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好課往往會有一些基本的特性。一堂好課應是一節(jié)扎實的課、一節(jié)真實的課、一節(jié)常態(tài)性的課、一節(jié)有生成性的課,同時是一節(jié)有待完善的課。而上課出現(xiàn)的問題,其實很多要在備課中找原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薄靶刂杏兄?,方能畫竹?!睙o論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勞而無功,教學亦然。
對備課而言,長期的積累和儲備是很重要的。個教師的成長,就是不斷積累備課經驗、不斷發(fā)現(xiàn)備課妙招、不斷生成教學機智的過程。
由此教師要拓展備課的含義。從廣義上說,教師的學習、生活都應該是這個過程的一部分,包括教師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識儲備,打開教案開始備課已經是狹義的備課了。
教師要善于模仿,將其他教師的優(yōu)點模仿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要聽課,更要交流,看他們是怎么做的,還要搞清楚他們是怎么想的。在經歷了最初的亦步亦趨式的模仿之后,要跳出備課時的單一模擬狀態(tài),把自己學習來的各種經驗加以融合,博采眾長為己所用,將原本很雜的各種風格和自己學生的實際、自己的個性特點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備課時,要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全套教材,必須明了即將面對的文本,在全冊書中占據(jù)著什么樣的位置,在全學年中體現(xiàn)著什么樣的編排理念和什么樣的教學思想。弄清單元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單元知識點的內在聯(lián)系。
這種明了,是一個成熟教師備課時必須高度重視的內容,是教師備課時必須了然于胸的。我們應該明白新老教師的區(qū)別在哪里。老教師心中裝的是整本書,高度自然不一樣。教師要在教學中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變深奧為淺顯,只會用文本語言的教師不是合格的教師,把簡單的東西弄復雜的教師更不是合格的教師。
備課,不等于“背課”,備課的含義遠比背課要廣泛得多、深刻得多。教案不是上課的備忘錄,更不是教師課堂上照本宣科的范本,在課堂上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教案是死教書。
教案不能預設所有課堂上的情況,所以備課重在構建一個思路、一個方向、一條主線,重在生成、支持、鞏固這個思路。備課準備越充分,越可以拋開教案,因為腦海中有思路、有方向、有主線,有度有軌道,只要不偏離主航線,就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情況生成很多教、學行為,課堂就體現(xiàn)出了動態(tài)生成。如果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tài)生成;如果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沒有課堂中的得心應手。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勒泰青河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