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描是一種培養(yǎng)繪畫形象思維能力、造型能力和觀察能力的途徑。素描的練習是一種多項思維活動,不僅要注重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還要注重對藝術思維和藝術氣質的培養(yǎng)。對素描通過系統(tǒng)訓練后,對事物的認識、認知以及尋找其他的藝術形式,探索藝術語言奠定基礎。時代和畫派不同,對素描的認識和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高校教學中應用新的素描方法培養(yǎng)學生更加科學的學習理念,進一步幫助學生激發(fā)創(chuàng)造熱情與表現(xiàn)欲望。
關鍵詞:素描;訓練;素描的質感肌理
素描是一種造型藝術,屬于繪畫的范疇,素描造型能力是繪畫藝術的基礎。素描既可以作為基礎課程,也可以作為一種單獨的藝術形式獨立存在,畫素描必須先要具備整體作畫意識,還要具備一些最基本的作畫規(guī)律。素描教學要達到基礎訓練所具備的各項要求,掌握好基礎知識和技法,就要培養(yǎng)學生對物象有一定的認識能力、觀察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審美能力。根據(jù)不斷的學習積累和經(jīng)驗總結,筆者認為畫好素描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觀察方式的培養(yǎng)
教師在上素描技法課時,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方法,它直接關系著學習的成敗。形體表達是否準確與正確的觀察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用下面兩種觀察方法觀察物象,就會更有力地表現(xiàn)對象。
1.剪影觀察法
任何事物都有區(qū)別于其他物體特有的大的外形特征,例如,老鷹能從高空中準確地找到自己窩的位置,并能分辨出窩的形狀大小,而不會找錯地方。我們在素描作畫過程中如果能把握這種剪影,讓這種觀察方法貫穿作畫始終,物體的基本形狀就能畫準。
2.定點余光視覺觀察法
我們在打輪廓時,先找出占據(jù)畫面最大的主體,再去分析比較其他物體之間的比例關系、空間關系,然后用眼的余光比較其他物體之間的結構關系以及物體本身的空間凹凸關系。
二、對結構和透視的理解直接關系到整體與局部細節(jié)的深入刻畫
整體和局部是辯證關系,這是觀察和刻畫形象的原則:整體→
局部→更完善的整體。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從透視和結構上加以理解運用。
透視是從西方國家傳過來的一種理解物體的傳統(tǒng)繪畫方式,主要分為三種:(1)大氣透視;(2)消逝透視;(3)線透視。
結構是物體的一種構成形式,它是各部分組合連接的關系,并占據(jù)一定的空間,呈現(xiàn)一定的形狀特征,所有的空間都要符合畫面的結構和物體本身的構造,所以,基礎訓練要特別強調對物體結構的分析和理解。結構方面的認識,構造上的把握,要求輪廓準確和形體完整。要求輪廓準確,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上嚴謹?shù)淖黠L和求實的態(tài)度。
三、形體與明暗
任何物體只要處于光線的照射之下就會產(chǎn)生明暗調子。假設沒有光,也就沒有明暗,物象的形體在視覺上雖無法感知,但依然是客觀存在的。光線只能改變明暗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系,卻不能改變形體。只要光存在,明暗調子也就存在,而且明暗調子隨光的強弱變化同時也呈現(xiàn)出非常豐富且微妙的變化。明暗調子是素描運用過程中最為普遍的藝術語言,通過它來表現(xiàn)對象的形體、空間、質感、量感以及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素描作品才能呈現(xiàn)出各種可能的效果,才能給人豐富的視覺感受。所以,明暗調子的處理是素描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扎實的技巧以及反復錘煉。
四、向大師學習
古往今來,向大師學習是每個學畫人的必經(jīng)之路,以素描見長的大師不計其數(shù),比如:米開朗琪羅、丟勒、荷爾拜因、魯本斯、安格爾、梵高等人。向大師學習,我們要從臨摹大師的畫作開始,因為僅僅依靠欣賞,我們無法體會米開朗琪羅線條的力度,無法體會魯本斯筆下人物的激情,也無法體會安格爾的那種優(yōu)雅,更
體會不到凡·高筆觸里蘊含的生命力。臨大師的作品,我們不要追求表面的像與不像,而主要是臨出大師們的素描氣質,體會他們當時的作畫狀態(tài),充分體驗他們對畫面的處理、對形體結構的把握以及對明暗的控制。我們要在不斷的臨畫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描氣質,只有付出實踐你才能真正走近大師。
五、素描的質感肌理
我們對于筆觸的追求通常要考慮物體本身的材質所形成的物理表象,而筆觸表現(xiàn)的最終效果取決于它表面的紋理組織。怎樣更好地表現(xiàn)觀者的內心感受,表現(xiàn)的突破口在于觀察物體紋理是否規(guī)則,是瑣碎的、粗糙的還是細膩的。如果要達到視覺的真實感受,就必須借助線條有序的排列、揉擦、涂抹、點、刮等各種方法的綜合使用,這樣才會更好地模擬紋理的質感。
還要考慮將素描畫在什么材料上面的問題,采用的材質不同,
畫出的效果也不同,如金屬器皿、玻璃制品、木材、花卉、皮毛、粗陶等制品,在視覺和觸覺之間形成干澀或濕潤、堅硬或松軟、平滑或粗糙各自不同的視覺感受。隨著人們對藝術的不斷追求與探索,人們已打破舊有素描的條條框框,素描幾乎可以畫在任何材質上面。不同質感、不同顏色的紙張、木板上、石板上、玻璃上、墻壁上等等。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物象的質感和不同的肌理效果,我們可以根據(jù)需要去選擇不同材質的媒介來畫素描。
參考文獻:
[1]顏鐵良.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06.
[2]朝戈.解讀素描[M].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3]魏永利,殷金山.美術技法理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任蘭新.新概念靜物素描[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