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詞匯教學是近年來對外漢語教學中關(guān)注的熱點問題。詞匯教學時對外漢語教學中語言要素教學的一部分,是整個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基礎(chǔ)環(huán)節(jié)。詞匯是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占重要地位,而文化因素的導入時新詞語教學成敗的關(guān)鍵。如何培養(yǎng)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漢語思維能力,準確地運用漢語進行交際,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點。提高詞匯量并掌握組詞、構(gòu)句,是第二語言學習者提高漢語綜合能力的根本途徑。
關(guān)鍵詞:對外漢語 詞匯教學 文化導入
目前,全球的“漢語熱”方興未艾,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也顯得格外重要。他經(jīng)歷了五十多年的歷程,并在許多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語言的教學中,詞匯教學無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學生在交際中所犯錯誤不僅來源于語法,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來源于詞匯。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表達內(nèi)容的基本構(gòu)造單位。沒有詞匯就無法傳遞語言信息,也就無從交際,要想簡潔、流利地轉(zhuǎn)達信息,詞匯應用的準確度尤為重要。因此,詞匯教學在語言教學中,起著核心作用。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更是培養(yǎng)留學生第二語言能力的基礎(chǔ)環(huán)節(jié),詞匯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著第二語言學習者漢語的整體水平。漢語中詞匯數(shù)量龐大、系統(tǒng)復雜,最小的語言單位是語素而不是詞,外國留學生對漢語缺乏語感、記憶起來較困難等,這些都成為提高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率的障礙。
一、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加強文化因素導入的重要性
“當社會生活發(fā)證漸變或激變時,作為社會現(xiàn)象的語言會毫不含糊地隨著社會生活進展的步伐而產(chǎn)生變化?!雹?語言的變化首先表現(xiàn)在詞匯的變化上。詞匯作為語言中最積極、最活躍的部分,直接迅速地反映社會生活的變遷、民族文化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語言的文化功能。對外漢語教學中利用詞匯進行適當?shù)奈幕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p>
詞匯與社會發(fā)展變化的聯(lián)系最為密切,肌膚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極強的時代性。詞匯產(chǎn)生額原因大致有三種:一是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開放導致“文化詞”大量出現(xiàn);二是文化移入的影響。一種新的文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常常會導致一大批“文化詞”的產(chǎn)生;三是社會文化的心理作用。人們?yōu)檫m應一種新的文化,有求新求異的心態(tài)。②詞匯的產(chǎn)生一文化的發(fā)展變遷關(guān)系密切,如果不聯(lián)系社會文化就難以理解。
對外漢語教學是跨文化語言習得,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間呈現(xiàn)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詞匯反映了社會賦予詞語深層次的概念和意義,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這種民族間文化差異的客觀存在,使得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文化導入顯得十分重要。
二、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文化詞匯的定性
1、文化詞匯及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文化義
關(guān)于此的文化義,有多種界定,有的學者認為“一個詞語總會具有某種文化義?!雹邸霸~的文化義就是通過詞的意義和詞的形式所反映出來的漢民族文化的種種要素。”④它體現(xiàn)在“詞義的單體、詞義的類聚、磁性結(jié)構(gòu)中?!雹?這是一種宏觀意義上的文化義定義。這樣的研究可以探求漢語的人文性,解釋漢語的人文本質(zhì),有它的重要理論價值。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給文化詞匯下一個定義,就是:漢語詞匯中,從某一個或幾個層面能夠反映一個民族的社會狀況、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和心理態(tài)度等方面的詞匯就是文化詞匯。
2、文匯詞匯的分類:知識文匯詞匯、交際文化詞匯和普通詞匯
眾所周知,文化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是一個不易理清的問題。我認為,在對玩漢語教學中“以參與交際的文化因素在交際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為標準劃分文化的屬性是可行和可取的”。直接影響交際的,就是交際文化因素,否則就是知識文化因素。詞匯根據(jù)其涉及到得文化因素的屬性,可以分為知識文化詞匯、交際文化詞匯、普通詞匯三種。知識文化詞匯主要指漢語中涉及文化背景知識的詞語,這些詞語在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進行交際時,不直接干擾信息的傳遞,引起誤解。例如:京劇、故宮、長城、重陽節(jié)、黃鶴樓等,如果漢語學習者不懂“京劇”這樣的知識文化詞語可能會帶來由于知識準備不足,所引起的某種不理解,一般不會造成交際方面的誤解;交際文化詞語指那些升級交際文化的,直接影響兩個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交際時信息地準確傳遞的詞語。比如“烏龜”一詞在漢語中除開其表某種動物的本義而外,在某種場合時對人的侮辱性稱呼;而在別的民族往往是長壽的象征,交際中倘若不明白漢民族對“烏龜”這種動物的心理態(tài)勢,交際就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普通詞匯就是在不同的文化中都存在而沒有特殊的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的詞匯,比如:山、水、樹、木等等。
我們的教學對象來自世界各地,因此和漢文化相對應的異文化是千差萬別的,因此上面提到的知識文化詞語和交際文化詞語就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因比較的兩種文化其屬性也會相應的發(fā)生變化。
三,加強重復率并結(jié)合情景教學,幫助學生加深詞匯記憶
認得感知、理解和表達等都離不開記憶。按照記憶保持的狀態(tài)和時間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如何利用記憶的特點和規(guī)律,是外國留學生提高記憶的效率,把學習過的漢語詞匯有效納入長時記憶是搞好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重要問題。
1、加強重復率
進入長時記憶的詞匯才是學習者真正記住的詞匯。短時記憶中的信息要進入長時記憶,需要該信息呈現(xiàn)一定強度和重復。因此,對外漢語教學應該在加強重復練習方面做好以下幾點:一是,不同課型相符配合,彼此呼應。不同課型的存在是提高生詞復現(xiàn)率的大好及、會,可以促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對生詞進行再認識和應用。二是,教師的課堂語言輸入要考慮對已學詞匯的重復。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輸入是外國留學生語言學習的主要來源之一,對學生影響很大。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在詞匯使用上需要做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調(diào)整。三是,對學過的詞語要在課下不斷操練。在詞匯教學中,當堂教授的詞語要當堂進行練習,并達到初步掌握。
2、結(jié)合情景進行教學
在操練生詞時,可以結(jié)合相應的語境,以情景設計的手段創(chuàng)造交際場面,在交際中讓學生掌握相關(guān)詞匯的特點。如學習“勞駕”一詞,知道它是用于請別人做事的客套話,就可以讓學生使用它完成某個交際任務。
綜上所述,在詞匯教學中貫徹以頻度為基礎(chǔ)的原則,推進語素分析的方法,運用漢語詞匯間的文化性質(zhì),重視加深學生對詞匯的記憶,是提高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主要手段。詞匯傳達的信息,時代文化,所反映的時代精神,是詞匯寶庫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詞匯教學中必須進行文化因素的導入,是留學生真正領(lǐng)會到詞匯的涵義,是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內(nèi)容更加符合留學生語言文化交際的需求,從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作者單位:云南工商學院)
注釋:
①姚漢銘.新詞語.社會.文化[M].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1.
②鄧曉華.人類文化語言學[M].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133.
③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1999.
④宋永培.中國文化詞匯學的基本特征[A].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⑤王振昆,謝文慶.語言學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參考文獻:
[1]趙賢洲.文化差異和文化導入論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1).
[2]李銘建.中國文化介紹的取向[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2).
[3]崔永華.詞匯文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1998年.
[4]魯健驥.對外漢語教學思考集[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