練再聚焦的空間和需要。這一再歸納再凝練再聚焦的工作一定是內(nèi)斂式,而不是發(fā)散式的??梢栽偬釤挕翱茖W、幸福、鼎新、厚德”四個價值范疇,這樣的提煉具有四個特點:一是中國特色鮮明;二是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具有普遍意義;三是解釋力強;四是較之于“三個倡導”概括的12個價值范疇,這四個價值范疇更集約更簡明一些。[1]
梳理學界已有研究成果,旨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進一步深入,就此而言,可謂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杜鴻林.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若干思考[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13,(2).
[2] 吳潛濤. 黨的十八大報告理論亮點解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2):6.
[3] 楊永志. “三個倡導”是一面高揚的旗幟[N]. 光明日報,2013-01-19.
[4] 譚苑芳. 用“三個倡導”筑牢“三個自信”[N]. 光明日報,2013-02-02.
[5] 沈壯海.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光明日報,2012-11-11.
[6] 杜鴻林,王其輝. 以“三個倡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天津日報,2013-03-04.
[7] 羅容海.核心價值觀塑造民族魂[N].光明日報,2012-11-23.
[8] 韓振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基本層次[N].光明日報,2012-12-08.
[9] 施芝鴻.黨的十八大報告八個關鍵詞[N].中國教育報,2012-11-10.
[10]彭京宜. 漫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兼談海南鸚哥嶺大學生的精神內(nèi)涵[N]. 海南日報,2013-01-22.
[11]韓春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重倡導”析理[J].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12]俞吾金. 從四重關系解讀核心價值[N]. 解放日報,2012-01-29.
[13]劉進田.“三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11-28.
[14]王瑞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維解讀[N]. 光明日報,2013-02-02.
[15]戴木才,彭隆輝.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光明日報,2012-12-8.
[16] 陳文欽. 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契機 努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南方論刊,2013,(1).
[17]薛利鋒.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認同基礎[N]. 光明日報,2013-01-12.
[18]戴茂堂. 從兩個向度看核心價值觀[N]. 湖北日報,2012-12-19.
[19]潘忠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基礎[N].寧夏日報,2013-03-01.
[20]張小媚.公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基礎[N].貴陽日報,2013-02-25.
[21]李建華. 分層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 光明日報,2013-01-26.
[22]馬建輝.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四個維度[N]. 中國文化報,2013-02-04.
[23]張春美.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法論[N]. 文匯報,2012-12-31.
[24]嚴志明. 核心價值觀培育需喚醒道德自覺[N]. 光明日報,2012-12-29.
[25]楊業(yè)華. 領導干部要做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表率[N].光明日報,2013-02-02.
[26]楊志平. 找準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N]. 光明日報,2013-02-23.
[27]代玉啟. 國外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特色與啟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
[28]韓震.價值共識[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11-02.
[29]王曉暉.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3-254.
[30]馮顏利,廖小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的三個維度與大眾化[J].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31]吳向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與邏輯:一種可能的思路[J]. 哲學研究,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