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是一門技術(shù)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科目,而歌唱的抽象性和無窮的魅力使得它更籠罩了神秘的氣息,而每個學習聲樂的人都在尋找正確的歌唱方法,這也是一直以來什么是正確的歌唱方法,如何去歌唱成了討論不休的話題,本文通過作者在學習聲樂過程中具體體會和認識較為詳細地論述了聲樂學習的必備條件和基本要素,以及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應(yīng)該注意的問題和環(huán)節(jié)。
[關(guān)鍵詞]聲樂 歌唱方法 必備條件 基本要素
我從學唱到今日,已有十幾年的時間。在多年里,自己在這方面吃過不少虧也走過很多彎路。如何能使一個初學者盡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省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更深一步的學習呢?今天我就此問題發(fā)表一下我個人的幾點看法,也是我在學習聲樂過程中的幾點淺顯體會和認識。
一、聲樂學習的條件
(1)基本條件
首先,要有健康的聲帶,聲帶邊緣平滑整齊,能迅速閉合發(fā)聲,這是進行聲樂有效學習的首要物質(zhì)基礎(chǔ)。其次,還要有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共鳴器官。呼吸是歌唱不可缺少的動力因素,共鳴使聲音擴人并有效傳送,因此,健康的呼吸器官利共鳴器官是聲樂有效學習的物質(zhì)保障。
(2)身體條件
聲樂的學習是一種腦力與體力相結(jié)合的勞動,在長期的聲樂學習和藝術(shù)實踐中都要消耗許多精力和體力。歌唱發(fā)聲時大的肺活量才能為歌唱裝備足夠的氣息,只有健康的肺與強壯的體魄才能勝任這項工作。因此,保持身心健康對于學習歌唱的人是非常必要的。
(3)音樂素養(yǎng)
音樂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音樂人的音樂素質(zhì)的重要學科。學習音樂素養(yǎng),意在全面提高學員的音樂綜合性素質(zhì),從而促進學員學習專業(yè)科目,增強他們對音樂的理解、感悟與創(chuàng)造的能力。
(4)音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一個音樂人具有了應(yīng)有的音樂素質(zhì),那么如果他想要進一步地學習音樂就必須學習并掌握音樂方面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其中,音樂基本技能包括3個方面:
1.視唱練耳。視唱練耳是音樂學習的重要基礎(chǔ),學習音樂的人如果想要準確的聽辨和視唱出音階、音程、節(jié)奏和旋律,就必須學習視唱練耳。
2.樂理知識。樂理同樣也是音樂學習的基礎(chǔ)知識,學習音樂的人需要仔細學習其相應(yīng)的樂理知識,才能唱準繼而唱好歌曲。
3.鍵盤樂器基礎(chǔ)。鍵盤樂器與樂理知識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我們需要有一定的鍵盤基礎(chǔ),才能進行視唱練習與聽覺訓練。而發(fā)聲、視唱練耳等知識技能都與鍵盤樂器相關(guān)。
二、聲樂學習的原則
(l)聲樂基礎(chǔ)理論的學習
在進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訓練時,必須要正確地掌握歌唱中的呼吸方法、呼吸的運用、了解呼吸的支點和常用的呼吸練習方法。同時,學會去對聲部進行劃分,并正確的識別聲音的性質(zhì),了解民族、美聲、通俗這些唱法的特點以及對嗓音的保健等。
(2)跟聲樂教師的學習
聲樂老師在科學聲樂教學中處于相對比較重要的地位,盡管,老師不能代替學生用嘴唱歌,但聲樂老師存在的價值的確比嘴的作用還重要,那就是聲樂老師是學生的向?qū)晿穼W習者,要快速地達到學習的目的,一定要找到一位好的向?qū)?。有了好的向?qū)В瑢W習者才不會走彎路和迷路。聲樂老師是學生的樂器模型我國著名的聲樂大師沈湘先生講過,聲樂學習就是制造樂器。如果是這樣的話,聲樂老師教學生唱歌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去把自己制造成樂器的過程 。
(3)遵循聲樂學習的循序漸進的原則
聲樂的訓練過程其實就是制造歌唱樂器的過程,要想掌握歌唱的技巧,就需要經(jīng)過一個由淺入深、由易見難、反復磨練、日積月累的過程。聲樂學習中的循序漸進首先體現(xiàn)在聲音訓練遵循一定的順序,先要從自然聲區(qū)起步,再打好中聲區(qū)基礎(chǔ)、過渡好換區(qū)、發(fā)展高聲區(qū),達到聲區(qū)統(tǒng)一,完成制造歌唱樂器的過程。萬不能操之過急,應(yīng)該要在穩(wěn)中求進。如果過多的練習高音,追求音量,又或者尋找捷徑,想要一舉成名,必然適得其反。
(4)掌握正確的方法樹立信心
聲樂學習的形象直觀,首先體現(xiàn)在歌唱訓練中教師的范唱上。在上課過程中通過老師準確、形象、生動而富有表情的范唱,把抽象的聲音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就能讓學生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很直觀的感受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聲音概念。而對與學生,這些形象直觀的動作要轉(zhuǎn)化為自己的主觀感受,使自己能夠輕易的捕捉到歌唱的感覺。從而,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更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與思想內(nèi)涵。另外,教師還可以先模仿學生錯誤的發(fā)聲方法和聲音效果,再以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和聲樂效果進行示范,通過這種對比,讓學生分辨出兩種唱法的優(yōu)劣。
三、聲樂學習的訓練內(nèi)容
(1)呼吸
呼吸是有兩種肌肉群帶動,一組是吸氣肌肉群,另一組是呼氣肌肉群。吸氣肌肉群是從前胸往下主要是兩肋,腰部周圍,甚至于后背。歌唱時吸氣要用鼻嘴一起吸,這樣吸的氣深。當然氣并不是越深越好,它是吸氣肌肉群與呼氣肌肉群的合作。使呼吸肌肉群互相配合形成對抗,在腰部產(chǎn)生壓力。沈湘老師說過:“呼與吸的對抗在身體內(nèi)產(chǎn)生一種壓力,吸進去時是肺的下部擴張,這種擴張使身體的腰部周圍的肌肉向外擴張,這正是橫膈膜下降所造成的?!碑斎粴庀⒌闹С峙c對抗并不是用力、僵住。這一點我認為是值得注意的。如果呼與吸的活動配合的好,唱起來氣息就有支持力。唱的音越高越強,呼與吸的密度也就越大越強。我們在練習氣息的時候,可采用沈湘先生說過后一種方法,彎腰90度,兩臂放松自然下垂,兩腳略分開,要站穩(wěn),這時氣息很自然的就吸到了腰部周圍。明顯地感到腰的周圍后背有膨脹感,這才是唱好聲音時用氣的位置。
(2)共鳴
我們大家都知道,如果只有鼓面沒有鼓身,那么它就敲不響,鼓聲也傳不遠。如果小提琴只有馬子、弓子、琴弦而沒有琴箱,那么聲音也必定是刺耳的,難聽的。為什么會這樣呢?那是因為它們只有振源沒有共鳴體。如果把鼓的鼓身加上,給小提琴加上琴身,那么聲音音色自然就會非常好聽,深遠。人聲樂器也是同樣的道理。人在歌唱時,要打開腔體,讓聲音通過聲帶的振動引起腔體的共鳴,再發(fā)出的聲音就會成為優(yōu)美嘹亮的歌聲了。共鳴腔決定著音色音量。因此,想要穿過舞臺上管弦編制的樂隊,不運用共鳴腔,只是“干嚎”,那是絕對不成的?!叭说墓缠Q腔體很多,主要分為頭腔、咽腔、胸腔三人部分”其中,只有咽腔能夠調(diào)節(jié),因為每個人的腔體不一樣,所以它們的音色也必定是不同的。
(3)發(fā)聲
歌唱的發(fā)聲是有氣息支持的、有充分共鳴的、高位置的、上下統(tǒng)一的聲音,歌聲能運用自如、能強能弱、圓潤達遠,音色優(yōu)美持久,具有很強的穿透性,這就要依靠科學的發(fā)聲訓練為支撐。首先,要從最基礎(chǔ)的起音開始練習。起音就是每一個樂句開頭的第一個音,它決定著整個樂句的發(fā)聲質(zhì)量,是歌唱發(fā)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聲音的形成有著重要的關(guān)系。其次,要打開喉嚨與穩(wěn)定喉頭。就是要在歌唱時喉嚨能充分的打開,使聲音通暢無阻直達頭腔,產(chǎn)生良好的共鳴。歌唱時喉頭要保持穩(wěn)定,如果上下移動變化喉頭的位置,聲音就會失去支撐,音色也會變的渾濁暗啞。
(4)歌唱語言
具備有聲語言的一切特征,但它又有別于一般的生活語言。因為它是為歌唱服務(wù)的,所以歌唱語言的發(fā)聲要求有系統(tǒng)的知識,復雜的技術(shù)和靈活的手段。因此,在我們歌唱的學習和藝術(shù)實踐中,努力使自己歌唱方法科學化,聲音統(tǒng)一,流暢,結(jié)實,圓潤的同時,首先應(yīng)把“字唱準,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圓”。在語言的處理上,語言內(nèi)容情緒特點上,結(jié)合曲調(diào)進行的特點,通過準確清晰的咬字,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語勢和語言的的色彩,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準確的表現(xiàn)歌曲的思想情緒,塑造完美的藝術(shù)形象,使歌聲真切動聽,聲情并茂。
四、勤學、苦練、多動腦是學好聲樂的關(guān)鍵
學習聲樂也跟學習一些技術(shù)一樣,學習者要有智慧。李雙江老師常說“歌唱不是用嗓子而是用腦子”?!疤煜聼o難事,只怕有心人?!泵鎸@些聲樂學習前進的“攔路虎”利“絆腳石”,要敢于面對,尋找解決方法。只要勤學、苦練、多動腦,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同時,在老師面授時應(yīng)該認真的學習、多思考、多體會,并在期間作好筆記。成功是不會親睞懶蟲的。聲樂學習筆記是反映學習聲樂進程的一面鏡子,應(yīng)記敘每個階段采用的發(fā)聲練習、歌曲教材、教師要求、練習效果、主要問題及糾正方法等。
以上是我對多年來學習聲樂的一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參考文獻:
[1]沈湘.《沈湘盧樂教學藝術(shù)》[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10.
[2]黃友葵.《論歌唱藝術(shù)》[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