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作為一門與生活實際關系緊密的學科,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生活教育是新課改下的標準要求,生物教師要自覺學習和探索生活教育的策略,巧設課堂提問,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把生物課堂打造成氣氛活躍、趣味性強的教學環(huán)境。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趣味;提問
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边@是對新課改教學理念的精髓提煉。如何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如何把課堂變得讓學生有興趣聽,是廣大一線教師所關注的問題。經過多年的一線教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教學經驗:
一、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實施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的課程理念,要求在教學中注重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使新課程根植于學生生活的“土壤”。新教材的編寫以生活為依據,力求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研究,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交流合作和實踐創(chuàng)造的能力。
生物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它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但是也有不少知識比較抽象,讓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為此,教師要在教學中主動探尋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在學生生活中發(fā)掘素材。如筆者在課題“如何從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中選取的實驗是“胡蘿卜素提取”,材料是菠菜葉,有學生就好奇地問:“菠菜葉也含有胡蘿卜素嗎?”學生想通過實驗去驗證它,于是他們都興致很高地去做實驗,實驗的結果回答了他們的問題。然后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哪些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運用生物的知識去服務于生活,讓學生通過這門課程掌握一些生活小
技巧。這也是教師堅持教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最終目的。
高中生物的學習有很大部分是實驗研究,如何把實驗做好,更是關系到教學效果,實驗是自然科學的基石。新教材在課程編排上充分體現(xiàn)了實驗探究在學生知識生成中的重要性,其突出特性為先探索再知識生成,該模式屬于研究性學習,學生對生活提出問題,然后分組設計并進行實驗研究,得出結論,基本程序如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結果,最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更強了。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生產服務,生物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尤為密切,有很多知識都可以用于實踐中,學生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能感受到學有所值、學有所用,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和解決問題的興趣。該模式是將學生形成的生物概念用于解釋、解決生活實際中遇到的難題,從而強化生物概念,利于形成生物知識體系,把握知識系統(tǒng)。操作流程為:生物概念→生活實踐→演繹提升→鞏固升華概念。
二、設置課堂問題
如何設置課堂問題,這也是在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問題提問得好,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對提高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很多學生上課沒精神,思維不跟著老師走,為了避免學生聽課的疲憊,課堂提問要新穎,繼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有就是啟發(fā)式提問,能夠使學生注入活力,打開他們思維的大門,教師要能夠摸清學生腦子里有什么知識不容易明白,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在易錯處落題,在疑難處發(fā)問,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提問,特別是學困生,更要在疑點和熱點上巧妙設置問題,以刺激他們的思維,打開他們智慧的大門。再有就是梯度式提問,提問應該根據課堂的階段性不同而有所梯度性變化,一節(jié)課的問題要有層次,一般情況下,開課的時候提問的應該是“是什么”,目的是引出學生熟悉本課的內容,對本課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再提出“為什么”,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最后提出“怎么辦”,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動腦動手,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提問不僅能發(fā)掘教材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展示教師的教學藝術,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把握好這一教學方法,做到善于提問,科學提問,巧于提問,問出好的教學效果。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把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我一直覺得生物課程應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特色性,學生才會更加投入,熱情才會更加高漲。因此,在生物課程的趣味性開發(fā)實施過程中,我參與并組織了一些特色的課外活動,這些活動都深受學生歡迎。特別是“葉脈書簽的制作”中,學生將做好的創(chuàng)意葉脈書簽拿到我校舉辦的義賣節(jié)去義賣,既鍛煉了自己又幫助了別人,真是一舉兩得。此外,我們舉辦了一個生物社團,此社團主要是以制作模型為主,材料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取材的,這樣的好處是使活動更加接近生活,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生活細節(jié),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取材、善于創(chuàng)新的好習慣。在社團活動時,學生利用收集的各種材料:吸管、硬紙片、油筆芯、縫衣服用的細線、細鐵絲、橡皮泥、剪刀、乒乓球等等,一節(jié)課的時間,一個個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型就出來了。另外,在社團活動時,學生還制作了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模型、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模型、DNA結構模型、磷脂雙分子層模型、突觸平面圖模型等等,這些作品現(xiàn)在還擺放在我們實驗室后面的玻璃柜里,每次上實驗課,都有不少學生駐足觀看,感嘆制作人的別具匠心,心靈手巧。
我們實施活動實踐教學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是學生在快樂的活動和探究中智力水平、各種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鍛煉和提高。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科學探究和對實驗現(xiàn)象分析等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學習生物課的興趣也明顯提高了。他們當中大多同學成為我們生物實驗課上的“小老師”。選他們當各自班實驗課上的“小老師”,正好緩解了生物實驗課大班教學老師忙不過來的難題,同時學生也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并且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極大地拓寬了視野,激發(fā)了興趣,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是教師也可以在開發(fā)課程的過程中學到新的理念,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在新課改要求下,作為高中一線生物教師,我們一定要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放在首位,不能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定要積極探索新的、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認真貫徹新課改的基本要求,把課堂與生活相結合,把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趣味,更加有活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而不單單是知識上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yǎng)。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米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