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列舉了健康自尊感的特點,以及學生擁有健康自尊水平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自尊感的評估。教師學生在課堂的自尊水平以及英語學習成績有很大影響。因此,教師要懂得體會學生在課堂的感受以及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提高自尊水平以及學習成績。
關鍵詞 自尊感 自我概念 英語課堂 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學生的自尊感在他們的教育成長中是至關重要的,心理學家認為許多問題學生和在課堂教學中有學習障礙的學生都存在自尊感不高的問題。父母在孩子自尊感的培養(yǎng)方面起主要作用,但教師卻可以進一步提高或者降低學生的自尊感。事實上,當孩子開始接受學校教育,教師對孩子自尊感的影響已經和父母同等重要了,因為孩子會如接受吸收父母形象那樣接受并且吸收教師的形象。無論是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還是當今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室中這一空間中,無疑是學生們最為關注的角色。
1 自尊感的定義
在學術界一百多種自尊的定義中存在著許多爭論。蘇珊·黑爾斯把自尊定義為“自我概念的評價功能”,他認為自尊是一個人對自身價值所作的評價的情感體驗。這個概念中,自尊是人對自我看法、自我概念的體會。
最為廣泛接受的定義是納撒尼爾·布蘭登提出的健康的自尊感是“體驗自己有能力應付生活挑戰(zhàn)的性情并得到幸福感。這個定義表明人不僅僅要值得尊敬,還要具有成功生活需要的基本技巧和能力。根據他的理論,健康的自尊感有兩個必要條件:個人價值感,個人能力或效能感。這兩個要素都要經過時間和經歷才能形成。個人價值感一般源于被愛或被別人重視。個人能力或效能感來源于自己認為自己對的效果產生了多大程度影響。也就是感覺對事物起作用并且能改變或影響事物,這種能力感就是相信自己可以逐漸達到理想的結果。而這種自信也讓我們不容易受別人的威脅,也讓我們對別人更容忍,更尊敬,更負責,更公平和開明。
2 健康的自尊感
鮑梅斯特在他的《高自尊的黑暗面》一文中認為“過高自尊感”是驕傲、自私、自大、自負、自戀和優(yōu)越感的同義詞。但很少心理學家接受他的這一定義,大多數(shù)認為這些特點其實是低自尊感的補償行為。
因此我們經常用“健康”這個詞來區(qū)分真正的健康的自尊感和為了補償自身不足而表現(xiàn)出來的虛假的“高自尊感”。自尊感低的人喜歡證明自己優(yōu)于別人,其實這些都是不安全感和自尊感不發(fā)達的表現(xiàn),但卻被很多人誤認為自己自尊感很高。
3 教師對學生自尊感的影響
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觀察和教室中的對話對學生的自我看法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教師可以看出學生是否參與課堂活動,對批評是否過度氣餒或者是否需要被額外關注,他們是否在失敗面前認輸,是否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的目標有切合實際的看法,也就是他們是否有自我價值感。但大多數(shù)該以比較正規(guī)的方式進行,例如在寫作課可以鼓勵學生們寫出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藝術和表演課也可以幫助學生表現(xiàn)自己。從而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幫助學生們培養(yǎng)健康的自尊感。
3.1 提高學生的自尊感和學習成績
教師應認識到提高學生自尊感的重要性,讓學生建立真實的自我概念,師生關系可以很靈活、真誠和樂觀。學生自尊感可能受其它環(huán)境因素影響,但教師和學生每天頻繁的接觸使得教師的影響變得尤為重要。
在教育體系中最被重視的還是成績。在教室中,教師會把這點傳輸給學生,他們用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的日常努力和成果。自尊感受學習成績的影響,成績高的學生往往得到獎勵,不管其能力是否與成績相符;成績低的學生不管是否有能力或付出多少努力,都得不到回報。
3.2 靈活的教學方式
靈活的教師不會不考慮所處情景,簡單地施以嚴格固定的要求。總之,靈活的教師可以成為一個很有實效的老師,可以意識到學生自尊水平的不同從而用不同方式對待他們。他們清楚高自尊感的學生可以承受高智能高水平的挑戰(zhàn),他們實際上需要更嚴厲督促,而不是不加區(qū)別地表揚他們。對于中等和邊緣的學生則不需要教師給他們太多督促。靈活的教師提供很多種取得成功的方式。
高自尊感和低自尊感的學生都渴望和喜歡成功的經歷,不管這種經歷是自己努力得到的還是依靠幸運得來的,不管哪一種情況,教師都必須小心對待這種成功。在任何情況下,教師在幫助學生達到成功的過程中都必須非常小心。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三種類型的測試,有的測試可以很難,只有最好的學生可以做得很好,有的測試中等難度,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還有的測試可分等出題,有難題有簡單題,這樣所有水平的學生都可以體會到成功。
3.3 體會他人感受的能力
毫無疑問,所有學生都不同,對教師的授課反映也不一樣。這對好的教師來講不言而喻,他們知道他們不能只是一種老師,不能只用一種方法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好的教師該是一個“全面”的老師,他們根據需要變換自己,他們隨著學生的需要而改變,他們會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對不同的科目變換自己的方法。
教師需要能體會到學生的感受并與之交流,如果學生感到教師是了解他們的,他們更容易相信老師。一個懂得體會他人感受的教師往往能成為好的聆聽者。學生愿意與他們交流,他們會感到被支持,因為他們相信能了解他們感受的人。
學生如果喜歡一個老師,覺得這個老師了解他,那么那門功課就會相對很好。通過加入集體中,他們會感覺到自身的價值和他們擁有的權利,進而容易和他人交往。因為自信,他們愿意與他人交往,由于信任老師,學生不害怕問問題,這些才能導致學生不斷提高成績并且積極參加活動。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每一個學生被重視和被肯定。
教師因為重視尊重每一個學生,并且表現(xiàn)出對每一個學生感興趣,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也可以很嚴格,但要制造一個溫和和肯定的環(huán)境。教師不應該斥責學生,也不對比學生,更不嘲笑和諷刺學生。更讓學生感到他們是真正被接受的,而不是用行為作為檢驗的標準。
3.4 個性化的教學
伯恩斯在他的《自我概念發(fā)展與教育》一書中提到被稱為“冷漠和專橫”的教師不與學生交往,對學生有負面的影響。如果一個教師太刻板,老是不能放下教師的身份,甚至在家庭中也如此的話,這樣的人可能會丟掉自己的本性,是很危險的。沒人能理解到他真正的自我,也就不能被他人信任。這樣刻板的教師不太會個性化他們的教學,也不容易得到學生的信任。真誠意味著教師可以像對朋友那樣對待學生,而不是作為老師高高在上。真誠的教師言行一致,愿意在他人面前敞開心扉,他們不依賴自己的身份地位,他們指導學生和平時一樣,他們能應付挑戰(zhàn),他們不用教師的權威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教師往往受學生歡迎,學生也愿意與他們交朋友。在他們的朋友和老師面前,學生們感覺到舒適自然。友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自尊感。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傳遞知識,還把自己的自我個性流露出來。與其他職業(yè)不同的是,教師和學生的接觸是長期的、廣泛的,師生關系是一種積累的過程,一個教師的個性能夠影響教學氛圍。
4 總結
教師影響學生的智商、個性和情緒,他們教學的方法和課堂上對學生的處理會有持續(xù)的影響力。有很健康自尊感的學生傾向于歡迎新挑戰(zhàn)和更高的要求。學校失敗的經歷有長久的影響,這種經歷出現(xiàn)越早,就越可能影響學習能力和自我價值感。在小學時經歷的成功越多越好,因為這種成功可給孩子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而且早期成功會使學生對長大后的失敗更能容忍,因為他們已有了自尊感以及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Cummins, R.E., “research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cceptance Attitude, their Role Concepts and Students Acceptance Attitud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Vol,53,1960.
[2] David Fontana,Psychology for Teachers, third edition,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1995.
[3] De Andres, Self-esteem in the classroo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4] Tony Humphreys, A Different Kind of Teacher, Dublin: Dr. Tony Humphreys,1993.
[5] Denis Lawrence, Teaching with confiden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Company,1999.
[6] Robert B. Burns,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Eastbourn: Holt, Rinechart and Wiston Ltd., 1982.
[7] Don Hamachek, Psychology in Teaching, Learning and Growth, Massachusettes: Allyn and Bacon, 1990.
[8] Irish National Teachers’ Organization, Enhancing Self-Esteem, Dublin :INTO,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