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資情調(diào)的人喜歡擺弄花草茶,清新淡雅,既有品位又不失口感;而熱愛品飲之人更喜滋味濃郁如烏龍類或紅茶類的茶品,他們認為花草并非茶類,淺薄無物,玩味不出茶的精神境界。不過,以茶為主、花草為輔搭配品飲的也大有人在,他們對于花草與茶應(yīng)如何搭配才能達到最佳的品味效果并沒有多做研究,僅是偏向隨性而品。如果用花草入茶,既能展現(xiàn)茶的本味和質(zhì)感,又不會淹沒花草的甜香,讓兩者相得益彰,那也不失為春季的一道不錯的茶飲。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一季,當花草遇上茶……
茶品:大紅袍、正山小種
花草:桂花、紅巧梅
地點:茶樂軒
專家指導(dǎo):陳榮冰(原福建省茶科所所長)
拼配比例:9(茶葉):1(花草)
桂花的性格
在花草的世界里,桂花的香是獨特富有個性的,開花時濃香致遠,有“九里香”的美稱,把桂花混入其它花草或是食材中,也能清晰辨別出它的香氣。鑒于這方面的考慮,我們選擇了制作工藝相對傳統(tǒng)的大紅袍和正山小種與其搭配。傳統(tǒng)做法的巖茶采用中高火烘焙,滋味濃厚,傳統(tǒng)的正山小種則呈現(xiàn)桂圓甜香。這兩款茶在香氣滋味上都具有表現(xiàn)力,不至于被香氣濃郁的花草喧賓奪主。這種“針尖對麥芒”的感覺究竟如何,且喝喝看:
NO1 桂花與大紅袍
剛開湯時,茶葉的炭火味融入水中,化成濃厚的焦糖味。這種味道明顯蓋過桂花的香。喝過兩道水左右,炭火味逐漸褪去,桂花香凸顯,交融在大紅袍特有的蘭香中。兩種花香碰撞,桂花艷麗,蘭香清幽。桂花香表現(xiàn)在茶湯入口時,蘭香呈現(xiàn)于茶湯在口中停留的階段,雖有所排斥,但也因為層次的分離而互不侵犯。
NO2 桂花與正山小種
選用的正山小種雖是傳統(tǒng)做法,但是沒有經(jīng)過煙熏,少了特殊松香味的正山小種更多展現(xiàn)的是果味甜香。加入桂花沖泡,杯蓋、杯底都散發(fā)著濃郁花香,因為投花量不多,即便花香充分展現(xiàn)也不會過于銳利。紅茶的香屬于內(nèi)斂型,恰到好處的桂花香確實為正山小種這樣的紅茶增色不少,提升了香氣,也不影響口感,湯水的厚度和質(zhì)感并沒有減少。
紅巧梅的溫柔
紅巧梅的干花香與桂花香有明顯的區(qū)別。它的香是清淡中帶有甘甜,屬于溫柔甜美型。選擇與其搭配的茶還是大紅袍和正山小種。但是有了前面嘗試的經(jīng)驗,這次換了一款輕火烘焙的大紅袍。如此巖茶的香氣滋味便不會完全蓋過花草的香,可以讓兩者的香同時展現(xiàn)。
NO1 紅巧梅與大紅袍
換上清香型的巖茶,情況大有不同。開湯之際,便可聞到紅巧梅的淡淡甜香。因為比例上的差異,大紅袍的高揚花香明顯更甚一籌,香氣比重多于紅巧梅三倍之多。但是兩者并不抗拒,紅巧梅柔和的香恰到好處地中和了大紅袍尖銳張揚的香,香氣中微微發(fā)散著紅巧梅本質(zhì)中的一種特殊的花草清甜味,整體給人的感覺是輕松而愉悅的。
NO2 紅巧梅與正山小種
這兩者的搭配和前面桂花與正山小種的搭配大同小異。也許,紅茶作為最適合調(diào)飲的茶類便是如此,它和任何花草調(diào)配,都是一種水感稠厚、甜膩,水里散發(fā)著花草馨香的調(diào)調(diào),唯一不同的只是花草香氣的差別。紅巧梅沒有桂花的高香。它溫和謙遜,悠然地地釋放著它那獨有的香氣,清冽而甘甜,就像美貌的女子: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不施粉黛也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