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象似性”是認知語言學的一個重要概念,語音象似性是語音形式通過對世界的模仿來表達語義。詩歌因其對自然形象的追求,所以特別講究象似性。李白詩歌語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特點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象似性。疊字式形容詞的象似性主要體現(xiàn)在數(shù)量象似性和膜狀象似性兩個方面。李白詩歌因其強烈的象似性特征而逼真感人。
關(guān)鍵詞:李白 詩歌語言 疊字式形容詞 象似性
“象似性”是認知語言學的一個重要概念?!笆侵刚Z言形式與意義之間具有的相似關(guān)系?!盵1]象似性在語言中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三種:影像符(image)、圖示符(diagram)、隱喻符(metaphor)三類。如李白詩歌語言影像符有擬聲象似,圖示符表現(xiàn)為語法和修辭層面的數(shù)量象似。[2]語音層面的象似性就體現(xiàn)為音義關(guān)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必然聯(lián)系的。音義關(guān)系不是音義不同構(gòu),而是音義同構(gòu)。[3]這種音義同構(gòu)就是語音形式對其反映的語義——自然界事物的模仿,即語言的象似性。Fontanier:“詩歌關(guān)心象似性勝于真理。它致力于創(chuàng)造辭格,使其語言富有色彩,將其轉(zhuǎn)化為一種活生生的、會說話的圖畫?!盵4]
李白在《望鸚鵡洲懷禰衡》[5]中贊揚禰衡詩作“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焙笕艘喑S美畎椎膬删湓姟扒逅鲕饺?,天然去雕飾”來形容其詩歌特點??梢姡畎鬃髟娛种匾暵曇舻谋磉_效果,而這種聲音的表現(xiàn)力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便是詩歌語音同自然界的聲音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即詩歌語音的象似性?!独畎自姼柚貜驼Z言形式的象似性》[2]一文分析了李白詩歌語言中的重復形式的象似性表現(xiàn)在語音、詞匯、句子、篇章等形式的重復。本文將探討李白詩歌語言中疊字式形容詞的象似性。在李白詩歌中,疊字式形容詞的象似性表現(xiàn)為以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擬聲象似。是語言對自然界聲音的模擬,屬于擬聲象似。如:“嗤嗤”,嘲笑貌?!兜菑V武古戰(zhàn)場懷古》:“撫掌黃河曲,嗤嗤阮嗣宗?!钡诙N是形容詞的語法重疊。象似性上表現(xiàn)為數(shù)量象似,形容詞的語法重疊表示量上的增加或程度的增強。如:“明明”,極言明亮?!洞廊顺铉R二首其一》:“明明金鵲鏡,了了玉臺前?!钡谌N是語素和音節(jié)的重疊,即重疊構(gòu)詞。象似性上表現(xiàn)為數(shù)量象似和擬象象似。前二種拙作《李白詩歌重復語言形式的象似性》一文中已作介紹,此處不綴。本文只討論第三種情況。
在李白詩歌中的疊字式形容詞有颯颯、茫茫、蒼蒼、恍恍、忡忡、強強、昭昭、浩浩、杳杳、渺渺、淼淼、寥寥、迢迢、草草、裊裊、了了、囂囂、悠悠、落落、灼灼、漫漫、眷眷、慘慘、熒熒、盈盈、冥冥、奔奔、森森、紛紛、沈沈、昏昏、惻惻、離離、歷歷、依依、濟濟、寂寂、凄凄、萋萋、戚戚、翳翳、遲遲、哀哀、夔夔、楚楚、區(qū)區(qū)、郁郁、炅炅、拳拳、蒙蒙、耿耿等51個詞。
按照學術(shù)界的一般觀點,這些疊字式形容詞表示狀態(tài),起烘托態(tài)貌的作用。語音形式在表意上具有兩個特點:
一是同形多義。一個疊字詞往往能表達多個不同的意思,且這些意義之間常常有意義上的相關(guān)。因其具有多義性所以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如“悠悠”。①情感連綿不盡?!督男小罚骸笆规c欲斷,恨君情悠悠?!雹趹n思貌。《贈崔郎中宗》:“長嘯倚孤劍,目極心悠悠?!雹圻|闊悠長?!对乱菇屑拇迒T外宗》:“歸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雹軇邮幟?。《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悠悠市朝間,玉顏日緇磷?!雹菟寄蠲??!短缜铩罚骸八細w若汾水,無日不悠悠?!雹捱b遠貌?!蹲园蜄|舟行經(jīng)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還題壁》:“月色何悠悠,清猿響啾啾?!雹弑姸嗝?。《古詩五十九首其九》:“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⑧時間綿長?!渡倌晷小罚骸翱慈「毁F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後名。”
二是同義多形。同一個意思可以用多個不同的疊字詞表示。如:表示遼闊無際義就有以下這些疊字詞?!吧n蒼”,《登新平樓》:“蒼蒼幾萬里,目極令人愁。”“茫?!?,《廬山謠寄廬侍御虛舟》:“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薄奥?,《古詩五十九首其三十九》:“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淼淼”,《長干行二首其二》:“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渺渺”,《會別離》:“渺渺天海途,悠悠漢江島?!?/p>
從認知角度來看,音義關(guān)系呈現(xiàn)出的復雜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不同的認知途徑。有的疊字詞是擬聲象似,有的疊字詞是通過重疊表示意義的疊加,有的是因為音義同構(gòu)關(guān)系,有的是通過其他認知途徑形成,尚需進一步研究。有的疊字詞具有多個不同的意義,可能源于不同的認知方式。如“颯颯”既是擬聲詞,擬聲表意,如《江上秋懷》:“颯颯風卷沙,茫茫霧縈洲?!庇质且袅x同構(gòu)表意,如《草書歌行》:“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北疚膶@種音義復雜現(xiàn)象做出認知解釋。就象似性來說,主要表現(xiàn)為形式與意義呈現(xiàn)出對應的特點,屬于擬象象似。下面分別就李白詩歌中疊字式形容詞表意中體現(xiàn)出的數(shù)量象似性和膜狀象似性加以分析。
一、疊字式形容詞的數(shù)量象似性特征
疊字式形容詞通過形式重疊表示意義疊加,就是數(shù)量象似性表現(xiàn)。兩個同義語素重疊表示意義的疊加呈現(xiàn)出明顯的數(shù)量象似特征,語音重疊形容詞雖然不是明顯地表現(xiàn)為數(shù)量的疊加,但是其表示事物的態(tài)貌,必要達到一定的量才能用疊字式,也可以說,達到一定的量后才能呈現(xiàn)出某種狀態(tài)。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是疊音還是語素重疊都是通過疊字表示意義數(shù)量上的增加。在象似性上屬于擬象象似。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三種情況:
(一)疊字式形容詞表示某種動作反復發(fā)生后達到的狀態(tài)
飄飄,風吹貌。必是由一絲一絲而至一縷一縷反復吹送形成“飄飄”之狀。生動描摹江風漸漸升起的狀態(tài)。如:
(1)飄飄江風起,蕭颯海樹秋。(《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
強強,奔奔:跟隨,相隨的樣子。跟隨的動作必是延續(xù)一段才能形成跟隨的樣子。如:
(2)彼婦人之猖狂,不如鵲之強強。彼婦人之淫昏,不如鶉之奔奔。(《雪讒詩贈友人》)
眷眷,亦作“睠睠”。依戀反顧的樣子。遲遲:遲疑貌。重疊式再現(xiàn)反復回頭不斷反顧的狀態(tài),強調(diào)其依依不舍的意思。如:
(3)泣別目眷眷,傷心步遲遲。(《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草草:動作匆忙倉促。草率的動作多次反復因而呈現(xiàn)倉促的樣子。如:
(4)草草出近關(guān),行行昧前算。(《南奔書懷》)
恍恍:恍惚貌。恍惚的狀態(tài)不可能是一瞬間,必是持續(xù)一定時間重復發(fā)生。如:
(5)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草書歌行》)
囂囂:虛空,自得之貌。囂囂,喧嘩之聲,總是喧喧嚷嚷自吹自擂,正是自得的樣子。如:
(6)堯舜之事不足驚,自余囂囂直可輕。(《懷仙歌》)
歷,經(jīng)歷。歷歷,逐個,一一地。如:
(7)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熒,光亮微弱;熒熒,光閃爍的樣子。一定要多次閃爍才能說“熒熒”。如:
(8)瓊筵寶幄連枝錦。燈燭熒熒照孤寢。(《搗衣篇》)
(二)疊字式形容詞表示數(shù)量達到一定量的積累而具有的某種狀態(tài),合成式由兩個語素重疊表示數(shù)量增加
紛紛:情況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發(fā)生。如:
(9)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夢游天姥吟留別》)
盈盈:充盈貌。盈,多。盈盈,表示很多。如:
(10)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窮。(《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
森森:威嚴可畏貌。多而高的東西才能用“森森”形容,較多的量也才能產(chǎn)生威嚴可畏的效果。如:
(11)戰(zhàn)艦森森羅虎士,征帆一一引龍駒。(《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七》)
(12)天為國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擁靈臺。(《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三)疊字式形容詞相較于單個語素字來說表示某種狀態(tài)程度的加深,單個語素著重表示具有某種特征或性質(zhì),疊字式表示程度較強的狀態(tài)
耿耿:明亮貌?!掇o源》:耿,明、光。耿耿,明貌。如:
(13)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鵲樓。(《掛席江上待月有懷》)
悠悠,動蕩貌。悠,悠蕩。多次悠蕩造成社會動蕩。如:
(14)悠悠市朝間,玉顏日緇磷。(《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
蒼,有空闊遼遠的意思。過于遼遠則讓人看不清,會生迷茫之感。蒼蒼:迷茫。如:
(15)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月夜金陵懷古》)
茫,渺茫,茫茫,十分模糊不清。如:
(16)茫茫南與北,道直事難諧。(《春感》)
“蒼”,青黑色,“蒼蒼”言色深。如:
(17)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漫漫,極言時間漫長和空間遼闊廣遠的樣子。如:
(18)遙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爛。(《南奔書懷》)
夔,恐懼的樣子。夔夔,戒懼敬慎貌。如:
(19)周公負斧扆,成王何夔夔。(《寓言三首其一》)
“炅”,光明;拳拳,兩手相握,誠懇的樣子;蒙蒙,又作濛濛,很朦朧的樣子。如:
(20)碧玉炅炅雙目瞳,黃金拳拳兩鬢紅?!⒃诹祥g,蒙蒙若沙塵。(《上云樂》)
忡,憂愁的樣子。忡忡,十分憂愁煩悶的樣子。如:
(21)腸斷弦亦絕,悲心夜忡忡。(《怨歌行》)
通過疊字式達到數(shù)量和程度的強化,正是李白詩歌善于運用各種手法來抒發(fā)強烈真摯情感的體現(xiàn)。
二、疊字式形容詞的膜狀象似性
膜狀象似性表現(xiàn)為擬象象似,即模擬自然之狀,以聲音繪其自然之形。音之形與貌之行象似,語音特征與語義形成同構(gòu)關(guān)系?!耙袅x陰陽同構(gòu)現(xiàn)象是漢語音義同構(gòu)現(xiàn)象中最中心最有代表性的音義關(guān)系現(xiàn)象。陰陽性質(zhì)滲透于漢文化的方方面面?!Z言和文化是互構(gòu)互根互彰互補的,……在語言與文化這一對立統(tǒng)一體中,語言常常表現(xiàn)為互構(gòu)因素中的最重要的方面?!盵3]辜正坤在文中舉到了“高低、剛?cè)帷㈥栮?、歡悲、公私”等陰陽對應詞。疊字式形容詞也呈現(xiàn)出這樣的規(guī)律,開口度大的音表示陽性詞,開口度小的音表示陰性詞。且陰陽對應與開口度大小對應都是相較而言的。李白詩歌疊字式形容詞膜狀象似性主要體現(xiàn)為開口度大小與形容詞表意呈現(xiàn)對應關(guān)系,尤其是表達同類語義的形容詞在開口度從大到小上呈現(xiàn)出梯級對應規(guī)律?!耙袅x同構(gòu)現(xiàn)象能強化語言的宏觀和微觀表達能力,尤其有助于情緒摹擬。所以,在文學作品中,音義同構(gòu)現(xiàn)象是增強文學感染力的極強有力的因素?!盵3]
(一)速度的快慢與開口度對應
颯颯,極速貌?!帮S颯”,開口度大,音短而快,音如其義。漫漫,平緩貌。如:
(22)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草書歌行》)
(23)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登瓦官閣》)
(二)數(shù)量的眾多和時間的長久、空間的遙遠均用開口度大的音表示
表示“眾多”義的都是開口度大的詞。如“蒼蒼”“茫?!薄坝朴啤?。如:
(24)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25)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古詩五十九首其十九》)
(26)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早春寄王漢陽》)
另有“紛紛”,表示多而雜亂,常常寫雨雪落花等。如:
(27)紛紛江上雪,草草客中悲。(《新林浦阻風寄友人》)
(三)時間的長久、空間的遙遠均用開口度大的音表示
“蒼蒼”“浩浩”表示空間上的茫無邊際。杳杳:幽遠貌。如:
(28)蒼蒼幾萬里,目極令人愁。(《登新平樓》)
(29)歸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
(30)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郢門秋懷》)
迢迢,路途遙遠和時間長遠。如:
(31)西岳蓮花山,迢迢見明星。(《古風五十九其十九》)
(32)佳期迢迢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長相思》)
(四)體積、面積的大小與開口度形成對應關(guān)系
“蒼蒼”“茫茫”廣大茫無邊際貌,常常摹寫“天”“大江”“九州”等遼闊的事物。如:
(33)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短歌行》)
(34)秦趙興天兵,茫茫九州亂。(《南奔書懷》)
(35)蒼蒼之天,高乎視低。(《萬憤詞投魏郎中》)
區(qū)區(qū),小貌。如:
(36)區(qū)區(qū)精衛(wèi)鳥,銜木空哀吟。(《寓言三首其二》)
(五)表示人的心理、狀態(tài)的好與壞、褒與貶與開口度大小對應
人的神態(tài)、心理等往往難以描摹,但是用疊字式形容則栩栩如生?!梆ā?,指人內(nèi)心坦蕩潔白?!凹偶拧薄皸珬?,言人孤寂冷落之貌。如:
(37)皎皎君子,無悅簧言。(《雪讒詩贈友人》)
(38)寂寂聞猿愁,行行見云收。(《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39)賢哲棲棲古如此,今時亦棄青云士。(《猛虎行》)
昭昭,指人的明快爽朗,指事物的明亮顯著。常常與開口度小的“昏昏”“冥冥”形成語義對照。“昏昏”亦作“惛惛”。如:
(40)昭昭嚴子陵,垂釣滄波間。(《古詩五十九首其十二》)
(41)俗人昭昭,我獨昏昏。(《老子》)[6]
(42)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昏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荀子《勸學篇》)[7]
(43)不為昭昭信節(jié),不為冥冥墮行。(《重訂增廣賢文》)[8]
盈盈:寫人風姿儀態(tài)美好貌。只描寫柔美纖小的儀態(tài)。發(fā)音如其語義一樣姿態(tài)輕盈柔美?!俺?,可憐的樣子。如:
(44)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一》)
(45)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六)光線、顏色的亮暗與開口度大小的對應
皎皎:極言其色彩的潔白,清晰分明?!棒梏琛被薨挡幻髅?。也表示草木茂密成蔭貌。如:
(46)皎皎鸞鳳姿,飄飄神仙氣。(《贈瑕丘王少府》)
(47)翳翳昏墊苦,沉沉憂恨催。(《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wèi)尉張卿二首其一》)
“沉沉”寫心情指沉重。寫夜色顏色指深沉貌。如:
(48)館娃日落歌吹深,月寒江清夜沉沉。(《白纻辭三首其二》)
(49)云陽一去已遠隔,巫山綠水之沈沈。(《代寄情楚詞體》)
若寫山水,盛貌;茂盛貌。從顏色光亮上看必顯暗沉之色。若寫心情必表沉重不輕松。此處兩方面的意思均有。
“昏昏”“慘慘”“冥冥”,昏暗貌,陰暗貌?!罢颜选敝笧殛?、為天、光明之處。與“昭昭”相對,“冥冥”指為陰、為地、幽暗之處?;璋档囊馑肌H纾?/p>
(50)戰(zhàn)地何昏昏,戰(zhàn)士如群蟻。(《戰(zhàn)城南》)
(51)日慘慘兮云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遠別離》)
“了了”“昭昭”表示明白懂得。“冥冥”表示糊涂,昏昧。發(fā)音特點與語義對比鮮明。如:
(52)口口正憔悴,了了知之也何益。(《言用投丹陽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53)望不見兮心氛氳,蘿冥冥兮霰紛紛。(《鳴皋歌送岑徵君時梁園三尺雪》)
(54)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盡心下》)[9]
(七)草木之光鮮亮麗與柔弱凄美
“灼灼”,鮮明貌。光鮮亮麗?!耙酪馈毙稳輼渲θ崛?,隨風搖擺的樣子。“裊裊”搖曳飄動貌。如:
(55)島花開灼灼,汀柳細依依。(《客歸吳》)
(56)裊裊桑柘葉,萋萋柳垂榮。(《古風五十九其二十二》)
“萋萋”“依依”“離離”,開口度小的詞都有細而柔美的意思,總是形容“柳絲”“小草”一類細小的草木。生動地呈現(xiàn)其柔美之貌。另如:
(57)掃盡更還生,萋萋滿行跡。(《自代內(nèi)贈》)
(58)金陵勞勞送客堂,蔓草離離生道旁。(《勞勞亭歌》)
(59)野涼疏雨歇,春色遍萋萋。(《曉晴》)
“萋萋”小草茂盛的樣子,也作“凄凄”。如:
(60)春草凄凄春水綠,野棠開盡飄香玉。(唐無名氏《甘棠靈會錄》)
蒼蒼,寫松茂盛之貌。落落,寫松姿態(tài)的瀟灑自然。如:
(61)蒼蒼云松,落落綺皓。(《山人勸酒》)
亭亭,形容松高聳的樣子?!巴ねぁ保l(fā)音在舌尖,舌位高。如:
(62)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贈韋侍御黃裳二首其一》)
(八)氣勢上的大與小與開口度大小對應
如摹寫水之貌,“浩浩”水盛大貌,“茫?!薄绊淀怠彼|闊貌?!坝朴啤彼d長貌?!板e!睂懰鲃拥臉幼?。“盈盈”水清亮貌。開口越大水勢越浩大,開口度越小水勢也越小。如:
(63)豳谷稍稍振庭柯,涇水浩浩揚湍波。(《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
(64)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荊門浮舟望蜀江》)
(65)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 (《長干行》)
(66)歸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
(67)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夢游天姥吟留別》)
(68)盈盈漢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羅襪。(《寄遠十一首其十一》)
“盈盈”摹寫水清亮而充盈,但多寫小規(guī)模的水,且水勢呈現(xiàn)的是一種柔美。又如:
(69)簾下開小池,盈盈水方積。(白居易《官舍內(nèi)新鑿小池》)
下例一組對仗句,凸顯這種語義的對照。
(70)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白居易《續(xù)古詩十首》)[10]
(九)風格的差異
同樣表示哀傷,“哀哀”是形容悲痛不已,是一種行之于外的有聲的劇烈傷痛,“惻惻”是低聲抽泣式哀傷,“悠悠”則是思慮式的憂愁,“郁郁”是一種沉悶的結(jié)之于內(nèi)的無聲憂傷,“戚戚”是經(jīng)常式的憂愁。如:
(71)哀哀歌苦寒,郁郁獨惆悵。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72)惻惻泣路歧,哀哀悲素絲。(《古詩五十九首其五十九》)
(73)三十六萬人,哀哀淚如雨。(《古詩五十九首其十四》)
(74)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古詩五十九首其五十四》)
(75)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懼讒》)
《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盵11]“蕩蕩”和“戚戚”形成鮮明的語義對照,通過開口度大小來模擬心地寬廣與心胸的細小狹窄,形象展現(xiàn)人的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
寥寥,廣闊貌。婉婉,柔美貌?!傲攘取薄巴裢瘛毕噍^而言形成開口度大小對比,與風格的陽剛與柔美的對比形成對應。如:
(76)寥寥金天廓,婉婉綠紅潛。(《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nèi)》)
其實,從風格角度來說,綜上每個方面的對應都可以說是風格的對應?!帮S颯”的極速與“漫漫”的平緩,“蒼蒼”“茫?!钡倪|闊無際與“區(qū)區(qū)”的精衛(wèi)鳥,“蒼蒼”“亭亭”的云松與“依依”“萋萋”的細柳,“浩浩”的湍波與“盈盈”的一尺水,無不從發(fā)音的開口度大小展現(xiàn)出意象選擇的宏大與細小的鮮明對比,也呈現(xiàn)出風格的豪放與柔美的異彩紛呈。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綿陽師范學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項目“李白詩歌語言的象似性研究”[LB10-09]階段性成果。)
注 釋:
[1]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楊春燕.李白詩歌重復語言形式的像似性[J].廣州大學學報,
2012,(4).
[3]辜正坤.人類語言音義同構(gòu)現(xiàn)象與人類文化模式[J].北京大學學
報,1995,(6).
[4][法]方丹尼艾爾Fontanier,P.Les Figures du Discours[M].
Paris Flammarion,1968.
[5]本文所引李白詩歌均出自:[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
華書局,1977.
[6][春秋]老子著,陳鼓應注譯.老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wù)印書
館,2003.
[7][戰(zhàn)國]荀況原著,張覺校注.荀子校注[M].長沙:岳麓書社,
2006.
[8][清]周希陶.重訂增廣賢文[M].北京:中華書局,1962.
[9][清]戴震著,何文光整理.孟子字義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
1961.
[10]陳友琴.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白居易卷[M].北京:中華書
局,1962.
[11]楊伯峻編注.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58.
(楊春燕 四川綿陽 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shù)學院 6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