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牧區(qū)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表面上非常重視,積極性很高,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且?guī)砹撕芏嗟南麡O因素和負面影響;英語新課改在農村初中實施以來,教學質量出現(xiàn)急劇下滑趨勢,引起了農牧區(qū)初中英語教師極大的困惑和憂慮。這些現(xiàn)象值得重視和深思。
關鍵詞:農牧區(qū)初中;英語新課改;實施困難大;憂慮與反思
都蘭縣英語課程改革已經進行好幾年了。都蘭縣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回、土等少數(shù)民族,學生程度參差不齊,英語新課改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惑,如:拔尖的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較以前同級的學生高出許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特別是來自農村和牧區(qū)的學生的分化從七年級開始凸顯;甚至有的蒙古族和藏族同學說普通話都有難度,學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師在授課中難以兼顧,增大了授課的難度。但新的課程改革確實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比如:教師比以往更加好學了;師生間的關系更加密切了;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的普及和推廣……回顧三年多的課改情形,從浮華的背后感到了一種深深的憂慮與不安:盡管新課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課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新教材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新目標英語是中美合編,人民教育出版與美國湯姆森出版集團合作,在該集團出版的教材“Go for it!”基礎上,依據(jù)教育部頒發(fā)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改編的初中英語教材,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國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學理念上的不少優(yōu)點,其中不少章節(jié)是將美國教材的內容稍做改動或直接照搬過來的。編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讓新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生活,使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激發(fā)其學習的動力。但實際情況如何呢?舉個例子來說:pizza(比薩),據(jù)說在一些大城市才有一兩家pizza店,在廣大的農牧區(qū),學生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因此,我認為,就教材內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章節(jié)只適合大中城市等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而不適合小城鎮(zhèn)與廣大農牧區(qū)。因此,“面向全體”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小學與中學的英語教學嚴重脫節(jié),是英語新課改的又一大障礙。現(xiàn)在,我縣要求小學三年級以上全部開設英語課。按理說初中英語教學應該更簡單了。但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基層老師少,特別是專業(yè)的英語老師缺乏,英語老師都是非專業(yè)的,所以在發(fā)音方面學生就很欠缺。而有的基層學校沒有英語教師,這門課程根本就沒有開設,這樣學生到了初中,有學過英語的,也有沒有學過的,有學過藏語的,也有學過蒙文的。面對這樣一個班級,別說非專業(yè)老師,就是專業(yè)老師也束手無策,新課改真是喜憂參半。經了解得知,在小學,只有語文和數(shù)學是主科,英語是副科,從學校到家長乃至學生,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小學每學期的英語考試都流于形式。目前初中已經實行了新課改,而小學真正實行課改的卻沒有幾所,特別是農牧區(qū)小學就更不用說了。因此,以我縣的實際情況來看,幾乎沒有一個農牧區(qū)學生小學畢業(yè)時能達到上述標準。這也就是把英語教學的所有壓力都留給了初中英語教師,使小學英語教育形同虛設。可見初中教師真是任重而道遠;他們承受著來自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社會、學生家長、學生以及自身生存與發(fā)展等各方面的壓力。筆者把原因再進行一次總結:不少學生升初中時英語水平幾乎為零,而新目標英語詞匯量大而難,話題范圍廣,且初中開設的科目眾多,各科的壓力大、時間緊,因此,許多學生一接觸英語就有畏難情緒;面對大班額,教師精力又有限,如果家長配合不好,孩子往往會落伍,以后再想彌補真是難于上青天。如此一來,“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豈不就成了一句空話?
教材的詞匯量太大,不少單詞拼寫難,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影響了教師的授課質量。根據(jù)我縣的實際情況,按國家統(tǒng)一的課本,當?shù)氐膶W生根本就適應不了,課本過難,詞匯量過多。對于許多少數(shù)民族的學生來說,就更難了。他們跟漢族同學坐在同一個教室里面,第一要學說普通話,第二要學英語,這已經不是雙語教學的問題了,而是三語了。還有不少單詞,對于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記憶起來實在太費勁,如assessment,Argentina,auditorium,Californian,competition,conversational,escription,exhibition,experience,frequency,requirement,traditional,等等。并不是說所有的學生都記不住這些詞,而是有將近一半的學生難以記憶,面對這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單詞,即使孩子的求知欲再強,也不會對自己絲毫不感興趣的東西牢固記憶吧,畢竟他們還只是孩子。而教師如果逼著學生記,勢必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乃至產生厭惡,甚至影響其一生的發(fā)展前途,這無形之中給教師的教學增加了新的壓力。
廣大農牧區(qū)普遍存在著人口增長過快與經濟發(fā)展滯后的突出矛盾,近年來適齡兒童入學高峰期到來,政府及社會用于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和增加教學設施的資金投入,遠遠不能滿足迅猛增長的學生人數(shù)及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客觀需要,造成學校教學設施嚴重不足、教學人員特別緊張、管理難度日漸加大等突出矛盾集中表現(xiàn)出來,原有辦學規(guī)模及教學設施在現(xiàn)代教育新形勢下就顯得更加捉襟見肘了,根本就滿足不了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英語教學依賴于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程度是眾所周知的,思想守舊、設施簡陋、手段落后是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及整體教學水平的。這一關鍵問題的解決不依靠政府的主投資渠道及全社會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的。
作為新課程改革,畢竟是一項任務艱巨、程序復雜、覆蓋面大、牽涉面廣的系統(tǒng)工程,在實施過程中,不可能不遇到各種困難與挫折,甚至有可能會面臨失敗的結局。許多基層領導也都不愿在教育改革中過于出風頭,他們本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tài)度,只要不影響考試成績就行了,決不敢在新課程改革中“輕舉妄動”。新課改要想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確非易事,相反,稍有不慎,也許就會使一批教師和學生成為新課改的犧牲品。
總之,農牧區(qū)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出現(xiàn)以上被動局面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地區(qū)、不同條件的學校情況也各不相同,但要想徹底扭轉被動局面、改變落后面貌,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只有花大力氣從“加大教育投入、狠抓基礎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加強師資建設、健全考評體系、提高教學效率”等多方面著手,優(yōu)化農牧區(qū)初中的辦學條件和教學手段,才能為農牧區(qū)初中英語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證,以促進農牧區(qū)初中新課程改革穩(wěn)步、扎實、快速地推進。
(作者單位 青海省都蘭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