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討新形勢下如何進行化學學科的高考專題復習,提出一些有效進行化學學科專題復習的策略。
關鍵字:化學;自主學習;高考;專題復習
學生進入高三階段后的主要任務是復習。復習可分為基礎復習、綜合復習和專題復習三種方式。三種方式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化學專題復習的成效對于高考這種選拔性的考試來說至關重要,化學專題復習模式是本文的研究對象。
一、強化基礎
專題復習的過程仍然是強化基礎知識的過程,應注意把各種化學知識進行完整系統(tǒng)的整理,使之形成網絡,解決學生知識的凌亂、殘缺、模糊問題,而把握這些知識的深度、廣度的依據(jù)和支撐點是課本。高考是用知識考能力。教師講評不能平均用力,要選擇出現(xiàn)問題較多的試題,講快速準確的審題方法和審題思路,從培養(yǎng)能力上著手,如何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
二、知識點歸類
專題復習過程中,高考試題雖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歷年來對知識點、題型及能力的要求非常接近。這些知識點包括:
1.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和阿伏伽德羅定律。2.溶解度、溶液組成的方法及其計算。3.反應熱和熱化學反應方程式。4.氧化還原反應。5.原子結構基礎知識。6.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7.化學鍵和晶體結構基礎知識。8.化學平衡的含義和勒沙特列原理的運用。9.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10.電離平衡和電離度。11.水的離子積和溶液的PH值。12.鹽類的水解。1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14.溶液中的離子共存問題。15.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問題。16.電化學基本原理。17.元素化合物知識。18.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及其與分子組成間的關系。19.有機反應原理,有機物的相互轉化關系和有機合成。20.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知識。21.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和藥品的存放。22.物質的制備、鑒別和提純。23.綜合實驗。24.有關化學式和混合物組成的計算。25.關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以上25點是中學化學的重點和難點,應分別以專題復習的形式逐一復習和練習,并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
三、趣味性學習
趣味性學習也可以用于中學化學專題復習過程中。在此,以載人宇宙飛船中的能源問題為例。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面和相關科技新聞報道,明白“神舟九號”的能源是氫氧燃料電池,是一種無污染和高效能的新型能源,該電池是氫氣做負極活性物質,氧氣做負極活性物質,用KOH做電解質的代表性的燃料電池。
負極:2H2+4OH--4e=4H2O
正極:O2+2H2O+4e=4OH-
總反應:2H2+O2=2H2O
產物水經過處理成為宇航員的飲用水。學生可討論交流原電池的原理和電極反應??赏瑫r圍繞H2和O2的獲取方法,展開元素化合物知識、氣體制備原理和裝置等舊知識的反思。
四、查缺補漏
在專題復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查缺補漏。查漏的辦法之一是使用練習題,即用做練習的方式來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下面的元素推斷題: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號元素,已知:①W的陽離子和Y的陰離子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排布,且能形成組成為WY的化合物;②Y和Z屬同族元素,它們能形成兩種常見化合物;③X和Z屬同一周期元素,它們能形成兩種氣態(tài)化合物;④W和X能形成組成為WX2的化合物;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們能形成組成為XY2的化合物。
請回答:
(1)W元素是鈣;Z元素是氧。
(2)化合物WY和WX2化學式分別是CaS和CaC2。
(3)Y和Z形成的兩種常見化合物的分子式是SO2和SO3。
(4)寫出X和Z形成的一種氣態(tài)化合物跟WZ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CaO=CaCO3。
在解答中,同學們最常出現(xiàn)的錯誤是,將W元素誤推為鎂,將Z元素誤推為硫,由此造成全題的推斷錯誤。究其原因,是學生對周期表中隱含的各種關系理解不到位,應用不熟練,對于“W的陽離子和Y的陰離子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排布”的隱含義“W在Z的下一周期”沒有理解,同時沒有抓住和用好“X和Z屬同一周期元素,它們能形成兩種氣態(tài)化合物”的信息。顯然,出現(xiàn)這種錯誤的學生沒有很好地將題中各信息結合起來,也沒有進行這種檢驗,使初期推斷的失誤延伸到了最后,形成了錯誤解答。
還有一種錯誤,在第一問正確推斷出鈣和氧元素后,在二、三、四問中出現(xiàn)其他錯誤,如將CaS答為CaO,將SO2、SO3答為CO、CO2,第四問的化學方程式寫為CO+CaO=CO2+Ca,3NO2+CaO=Ca(NO3)2+NO,這些錯誤的出現(xiàn),既有對題目信息理解不透,錯誤應用,也有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和做題不夠仔細造成元素對應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
查找漏洞的另一個辦法是使用錯題記錄本,這種方法查找漏洞往往效率很高,因為錯題本上的題目是自己最可能存在問題的題目。如,有同學將下題列在了錯題本中:
1mol過氧化鈉與2 mol碳酸氫鈉固體混合后,在密閉的容器中加熱充分反應,排出氣體物質后冷卻,殘留的固體物質是(A)
A.Na2CO3 B.Na2O2 Na2CO3
C.NaOH Na2CO3 D.Na2O2 NaOH Na2CO3
在查漏的再次練習中,該同學誤選了B作為答案。分析該題,這是一道元素化合物知識和有關計算的考題,涉及到的反應式有:2NaHCO3=Na2CO3+CO2+H2O,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根據(jù)計量關系,可知2 molNaHCO3生成CO2和H2O各1mol,Na2O2只有1mol,故其恰好和CO2反應生成Na2CO3和O2,氣體排出后,只剩余Na2CO3。同時,該題還可這樣思考:由于題目要求已確定了Na2O2和Na2CO3的量,故此要根據(jù)反應特點,假設出反應的先后順序能幫助我們快速解答,比如此題中我們看做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首先發(fā)生反應:2Na2O2+2H2O=4NaOH+O2后發(fā)生。這樣看來,該同學還存在對這類題目的解題技巧的掌握問題。
查到了漏洞,就一定要設法彌補。對于純粹的化學知識點,掌握不牢問題,同學一定要回到課本中去,將相關內容梳理清楚;對于解題技巧問題,多問一問教師或其他同學,搜索類似題目多加訓練。
五、橫向聯(lián)系,縱向挖掘
專題復習的知識點要做到橫向聯(lián)系、縱向挖掘。以離子反應方程式為例,離子反應知識是一條貫穿高中化學始終的“動脈”,是重點也是難點,在高考題中經常出現(xiàn)。專題復習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考慮,才能全面有效:
1.離子反應及其實質、離子方程式及其意義。
2.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3.離子反應的發(fā)生條件及反應類型。
4.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注意事項。
5.離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斷。
6.溶液中微粒濃度大小比較題例析。
本文不對上述六點詳細敘述。一個有效的專題復習應把握要點,使知識形成網絡。再加以適量的練習題,把課本讀薄,再把課本讀厚。
化學知識看起來似乎很容易學,但要真要掌握化學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就比較困難。因此,在系統(tǒng)復習中一定要注意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困難,而要解決這些困難關鍵還是要鞏固雙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教師,要掌握好引導的方向,要自己跳入書山題海,把最有價值的知識和題目找出來,還要加工成極具針對性和檢測性的內容來訓練學生。
參考文獻:
[1]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張永久.關于化學高考復習的思考及應對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9(8).
[3]王志中,李紅杰.化學高考復習策略[J].科教文匯,2007(11).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臺州椒江第二職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