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買辦作為近代社會最重要的一個社會符號,很早就引起了學者的關注,關于買辦的研究成果斐然。對買辦的研究是具有很強的歷史及現(xiàn)實意義的。本文大膽嘗試從經(jīng)紀人的視角出發(fā),尊重史實,以新制度經(jīng)濟學相關知識為理論分析框架,輔之以博弈論有關知識,把我們的研究視野深入到買辦制度的內部來看買辦制度的有效性:用新制度經(jīng)濟學中的交易費用思路來探究買辦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用委托——代理模型來分析買辦制度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
[關鍵詞]買辦 經(jīng)紀人 買辦制度
一、 買辦的歷史研究成果
買辦這一在中國近代社會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社會階層,早就引起了學者們的興趣,很早就有了關于買辦的研究。在不同時期,學者的研究重點和視角有所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
民國時期的買辦研究。那時的研究主要關注買辦制度的起源、運作過程以及組織構成,終究沒有超出經(jīng)濟生活的范疇。1957到1964期間,為買辦階級分析論的形成時期,主要涉及買辦的政治經(jīng)濟活動,表現(xiàn)出研究視角濃重的政治色彩。1980年以后,研究者轉變視角,具體落實的個人行為,而不單以階級視角為出發(fā)點。
通過回顧以往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以前關于買辦的各種研究中,無論是從階級論出發(fā),側重對買辦階級身份的描述,還是從經(jīng)濟因素出發(fā),側重對買辦的經(jīng)濟行為及經(jīng)濟作用的考察都還是以一種外部的視角來觀察買辦及買辦制度,其所研究的都是“買辦的歷史”。而本文用新制度經(jīng)濟學的相關知識考察買辦、剖析買辦制度。而我們本文的目的也正是想基于這種分析,來論證買辦制度的有效性。
二.買辦制度中的委托—代理關系分析
本節(jié),我們將進一步從工資模型、保證金和擔保人制度以及外商對買辦的庇護這三個方面來考察買辦制度的內部運行機制——激勵——約束機制。
(1)工資模型
通過上文中的合同,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在買辦得到的外商企業(yè)支付的報酬中,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固定的薪水,另一部分是買辦為外商服務所得傭金。在委托——代理關系中,上文合同中所涉及到的這種“工資”制度我們可以用如下工資函數(shù)來表示:
W=a+b×f(x)
其中,W為買辦為外商服務的收入所得,a表示買辦所得到的那部分固定工資的收入,b×f(x)表示他們所得的傭金,b為傭息。而f(x)我們可以看成是買辦的努力為外商企業(yè)帶來的收益,并且,這種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被外商觀測到的。我們認為,這種工資制度可以很好的起到激勵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如果只用固定工資的話,無論高低,因為買辦得到的是固定的收入,那么他的多余的努力的邊際收入就為零,很顯然,在這種工資制下買辦就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動力;而如果只采用比例工資制,即沒有薪水這一部分,那么買辦將承擔很大的風險,即做不成生意的話,他的付出也是沒有回報的,這也不是一種好的激勵制度。相比較而言,我們合同中的這種工資制度就自然能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即買辦多付出努力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同時又可以在買辦和雇主之間分攤風險,而不是買辦自己承擔。
(2)保證金和擔保人制度
在對買辦合同的史實研究中不難發(fā)現(xiàn):在外商與買辦簽訂買辦合同時,似乎就考慮到了道德風險存在的可能性,所以買辦制度中的保證金和擔保人制度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因為保證金的數(shù)量一般比較大,而且在中國這樣一個重禮教的社會,擔保人的作用很大,一旦買辦因為道德風險問題被外企解除雇傭合同,那么他們面臨的是高昂的罰金和嚴重的生存問題——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在買辦這個早期的“經(jīng)理人”市場上存活了。
三.結論
通過我們上文的分析,在新制度經(jīng)濟學的框架下來看,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被迫卷入資本主義市場的特殊歷史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下,買辦與外商企業(yè)通過不斷的博弈所形成并逐漸完善的買辦制度的存在有著其自身的合理性。其存在,無論是在中國國內貿易發(fā)展發(fā)面,還是在近代中國對外貿易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買辦制度的這種有效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內外兩個方面:
首先,買辦群體的存在及買辦制度的形成大大降低了社會經(jīng)濟運行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增加了交易的數(shù)量,客觀上促進了近代中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這是買辦制度有效性的外部表現(xiàn)。
其次,買辦制度當中的一系列內容的設置,尤其是其中的保證責任制度,都能夠的很好起到激勵監(jiān)督的作用。而這種激勵——約束機制能夠大大提高買辦制度自身的效率,進而提高社會經(jīng)濟運行效率。這是買辦制度有效性的內部表現(xiàn)。
因此,僅從本文中新制度經(jīng)濟學的視角來看,在近代中國的歷史舞臺上,買辦及買辦制度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文獻:
[1]楊德才.新制度經(jīng)濟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謝識予.經(jīng)濟博弈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郭志昂,男,1992.05- 山東省淄博市人,山東大學經(jīng)濟學院2011級金融工程與金融數(shù)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