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8日被稱為“小高考”的江蘇學業(yè)水平測試歷史考試一結束,走出考場的大部分考生都說:“今年的歷史題太難了,想過A太不容易了”(江蘇規(guī)定過A是90分,高考能夠加一分錄取,所以歷來受到大部分優(yōu)秀學生的重視)。起初聽到的都是學生的嘆息聲,一開始我并不太相信真的如此之難,我認為今年應該保持前兩年的難度。直到我親眼看到了試卷,并仔細地研讀了之后,才理解了學生的嘆息。
2012年江蘇歷史學業(yè)水平測試試卷秉承了江蘇歷史高考的命題風格,整個試卷秉持了“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題理念,堅持能力立意,凸顯新課標的要求。試卷的材料相當豐富,在38道試題中,絕大多數都使用了材料,材料情境與選項設置關系密切,材料的使用效能高。情境設置與教科書知識的關系處理較好,知識與情境依存度高。細細品讀,對比近三年的試卷,還是有了一些新的印象:
一、試卷對學生的能力考查要求較高,有的題目甚至達到高三歷史選修學業(yè)要求
2012年江蘇高二學業(yè)水平測試歷史試卷的難度明顯超過2011和2010年,實際難度也大大超過2009年的試卷難度。2012年的試卷更加注重對學科思維能力和思想素養(yǎng)的綜合考核。選擇題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觀題重點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問題設置也比較難,側重于考查歷史概念。如選擇題第,材料題36、37題,第38題的個別問。尤其是材料題的設問明顯難于歷年的試題,達到了選修歷史的考試要求。
二、側重對歷史事件的背景分析
通常我們對歷史事件的認知主要從背景、過程(表現)、影響三個角度去分析。在這三方面的內容里過程相對容易,學生也比較感興趣,而背景、影響難度相對較大??v觀三年的歷史試卷,考查背景的題目,2010年一道,2011年兩道。而2012年七道,如第9、10、12、16、18、22、26題,分別考查了:五四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國民革命、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等背景。
三、對歷史考查點的選取更加全面。多觸及思維的隱角??疾榈慕嵌雀蛹氈隆⑸钊?/p>
2010、201 1兩年的歷史試卷對選擇要考查的歷史知識點多是主干中的主干,多是平?;⑷粘;?,考查的角度多是從宏觀上把握。比如,對中國古代思想家的考查:2011年考孔子的教育思想,2012年則考王陽明的致良知的思想;對秦朝政治制度的考查:2011年郡縣制的宏觀措施,2012年皇帝制度的特點。同樣的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考查2012年則考了陪審法庭出現的時間,對近代科技的發(fā)展:2010年考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2011年則考了普朗克的貢獻,而2012年則考了愛因斯坦對量子論的貢獻。
對比近三年歷史考查知識點的角度、層面,2012年的試題都是有一定的深度的。
四、對往年考查過的知識點并不刻意回避。換個角度繼續(xù)考查
以往大家都有一種思維習慣,認為去年考過的,今年出現可能性比較小,所以在復習時往往注意力就不在于此。但2012年的歷史試卷對以往的考點繼續(xù)考查。如:海基會和海協(xié)會的交流情況,日軍的侵華問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五、歷史圖片承載的信息量更大。所包含的信息更加隱蔽,與解題相扣更緊
通過圖片創(chuàng)設新情景,這已成為江蘇歷史試卷的固定風格,這樣一方面使試卷顯得生動活潑,同時又符合了新課程的理念。但有時所選的圖片僅僅作為背景來分析或作為內容的補充,對解題的作用不大。如:2010年31題,2011年29題。
而2012年這一情況有所改變,強化了圖片承載的信息對解題的重要性,必須通過對圖片承載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捕捉、理解才能解題,否則容易出錯。這類試題2011年只有1、7、16、23、27等幾個題目。而2012年就有4、6、9、12、15、17、19、23、31、36題的材料三的圖片等近十個。
六、部分題目超出了2012年的歷史考試大綱要求,有的題目在理解上還有障礙
例如:最明顯的是2012年選擇題24,此題側重對宗教改革的內容考查,而2012年考綱規(guī)定是理解宗教改革的影響。這類題目有:第9題對五四運動的背景考查,第16題對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原因的考查,第38題對西歐聯(lián)合的背景分析、世界政治區(qū)域合作的背景分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考綱的要求。
有的題目在理解上還是有一定障礙的。如:2012年判斷題33,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緩和是中國外交的重大成果。中美兩國一致認為“一個中國”的原則是改善關系的基本前提,這一前提最終促使兩國關系正?;?。
細細研讀了2012年的江蘇高二學業(yè)水平測試試卷,與前兩年的試卷做對比,無論是從所選考的知識點看,還是考查知識點的思維角度、深度,還有命題時對信息隱藏的手段處理看,2012年歷史試卷都可以看作是最難的,近三年的試卷無出其右。基于2012年歷史試卷傳遞的信息,細分其特點,希望能有效地指導今后的歷史教與學,讓歷史教學效率更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