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fā)揮優(yōu)勢,增強聽障學生學習攝影的自信心
雖然聽障學生在生理上存在著聽力障礙,但他們身上還是有著許多優(yōu)勢,而這些優(yōu)勢正是學習攝影所必備的特質。因此攝影教師應該充分地發(fā)揮這些優(yōu)勢,因勢利導,挖掘他們學習攝影的潛力,增強學習攝影的自信心。
1.1 視覺敏感、形象思維發(fā)達
生理上的聽覺障礙和長期的生活習慣使得聽障學生主要靠視覺來感知外界事物。他們的視覺非常敏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對事物的具體形象感受力強,形象思維非常發(fā)達。這些特質特別適合學習攝影這種二維平面藝術。因此攝影教師應采取直觀的教學方法,把攝影知識轉換成最直接的不需要進行邏輯思考的內容講給聽障學生。同時發(fā)揮聽障學生視覺優(yōu)勢,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去感受,鼓勵學生講出他們所看到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引出相關的教學內容。比如講色彩的情緒,可以把學生帶到秋天的戶外,有些學生看到的是麥穗金黃、果香四溢、秋高氣爽,而有些則看到落葉紛紛、秋風瑟瑟、蕭條凄涼。攝影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秋天的理解,順勢引出如何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1.2 思想專注,不受外界打擾
相對與正常學生而言,聽障學生有著明顯的聽力缺陷,但正是因為這個缺陷使得聽障學生不容易受到外界聲音的干擾,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專注地聆聽和觀察。因而聽障學生對于攝影理論的思考更加專注,也會比一般的學生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攝過程中,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攝影作品。但是,由于過度的專注,他們容易出現(xiàn)疲勞、注意力渙散和反應遲鈍的現(xiàn)象。因而在攝影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效地利用聽障學生有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把攝影的主要理論和技術的講解盡量地壓縮在這段時間內。同時還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對聽障學生進行刺激,盡量延長其注意的時間。比如實行多媒體教學,進行戶外拍攝和主題拍攝,實施教學互動,讓學生自己相互討論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
1.3 善于思考,樂于接受新鮮事物
雖然聽障學生在生理上異于常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認知缺陷,但是他們作為一個有著不同常人的生活經歷的特殊群體,摒棄了聲音的干擾,更善于思考。他們擁有觀察事物的獨特視角以及認識生活、體驗生命的洞察力。他們對藝術的形式、攝影美的實質有著獨特的感受和表現(xiàn)方式。
聽障學生對新鮮的東西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對此有著高漲的認知熱情與創(chuàng)作沖動??梢哉f,盡管聽障學生在生理上有些缺陷,但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上、人性光輝的捕捉上,卻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這是攝影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肯定并積極挖掘的,要引起攝影教師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努力引導。
2 因勢利導,幫助聽障學生掃除學習障礙
2.1 積極表揚,克服自卑心理
由于生理缺陷的影響,聽障學生在文化知識的掌握和各項技能和素質的發(fā)展上,都難以達到同齡正常人所具備的程度。再加上社會對聽障人士的偏見,會使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缺乏應有的自信心。這種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極大地限制和阻礙了聽障學生學習攝影的熱情。因此如何幫助聽障學生重拾自信也成為攝影教學的一個重心。攝影教師要多講解有積極意義的關于聾人題材的攝影作品,穿插聽障人士成功的案例,特別強調他們在爭取成功的道路上所遇到的挫折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引導他們正確地面對自己的缺陷。
攝影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以積極肯定為主,表揚聽障學生每一個細微的進步,鼓勵聽障學生參加校內外的攝影比賽,對每個參加攝影比賽的聽障學生進行指導,大力贊賞獲獎的同學,增強他們學攝影的自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
2.2 加強交流,克服孤僻心理
由于生理上和溝通上的障礙,聽障學生很難同正常人進行有效的交流,甚至還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就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但是,攝影作品的拍攝是一個不斷溝通、不斷學習的過程,這種性格特別不利于他們進行專業(yè)的學習。因此,攝影教師要積極地融入到聽障學生中,與他們一起拍攝,一起活動,有條件的甚至可以和他們住在一起,朝夕相伴。教師要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與他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以愉快、喜悅的心情去感染學生,使學生不再覺得孤單,逐步地走出心理陰影。
攝影老師除了在心理上關心聽障學生外,還可以爭取更多的機會讓聽障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比如在班級內部舉攝影作品研討會,鼓勵他們對攝影作品進行交流;還可引導聽障學生與正常人之間進行交流,比如讓他們去拍攝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定期的與正常的攝影專業(yè)的學生進行學習探討等,相同的專業(yè)使得他們會有很多相通的話題,相互之間的良性的交往也有助于改善聽障學生孤僻的性格。
2.3 利用多媒體,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
攝影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特別是最基礎的照相機操作課,單靠理論是不能幫助聽障學生掌握照相機操作技術的。攝影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面對面、手把手地教學生。比如講照相機光圈時,可把教師的照相機和電腦連在一起,這樣投影可以顯示照相機操作的每個動作:光圈如何調節(jié),光圈的大小怎么影響進光量,畫面的景深有什么變化以及由此產生不同的畫面效果等可以很直觀地通過投影展示出來。但是沒有多媒體的話,攝影教師單依靠手語很難將這些解釋清楚。
同時,攝影課堂不必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要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作靈感,聽障學生可以不必像正常學生那樣端坐在課堂上,可以圍在攝影教師的周圍,隨時提出疑問,攝影教師也可以更快更及時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