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目標出發(fā),指出在高職院校中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在教學中的一些特點和不足,以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很難培養(yǎng)適應社會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以案例教學溶入教學內容,并對案例的實施過程進行相應的研究及建議實踐辦法。
【關鍵詞】計算機程序設計;案例教學;動手能力;實施過程
1.程序設計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程序設計類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課,在課程體系中處于重要地位,但這類課程又是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較大的課程,特別是高職院校學生。
1.1教材特點
目前計算機程序設計教材在內容編排上普遍的一個特點是,以理論的系統(tǒng)性為目標,內容編排嚴謹規(guī)范,先講理論,后講例題。這一編排保證了教材在學術上的嚴謹性,但卻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在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方面,多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系統(tǒng)地講授,同時結合一些上機實踐操作來鞏固和熟悉課堂上所講的一些知識點,這些常規(guī)的方式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教材為目的,偏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學生的\"學\", 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少,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難以發(fā)揮,更不利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成長,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1.2高職學生的特點
高職院校近年高考錄取分數線在200分左右,甚至有些降至160分,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差,上高職前接觸、使用電腦的機會少,計算機文化基礎更差,按傳統(tǒng)教學模式授課,學生接受非常困難。在以往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課中,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程序設計語言既枯燥又無用,不如學習多媒體或網絡的一些課程;有的學生是因為學習程序設計,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數學、英語基礎,因而在學習程序設計時顯得力不從心,不能掌握應用計算機解題的基本思維方式,對計算機程序設計產生畏懼感,缺乏學習信心,就知難而退了。
2.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
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是實踐性、可視性很強的課程,它的教學應有別于其他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熟練掌握實際編程技能。因此,如何在程序設計的教學工作中,針對學生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程序設計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軟件開發(fā)的能力已成為高職高校計算機專業(yè)急需解決的問題。運用案例教學法,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2.1案例教學的目的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以就業(yè)為導向,既要滿足當前就業(yè)能力的需求,又要滿足其就業(yè)的后續(xù)力提高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灌鴨式的方法傳授知識,而應大力加強學生就業(y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對職業(yè)崗位和職業(yè)變化的適應能力。使用案例教學法來貫穿整個教學內容,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了高職教育的要求。
2.2案例的選擇
目前程序設計課程的教材大多數介紹知識點,舉一些零散的例子來鞏固。即使有些教材在最后綜合的實踐篇中介紹某些系統(tǒng)(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tǒng)、借閱系統(tǒng)等)的設計與源代碼,但這些例子的源代碼較長,篇幅較大,學生很難一次性看懂,因為程序長更使學生看不下去而放棄。再加上學生沒有在圖書館工作的經歷,不清楚圖書管理的流程,所以對數據結構也不了解,所以這就增加了學生對學習類似案例難度。因此,選擇一個優(yōu)秀的、符合高職學生的教學案例教材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琳瑯滿目圖書(教材)市場中,很難找到一本符合自己學生特點的教材,因此,可以組織有經驗的教師針對高職生的特點及要求自己編寫校內自用教材來解決教材內容不足的問題。
自編教材中選用的教學案例應該考慮實用性、趣味性、一致性。同時案例的內容還要注意不能偏離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又要讓學生熟悉及感興趣。以本人在教學中采用的案例如:迷你計算器、石頭剪子布游戲、猜數游戲、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等。這些案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是經常接觸的,比較熟悉,而且難度不大,所以學生在看到這些案例后,易于接受,會產生學習的欲望。
2.3案例教學具體實施
案例教學主要突出實際應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學的方法非常重要。以本人多年來的程序設計教學經驗,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3.1上好第一堂課
以我院高職生為例。學生的基礎較差,大多數學生來自偏遠的農村,之前的高中階段教學條件比較差,上高職前幾乎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因此,對計算機課程的每一門課程,即陌生又好奇。所以在第一堂課中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計算機編程,培養(yǎng)他們對編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是重中之重。
首先,把有趣的案例運行演示,向學生介紹是用計算機語言來編寫的。讓學生對計算機語言編寫的各種應用程序有一個初步和全面的了解。其次,開始把案例中由淺入深的分解,溶入到各個知識內容的講解和學習上。以C++為例,如剛開始可以“迷你計算器”為例,在輸出界面上有提示的內容,如下圖:
向學生提問:如何才能顯示文字?從而引出標準輸出、輸入設備。即cout 和cin的應用。接著就學習cout 和cin的使用方法。即要顯示“歡迎使用迷你計算機!”,在C++中應寫成語句:cout<<“ 歡迎使用迷你計算機!”;接下來再向學生提問:是不是在任何應用軟件中都能直接使用這句話它就會顯示類似上圖的界面?讓學生思考幾分鐘后,引出C++集成開發(fā)軟件visual C++ 6.0,并用此開發(fā)環(huán)境舉簡單的C++程序的編寫及運行。
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案例的功能也隨著不斷的增加,使用案例貫穿著整個相關的教學內容。當學習完C++數據類型和運算符后,“迷你計算器”案例就隨之設計完成了?!笆^剪子布”、“猜數游戲”、“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等案例也是按照相關內容貫穿著教學章節(jié)。
2.3.2多媒體或機房教學
在案例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在編譯環(huán)境下演示和運行,同時每學完一個知識點,學生馬上能上機實踐,加深學生的理解。因此在多媒體或機房教學比較直觀,特別是機房,學生能及時實踐知識點,效果較好。這一點,我院基本上能滿足計算機設計課程的要求。
2.3.3多樣化教學形式
案例教學能使用學生產生一定的興趣,整個教學過程圍繞案例展開教學,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比較嚴緊,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更多的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教學過程。在案例講授時不斷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去查閱資料,培養(yǎng)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然后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可以分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鞏固所學內容,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增強學生的編程技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拓寬編程思路。同時在討論的過程中也使學生們感受到集體感和收獲喜悅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2.3.4綜合實訓
計算機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內容往往內容多,課時少,在教學中一般是課時不夠用。因此,對強調動手能力的高職生來說,本人覺得不一定要講得全,只要圍繞實際案例來講,講得精,夠用即可,其他內容可以讓學生主動自學。所以在課時少的情況下,合理安排授課時間,保證有一周以上時間給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在課程講授結束后,教師要布置難度不同的課題,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程序的設計及編寫。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實際解決編程問題的能力。
2.3.5考試機制
程序設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既要求學生掌握理論,更要學生能獨立編程。在考試考核中,既要考核理論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核學生的分析問題、動手編程的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可以采用“1+1,4:6”,即考理論和上機編程,理論成績占40%,上機實踐占60%。理論考試不能以傳統(tǒng)的試卷考核,而應以一個項目(案例)的開發(fā)為依據,讓學生圍繞該項目寫出關于該項目的設計思想、項目開發(fā)框架、程序完全實現(xiàn)設計方案等完整的項目設計報告。機試考試就是圍繞筆試的項目設計報告,上機編寫相應源代碼,并通過程序運行,實現(xiàn)項目相關功能。
不管是筆試還是機試,時間可以不局限于兩個小時,可以根據項目的難度制定合理的考核時間。
3.結束語
通過教學實踐表明,案例教學在程序設計教學中的實施,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在程序設計教學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學將會很好地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在高職中要實現(xiàn)培養(yǎng)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扎實的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課中必需以實際案例為主線,加強案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強調以人為本,以能力為本的原則。 [科]
【參考文獻】
[1]龔沛曾,楊志強主編.C/C++程序設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H.M.Deitel,P.J.Deitel著,張引等譯.C++大學教程(第五版).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3]唐輝.把項目實例引入到計算機語言課程課堂教學中.職業(yè)圈.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