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一直在一個相當封閉的體系內輪回,有人把這種閱讀稱為“小閱讀”。所謂小閱讀,就是課堂中營造出來的、與實際閱讀有一定距離的閱讀。表面上看,它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專項訓練,但它是被剝離出來的,與生活中的大閱讀相迥異。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應該深挖和精選閱讀資源,用更多更好學生喜歡的書籍、報紙、雜志來吸引學生,更重要的是用多樣性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提高閱讀的主觀能動性,在合作交流、互相感染、嘗試成功的氛圍中達到深化閱讀效果、變“小閱讀”為“大閱讀”的目的。以下是筆者嘗試使用的一些教學方式:
一、點評
許多文章不可能全篇十全十美,最能吸引學生的可能只是幾句經(jīng)典的話或者段落。對此我們可要求學生對文章最為精彩的或自己最感興趣、受觸動最深的段落或句子進行點評。角度和格式自由發(fā)揮,字數(shù)多少沒有必要太苛刻。如此開放性閱讀要求,學生才比較樂于接受,也最易出“成果”。
二、摘抄·品味·背誦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币胩嵘Z言運用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我們就必須多讀熟背。熟能生巧,歷數(shù)各位名家,無一不得益于識記的積累。誦記是語文素養(yǎng)的初級積累,就好像儲備一些可燃物,一旦有火種,就會“砰”的一聲燃燒起來。進行課外閱讀時,筆者會引導學生對自己比較喜歡的精彩片段和句子、精美短章和古詩文名篇等做好筆記,并常常翻閱來感受妙處,直至誦記如流。
三、讀后感
許多包含濃濃情義的散文,意境優(yōu)美、含義深沉,肯定會在學生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讓學生以“讀后感”的形式將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記錄下來,這樣有助于加深閱讀印象、提高鑒賞水平。
四、仿寫
從簡練的段落和句子到通篇的內容都能讓學生展開仿寫。如果學生認真閱讀這些內容后,在仔細感受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展開仿寫,肯定會印象深刻。久而久之,就可以將閱讀積累的知識轉換成寫作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五、說讀
所謂“說讀”,就是讓學生依據(jù)學習要求和目標,針對某一篇文章仔細研究,然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全班交流和切磋的一種學習活動。這一方法是浙江的蔡偉老師初創(chuàng)的。最近筆者也引導學生實踐了這一閱讀方法。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定標:根據(j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部分的相關要求,確定“說讀”活動的主要內容和目標。
2.選材:學生根據(jù)教師對“說讀”活動的大致規(guī)定以及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閱讀材料。
3.研讀:學生按照“定標”中的有關要求,認真仔細地閱讀材料,確立重點、難點,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4.列綱:學生根據(jù)自讀的情況,列出“說讀”的內容提綱,要求條理清楚,詳略得當,重點突出,一說一得。
5.組說:以四人為一組,輪流“說讀”,然后集體討論,從選文的優(yōu)劣、重點難點的把握、問題的價值與解決的程度、對文章理解的深刻性、主觀感受和語言領悟方面予以分析評價,從中選出一名最佳“說讀”者。
6.班說:教師從推薦文章中選擇五至八篇,打印出來發(fā)給每一個學生。在所有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開展全班“說讀”活動。先依次由被推薦出來的學生“說”,然后集體評議,展開爭論。
“說讀”活動的實踐和成效證明,它是一種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新課改精神,能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閱讀形式。
六、推薦新書
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的新書或一篇精彩但篇幅很長的文章時,可讓學生找準一個角度,寫出一段精彩的推薦語,在班內設立“新書(文章)介紹欄”,每周張貼公布。
借著新課改的東風,努力探尋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必能激活學生思維,點燃學生的熱情?!皷|風夜放花千樹”,語文教學必將迎來燦爛的春天!
(作者單位 山東省德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