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音樂教育;教育質量;思考;課程資源;學習興趣;課外音樂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0463(2012)09-0061-01
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賀綠汀曾說過:“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關系到整個后代的文化修養(yǎng)、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大事,決不能可有可無,等閑視之。”但多年來,部分農村小學的音樂教育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師資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教育質量低下,這嚴重阻礙了學校的進一步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筆者認為,要提高農村小學的音樂教育質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合理開發(fā)課程資源,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農村地區(qū)蘊涵著豐富的音樂課程資源。合理開發(fā)和利用這些資源,不僅能夠解決農村小學音樂教學設備不足的問題,而且可以豐富音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當?shù)刈匀毁Y源和廢舊物品自制樂器。如,竹筒可制作成雙響筒,竹片可以加工成快板,將酒瓶蓋用鋼絲穿在一起可以充當串鈴……教師也可以結合當?shù)厝宋牡乩憝h(huán)境和民族文化傳統(tǒng),開發(fā)具有地區(qū)、學校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并將本地區(qū)民族民間音樂運用到音樂教學中來。這樣做,既豐富了音樂教學內容,又使學生受到了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貫徹課程標準理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是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读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那么,音樂教師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
1.在樂理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必要的樂理知識是學生提高自身音樂素養(yǎng)的基礎。在講授樂理知識時,教師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照搬概念,而是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努力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通過多種途徑激發(fā)他們學習樂理的興趣。如,在教學“頓音記號”時,我利用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這一特點,首先,拿一個乒乓球在講桌上連拍幾下,以讓他們感受乒乓球落在講桌上的聲音。然后,引導學生總結出該聲音具有“短促、有力、清脆、有彈性”的特點。最后,讓學生在樂句的演唱過程中感受頓音的演唱特點。如此做,既使學生對學習頓音記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又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頓音的演唱特點。
2.在節(jié)奏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離不開節(jié)奏,節(jié)奏是音樂的靈魂。在節(jié)奏教學中,我不僅為學生講解了節(jié)奏的概念,而且讓他們聆聽了那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聲音,還利用其更為接近大自然的優(yōu)勢,有意識地引領他們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節(jié)奏。這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加深了他們對節(jié)奏概念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又指導他們對一些音樂作品進行了欣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基本上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準確地把握樂曲的節(jié)奏。
3.在歌唱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xiàn)形式。但由于農村小學生生活閱歷有限且缺乏演唱鍛煉,他們往往想唱而又怕唱。在歌唱教學中,教師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最為重要的一點在于,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語言進行形象的比喻和講解,充分揭示歌曲所蘊涵的情感,以使學生深刻地把握歌曲的主題,并引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之中,準確、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出歌曲的內在之美。
三、開展多種課外音樂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課外音樂活動是音樂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在部分農村小學,由于受場地、設備、師資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課外音樂活動的開展還未形成常態(tài)化。這就需要音樂教師根據(jù)學校實際,合理利用現(xiàn)有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音樂活動。如,組建合唱學習興趣小組,給學生教唱一些簡單的兒歌、校園歌曲;建立口琴隊、豎笛隊等小型器樂隊,指導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獨奏曲和合奏曲;在重要節(jié)假日期間,組織學生參加文藝匯演、歌詠比賽等。教師想方設法開展多種課外音樂活動,為學生提供個性展示的平臺,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欲,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可以增強他們的藝術實踐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校音樂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