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學生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都在說些什么呢?無非是向別人講述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者是一些親身經歷的事。如果學生把這些話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那就是作文,就是文章。
一、學生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
學生在習作中需要的是生活的體驗,平時要求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良好習慣,能夠在生活體驗中豐富自己的見聞和知識。教師則要通過在作文指導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體驗經歷,很好地引領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體驗認識世界,能夠逐漸地了解習作的要素,在以后的習作過程中能夠很好地通過生活的實際經歷去表達,能夠讓習作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
二、教師要巧妙指導
當學生擁有了豐富的生活體驗時,教師應該給予他們巧妙的指導。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一是教師應不斷地刺激學生,讓學生擁有持久性的興趣,保證學生對習作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慢慢地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習作。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能夠產生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發(fā)學生寫作的沖動,觸發(fā)學生表達出真情實感。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仔細地觀察,而且還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使他們樂于表達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例如: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親自參與某種生活體驗,教師則給學生下水作文,讓學生在品讀有自己參與活動的下水文章段落之后,找出文中作者所聽到的、所看的、所說的、所想的詞句。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激情,還能使學生設身處地地感觸到習作不是件難做的事,而只是需要把自己所聽到的、所看的、所說的、所想的詞句表達出來,就會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三、讓習作素材俯拾皆是
學生習作的素材俯拾皆是。在生活、學習過程中充滿了學生習作所需要的素材。因此,就要求教師能夠應用生活中的寫作素材為例子,指導學生進行習作。曹雪芹說過:“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讓學生感觸到習作素材就在自己的身邊,觸發(fā)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欲望,喚醒學生積淀生活體驗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小測試,通過小測試讓學生更加充分地了解習作,讓學生在測試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機智,讓學生自己在慢慢體驗的過程中去完成習作,再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激發(fā),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不斷地讓學生感觸到習作就在自己的身邊,素材取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習作要現場完成
學生的習作要在現場完成。在傳統的習作指導過程中,大都是遵照一節(jié)課寫、一節(jié)課講評的教學流程。但小學生對課堂上當時所發(fā)生的事情最感興趣,并且印象最深刻。這樣在課堂上完成習作之后立即點評,能讓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很好地讓學生和教師能夠像學習伙伴一樣,一起完成習作。在有效的時間內當場完成,這樣才能很好地讓學生突破習作的障礙,提高他們的習作水平。并且在學生寫完之后當場修改,還可讓寫得好的同學把文章讀給大家聽,這樣不僅給予了寫得好的同學贊揚,而且讓其他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得到了提高。學生還可以互相點評,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和自己的不足,這樣做,能夠讓學生得到共同進步。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與學習,學生的習作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巨大的突破。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傊?,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去激發(fā)學生習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平時留心觀察生活,培養(yǎng)他們對寫作的興趣。并且讓學生注重積累寫作素材,通過不斷的點評和修改,逐漸讓學生能夠掌握習作的方法與技巧,很好地完成習作,真正地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賓陽縣賓州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