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并非都是枯燥的,教育教學也并不一定要板著面孔。反思我們的教育實踐,“教無定法”的理念大家都爛熟于胸,但若想有良好的教學效果的話,從情感“破”課,用期待、信任、激勵、師愛的作用進行愉快教學,定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現狀的反思
高中語文課堂正在出現的弊端,最嚴重的莫過于學生的思維力和創(chuàng)造力被消解。新的課程標準也更加重視學生素質,更加強調人文教育和美育,更加主張張揚教師和學生個性。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展現她的魅力,愉快教學應該成為提高課堂效率的動素。
二、理念的刷新——皮格馬翁效應
大凡成功的老師,無不以“愛學生,愛教育,愛生活”為起點。幾千年前,《論語》開篇就載有孔子對愉快教學的認識:“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揭示了學習過程本身應該充滿樂趣而讓學生從中獲得情感的滿足。先秦著名教育家及著作已對愉快教學有所認識,并且在以樂教引發(fā)樂學,融洽和諧師生關系方面為后人作出了榜樣。實施語文愉快教學十分重要,也符合新課改精神。而實施的前提是作為老師的我們,對這份事業(yè)的熱愛。
三、方法的探索——從樂教到樂學
(一)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
愉快教學首先應強調教學是師生聯袂演出,師生面臨的是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只有雙方攜起手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雙方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感情傾向,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并樂于請教,愉快教學才能順利進行。
師生關系和諧,關鍵在教師。教師應熱愛所有的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在師生間架起情感的橋梁。像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的那樣:“愛學生,這是一個教師最重要的品質?!辈还茉谑裁磮龊?,教師都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只有意識到被尊重,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對優(yōu)差生應一視同仁,處理問題公允不倚,不帶偏見。平時應多鼓勵引導。
(二)制造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
愉快教學的最佳效果與良好的課堂氣氛分不開。好的課堂氣氛應該與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教學內容的情感基調相一致、相協調,教與學雙方的認知、思維活動必須有一個真正寬松自如的天地;
首先,提倡教師笑進課堂。微笑是聯系師生情感的紐帶,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創(chuàng)設和諧的、協調的教學氛圍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滿腔熱忱來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tài)度端莊、語言親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勢來輔助說話,讓學生感到聽你的課是一種精神享受。
再次,要善于運用表揚、激勵、肯定、鼓動等手段發(fā)掘一個人的優(yōu)點使之得到及時鞏固、發(fā)展,從而形成一種心理定勢。會使學生產生成功的歡樂和愉快的心情,對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很有好處。
還可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故意設置障礙,造成疑慮,教師佯裝不知,激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他們爭論,以及用故事、表演、挑刺、幽默等趣味性措施,可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學習、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更深刻,更全面。
(三)善于調控扣人心弦的教學節(jié)奏
語文教師要善于把握住學生生理和運動的節(jié)奏,使教學節(jié)奏與之相適應。13—19歲的中學生,其大腦的興奮中心呈曲線變化,波浪式推進,隨著刺激物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利用興奮中心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要善于在疲勞波谷期設計精彩的提問,或舉一些生動有趣的例子,加快節(jié)奏,形成教學小高潮,讓學生興奮起來,度過疲勞低谷。
(四)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指在語文課堂上利用電教設備、音像、掛圖等現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下進行有效的學習。
此外,中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愉快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使有限的課堂教學向無限的課外活動延伸,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得到實踐上的應用,使學生更有趣、更有效地學習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