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卻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究其原因來說,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之外,還包括教師的原因,其中不懂得賞識學生的優(yōu)點,不懂得對學生進行積極性的評價也是影響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優(yōu)點,以賞識的眼光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賞識中樹立學習的信心,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賞識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可以在關注學生優(yōu)點和長處的過程中,讓學生覺得“我能行”。加上賞識是一種尊重、理解、寬容,是包含信任和等待的愛,是和諧而平等的愛,是鼓勵孩子追求成功的愛,在賞識愛的前提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賞識又是一種欣賞和贊美。賞識的原則就是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勵、少泄氣,多贊揚、少指責。然而,有些教師說:作為高中生,學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學習方式,有自己的想法,不需要教師再去費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教學生怎樣去學,不需要賞識。其實不是這樣的,不管是高年級的學生還是低年級的學生,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都需要賞識,都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肯定。
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本文的教學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等人物的性格特點。當分析王熙鳳的特點時,學生們分析的結果有:她善于察言觀色和機變奉迎,善于討好賈母的性格特征,喜歡弄權等等。但是此時,有一位同學卻得出了不一樣的結果,他說:“王熙鳳比較能干,就是當代的女強人,要是沒有王熙鳳支撐著賈府,恐怕賈府的衰落將會提前更多?!辈还軐W生的觀點正確與否,教師都不應否定,要允許在課堂上有第三個聲音的存在,這樣的題目本身就沒有固定的答案,若是教師死板地按照教材大綱給定的結論,去否定該生的觀點或是忽略該生的發(fā)言,就會在無形中給學生以打擊,導致學生不愿意去學語文,不愿意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最后語文教學效果還是不佳,教師在抱怨為什么自己費心費力地把教材要求的內容傳授給學生,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仍舊這樣低呢?教師始終不會明白,在他拒絕接受不同意見的時候,學生已逐漸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那高效的課堂當然就無從談起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賞識、學會發(fā)現(xiàn)和捕捉學生的優(yōu)點、長處,讓學生在自信、尊重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吝嗇自己賞識的語言、賞識的動作,要讓賞識之花,開滿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都為自己豎起大拇指。
(作者單位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