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想起那一年剛參加工作時的情景。按照一些老教師的傳授,我上課特別講究“規(guī)矩”,教授知識唯教參是尊。講朱自清的散文《春》。我說:“這篇散文中‘繪春’這部分可分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五個層次。請問,這幾個層次能不能調換?”一個男孩說:“可以。反正都是寫春,如果先寫春風吹醒大地,再寫春花盛開,也合乎情理?!蔽沂耍骸板e!這個問題我在課文分析時就講過,怎么能調換?當然不能調換!這么簡單的問題為什么當初不認真聽?”他低著頭不做聲,只緊緊咬住下嘴唇。這以后,我依然熱切地盼望他興奮地舉手,可是再沒看到他舉手。我想:我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問題?我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后來迎來了新課改,我才如醍醐灌頂,原來自己真的錯了。新課程標準還指出,教師的教學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由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語文課程的四大基本理念,其中之一即“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規(guī)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回首往事,自己做了多少扼殺學生天分的事??!我們的教育教學應尊重學生個性、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讓學生人人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風采,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的思維“飛”起來,成為真正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人。
于是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開始注意改變老一套的教學方法,積極貫徹課改精神。課堂上我開始有意識地引領他們多角度思考問題,不盲從輕信權威理論,以培養(yǎng)他們敢于打破常規(guī)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
有一天在講《愚公移山》時,課文翻譯完了,我便啟發(fā)學生:“愚公不畏高齡和太行、王屋二山的險峻,執(zhí)意要移山,這則寓言的主題應該是什么?” 很多學生馬上七嘴八舌地說:“做事要堅韌不拔、堅持不懈?!薄坝兄菊呤戮钩伞!薄嗌嫌幸粋€小男孩舉手了,他說:“老師,我認為愚公與其移山,還不如搬家好。”。我急忙問道:“為什么?” 他說:“移山會破壞自然環(huán)境,況且愚公的家族深居大山之中,交通很不方便,信息也很閉塞,因此有必要搬出大山外,找一個適宜生活的地方 。”學生們馬上開始議論紛紛。
我心中一喜,這正是一個引領學生打破常規(guī),多角度看問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好時機呀!此時,正好快下課了,我馬上說:“好!咱們明天的語文課就來一場辯論,題目就是: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搬家。”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立刻興奮起來,我順勢把他們按正反方分成兩組,布置了回家準備辯論資料的作業(yè)。
第二天的語文課堂上,正反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甲同學說:“愚公移山是敢于正視生活中的困難,是迎難而上。而搬家則是一種的逃避矛盾的錯誤做法。如果沒有前人在面對困難時毫不退縮的勇氣,如果沒有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的精神,社會怎么向前發(fā)展呢?”
乙同學馬上反駁說:“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我查了資料,粗略計算一下,兩座山約合土石234萬億噸。愚公把土運到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就算每年往返一次,每次5噸,也要五千個100億年。那時還有人類存在嗎?”
丙同學馬上站起來說:“當我們的祖國面臨外敵入侵的危險境地時,如果沒有無數像愚公一樣的人,如果沒有愚公移山持之以恒、奮斗不息的精神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恐怕我們早已成為亡國奴了?!?/p>
丁同學又反駁道:“搬家總比搬山簡單易行,快捷高效,既節(jié)省時間人力,又不破壞自然環(huán)境?!薄瑢W們從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一番激烈而緊張的辯論之后,我又引導學生,讓學生反復朗讀寓言的最后一部分,然后拋出幾個問題:“愚公的行為為什么會讓帝感其誠?”“愚公的行為讓你感動嗎?” “寓言的特點是什么?”讓學生再帶著問題“回爐”全文,進行思考。
最后大家經過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基本達成了共識:愚公移山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人傳說,是因為愚公的堅韌不拔、堅持不懈、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值得后人去學習和繼承。“帝感其誠”的結尾實際上是讓“后人亦感其誠”。此時,我就勢把寓言的特點再次強調了一下,并且總結道:我們應該贊揚并繼承愚公的持之以恒、奮斗不息的精神,這正是這篇寓言要讓我們學到的東西。至于愚公到底該移山還是搬家,放在現(xiàn)今社會中,問題的答案倒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我馬上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隨筆,自選角度談談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應該搬家?!睂W生們的隨筆都寫得相當精彩,從各個角度寫出了自己的看法。
教師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誘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閱讀教學要有靈氣,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教育,讓學生敢于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挖掘創(chuàng)新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