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社會發(fā)展對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提出的要求,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綜合測評的方式對大學生的發(fā)展狀況進行評價。對大學生綜合測評的意義、過程、過程中的問題、應對措施及注意事項及可能的誤區(qū)進行了探討,客觀地對大學生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fā)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生;綜合測評;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6-0236-02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專業(yè)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地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的應用型、多專型人才,高等院校以綜合測評為手段,對大學生上一學年德智體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學校重視學生的綜合測評,學生把綜合測評視為學校學習和活動的指南。因此,綜合測評的具體實施過程顯得舉足輕重。
一、實施大學生綜合測評的意義
大學生綜合測評不僅在于它是大學生教育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而且也是高等院校實施其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具體體現(xiàn)。綜合測評能直接反應大學生在某個階段取得的成果,包括學習、生活、工作、社會實踐、科研等各個方面,對大學生以后的發(fā)展起到指引作用。
1.通過綜合測評有助于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績、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在能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方向;班集體找出班級之間的差距,全班同學共同努力推進班風建設,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
2.通過綜合測評有助于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促進學校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有助于輔導員、班主任進一步了解每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及優(yōu)缺點、熟悉學生整體素質,以便有效地調節(jié)管理體制與管理互動,不斷提高教育、管理的質量。
3.綜合測評是學校各項評獎評優(yōu)的重要依據(jù),通過綜合測評樹立榜樣,以鞭策其他同學進步。
二、大學生綜合測評過程
大學生綜合測評比較客觀地反映學生在大學階段的綜合能力,以期待通過取長補短幫助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綜合測評的有序有效進行受綜合測評組織的領導能力的影響。為了減少測評過程中的成本及負面影響,筆者認為要規(guī)范測評內容和程序,要做到“透”和“準”。
1.成立綜合測評考評領導小組和班級考評小組,各系、年級學生工作辦公室成立考評領導小組,年級主任任組長,其他老師和5~7名學生代表為成員。各班成立班級考評小組,由正、副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和學生民主選舉的5~7名代表組成。
2.綜合測評細則制定,綜合測評細則初稿由測評考評領導小組在每學年考評前,根據(jù)活動開展情況制定具體綜合測評細則,特別是德、智、體綜合測評加、減分標準。這項工作比較瑣碎,難均衡。綜合測評初稿完成后,每個小班分發(fā)一份,由各小班班長組織本班同學開會討論,了解學生需要,并將反饋信息上報綜合測評考評領導小組,及時體現(xiàn)在綜合測評細則中,并向學生張榜公布,交學生處審核通過。5~7天后,再向學生公布正式的加、減分標準。
3.學生自評及班考評小組評,按照各系、年級辦公室公布的綜合測評加、減分標準,各班學生向所在班級考評小組申報德、智、體加減分項目并由班考評小組參加審核。
4.年級評,綜合測評小組將學生申報的項目交各系、年級考評領導小組審查通過,再向班級學生張榜公布,并征求意見5~7天。
5.綜合測評匯總并核實各項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各位學生綜合測評標準:學生綜合測評成績=學年必修課課程平均學分績點+0.02×學年選修課門數(shù)(選修課需及格)+德、智、體獎懲分總和。綜合測評匯總并核實各項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6.公布初評結果三天,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查詢和反饋,年級考評小組及時處理。
7.公布測評結果。
8.將綜合測評成績整理上報學校。
三、大學生綜合測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綜合測評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工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始終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解決。
1.個別同學存在作弊的現(xiàn)象,在綜合測評時,弄虛作假以獲取加分。
2.班考評小組把關不嚴,在加減分的時候未完全核實證件,少數(shù)同學多報選修課程門數(shù)。
3.少數(shù)學生干部存在以為權謀私的現(xiàn)象,為了追求榮譽而擅自篡改自己或與自己關系密切同學的必修課程分數(shù),特別是學分較高的課程學分,綜合測評成績提高;要求為本部門或某項活動多加分,在加分項目上存在不公平的現(xiàn)象;此外,學生干部由于有干部加分而使得他們在測評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優(yōu)勢,普通同學在綜合測評工作進行的過程中,部分干部擁有特權,這激化了學生干部與普通同學之間的矛盾,不利于班級秩序的穩(wěn)定[1]。
四、基于以上問題的應對措施
如何秉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做好學生綜合測評工作是學生工作者的共同愿望。筆者在近幾年的工作實踐中,總結上述測評工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初步得出了幾條經驗供同行借鑒與探討。
1.加大宣傳力度。在全年級的會上,讓學生對綜合測評有正確的認識和定位,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宣傳統(tǒng)一學生對綜合測評細則的認識,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各位同學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配合綜合測評組完成綜合測評的相關工作,并且注重團結。
2.專門召開綜合測評小組成員會議,加強思想工作,強調以大局為重,以和為貴,強調測評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性,按時保質完成工作。對小組的成員強調保密原則,綜合測評細則中討論加分項,以及綜合測評的具體過程不得公開;綜合測評結果由綜合測評考評領導小組公開。
3.班級綜合測評考評小組負責德、智、體的加減分測評,對每位同學加分的具體原因作出說明,輔導員把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表現(xiàn)全面、詳實地記錄下來;學生會及其各部門把平時的活動資料(參加活動項目、人員、獲獎名單、日常考勤等)準確記錄在冊,歸類存檔,作為綜合測評審核的依據(jù)。綜合測評考評領導小組的成員自始至終都要參與到綜合測評的過程中,隨時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問題,立即糾正。另外,綜合測評考評領導小組統(tǒng)計進行成績的測評。
4.綜合測評結果公布之前每個班分發(fā)一份,讓每個同學核實簽字,如有問題,馬上糾正。然后按學號順序排列公布三天,如有不當?shù)牡胤郊皶r修改。另外,公示的時候把具體內容和分數(shù)一起公示。
五、大學生綜合測評存在的問題
各高校根據(jù)自己的辦學特色建立了大學生綜合測評體系。但是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思想的更新,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在某些方面逐漸顯現(xiàn)出一些問題與不足[2]。
1.部分學生抱著功利性的心態(tài)對待綜合測評。凡是有利于綜合測評加分的項目就參加,否則避而不聞,背離了綜合測評的目的,不能全面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另一方面,少數(shù)學生把時間和精力完全投入到學習中,班級、年級、學校的活動一律不參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學業(yè)成績可以,但能力比較差,性格內向?,F(xiàn)在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不重視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難以適應社會,被社會淘汰。
2.過分重視學生有根有據(jù)行為結果考核,忽視學生接收學校教育過程的動態(tài)評價。據(jù)調查,高等院校綜合測評時過分強調考核結果,忽視教育過程評價,忽視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注重橫向比較,忽視結果反饋的科學進程。
3.過分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綜合考核,忽視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評價。綜合測評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每年排在前面的都是老面孔。很少關注在思想道德、學業(yè)成績等單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同學,這雖然鼓勵了學生注重全面素質培養(yǎng),但也打擊了一些同學個性發(fā)展的需求。
綜合測評是一種教育手段和管理方法,如何使綜合測評更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使之更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終生學習能力提高。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有效地緩解一些綜合測評過程中出現(xiàn)的矛盾,此外應保證測評工作的公開、公正、透明,提高測評工作的效率和測評結果的客觀性、準確性。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一定還會出現(xiàn)新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哲謙.大學生綜合測評系統(tǒng)應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2010,(9):35
[2]許二平,姬旺華.對高?,F(xiàn)行的大學生綜合測評制度的調查分析[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20(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