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講,11月還是秋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剛剛結(jié)束的黨的18大,正像是耕耘了五年后,點驗收獲的成功。11月其實也是播種的日子,有句農(nóng)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宜。而麥子,正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
播種和收獲,都離不開人,而用人最要緊的是用人心。人心齊,泰山移。這是一句婦孺皆知的話,但是真正做到,又不那么容易。
在上個世紀的后半葉,中國有過兩次人心大齊的時候,一次是五十年代初,中國共產(chǎn)黨取得政權之后,很多人心中一掃陰霾,認為中國這艘大船換了船長,光明的彼岸就在眼前了。但是,很快,一系列的運動使得人心丟失,盡管口號還是喊得很響,實際的前進速度卻慢了下來。
再有一次是七十年代末開始的改革開放,因為結(jié)束了十年動亂,新的領導層舉起了改革開放的旗幟,從這時開始,無論是經(jīng)濟、政治、思想和文化,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心又一次聚攏一起。但是,隨著一系列問題的出現(xiàn),聚攏的人心又慢慢散去。出現(xiàn)了這樣的狀況:盡管經(jīng)濟還在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怨言越來越多,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擔心越來越多,資金外流越來越多,移民海外越來越多!
五個越來越多,表現(xiàn)的正是人心的流失。
現(xiàn)在一個關鍵問題是收拾人心。
有句老話,財聚人散,人聚財散,講聚人氣人心的,但是這句話有片面性,只看到了財?shù)闹匾裕瑳]有看到人心,也就是說,即使用財聚起了人,如果沒有聚到心,人也會散去,甚至人財兩空,在一定程度上說,資金外流和移民增加的現(xiàn)象背后,就是人心離去。
今年7月,長江日報發(fā)表了一篇社評,題目也是《趕快收拾人心》,其中寫道:
“經(jīng)濟發(fā)展的成就,不能等同或代替合法性資源的獲取。新的政治和道義合法性資源從哪里來,政府將如何重新樹立公共權威性,都是重大的時代問題,關系到中國社會的前景。”
“合法性資源不是可以無限透支,修復合法性的時間也不是無限多。當務之急,是趕快收拾人心,重塑合法性,這是為人民、國家和歷史負責的正確做法。”
這就是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后面,看到了深層次的問題,看到了人心。作為一張黨報,字里行間在關注黨的生命。
如果我們把時間上溯64年,1948年的11月,國民黨《中央日報》發(fā)表了一篇社論,題目也是:《趕快收拾人心》,其中說到:“國事演變到這個地步,勢必犧牲極少數(shù)人來挽救最大多數(shù)人。只有這樣才能將這個局勢扭轉(zhuǎn)過來。革命與反革命的試金石,就是看走多數(shù)派的路線,還是走少數(shù)派的路線。如果我們走少數(shù)人的路線,那么盡管口里喊革命,事實上是反革命的。如果我們走多數(shù)派的路線,甚至口里不標榜革命,老百姓還是知道我們是革命的?!边@篇社論最后說:“趕快收拾人心,只有這一個機會了?!?/p>
1948年,國民黨行將丟掉政權。2012年,中國共產(chǎn)黨還是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領導者。兩篇同名社評,但是能夠同日而語嗎?當然不能。而實際上,我們不難看到,是《中央日報》的社論實在太遲了,沒有時間來收拾人心了。其實,此時國民黨已經(jīng)在準備退守臺灣了。
而今天提出這樣的問題,盡管不能算是未雨綢繆,也算得上亡羊補牢。是在警示:不能再沉湎于經(jīng)濟的高速增長、國際地位的提高,應當看到,貪腐、改革步伐的緩慢或者停滯不前、民主建設的相對滯后、一些官員的驕縱蠻橫,確實在一點一點地吞噬著人心。
11月24日,我在深圳參加了第十屆改革論壇,與會者大都充滿信心,看來,人心又有聚攏的可能。我也有信心,但是不無憂慮,因為有過上幾次人心聚攏后很快被打散的經(jīng)歷,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能夠不是心存疑慮?常常是再實際的話也聽到忽悠的味道,再貼心的話貼不到心。
而沒有心,再多的錢也會一風吹散,再多的人也是一盤散沙。
趕快收拾人心,時間還來得及。
周志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