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學生;思想品德;不良表現;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2)09-0029-01
目前,在農村學生中思想品德不良現象有所抬頭,必須引起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農村教師的足夠重視。農村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從影響農村學生思想品德的三大因素人手,分析其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便更好地做好農村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一、影響因素分析
1.家庭原因。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存在以下問題。第一,一部分學生家長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明顯的誤區(qū)。一是放縱型:不重視家庭教育,任孩子自由發(fā)展;二是嚴管型:平時對孩子出現的錯誤,輕則訓斥重則打罵;三是溺愛型:不少家長處處包庇、護短,無原則地溺愛孩子。第二,近年來農村大量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其子女留在農村,使得留守兒童增加。留守兒童大多由祖輩看管,祖輩老人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思想變化和校內外表現不了解,對孩子的有效監(jiān)督和管理跟不上。
2.學校原因。學校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存在重說教、輕身教和實踐的現象。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正面教育和引導,需要紀律、法規(guī)的約束。如果老師不顧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興趣,把學生當成被管理的對象,習慣于對學生“發(fā)號施令”,采用“我講你聽”的注入式教育,甚至采用“高壓政策”,這勢必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有的班主任和教師給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講得頭頭是道,可自己在教育教學和生活中言行不一,這樣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另外,學校開展的思想品德實踐教育活動次數少,活動形式化,內容空泛,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起不到品德內化的作用。
3.社會原因。近年來,高考擴招造成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讀書無用”的思想在農村有所抬頭。有些家長認為與其花高學費供孩子,不如讀完初中后就出外打工掙錢。家長的這種消極思想使得一部分農村學生在校期間對學習抱著混的態(tài)度。另外,在農村地區(qū),適合初中生休閑、娛樂的活動場所幾乎沒有,學校周邊營業(yè)性的網吧、游戲廳、歌廳、臺球室等就成了學生時常光顧的場所,加上色情、暴力等影視、游戲的影響,沖淡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對策研究
1.加強家庭教育的基礎功能。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孩子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家長,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主動接受現代教育新理念。家長要經常閱讀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利用家長會等機會,與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積累經驗,解決困惑。積極參加學校為家長開放的一些教育教學活動,主動邀請班主任、任課教師家訪,與班主任聯系。通過這些方式,接受現代教育新理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真正走出重智輕德、重養(yǎng)輕教、重言教輕身教、重物質獎勵輕精神關懷的誤區(qū)。其次,家長要經常與孩子交流、溝通,了解孩子學習、思想、’生活方面的需求,征求孩子的意見和建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圍。
2.發(fā)揮學校思想品德教育主陣地的作用。一是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的育人作用。學校要健全思想品德教育陣地,定期出校報、黑板報,加大校園廣播宣傳,讓專欄傳情,讓墻壁說話。開展校園藝術節(jié)、運動會、演講比賽、書畫展,觀看經典影視劇等活動,抓住各種節(jié)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及有特殊意義的重要節(jié)日等教育契機,發(fā)揮升旗儀式、主題班會、團會、法制報告會的教育作用,開辟校園學生網站,發(fā)揮網絡教育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高雅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和各種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洗禮,陶冶情操。
二是創(chuàng)設全員育人氛圍。學校全體教師要增強“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huán)境育人”的意識,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樹立“德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德育無閑人,人人會育人;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是楷?!钡乃枷耄瀼亍叭巳硕际堑掠ぷ髡摺钡木?,真正做到全員育人。
3.加大對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綜合治理,優(yōu)化農村學生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學校周邊營業(yè)性的網吧、游戲廳、歌廳、臺球室等場所的監(jiān)管和整治,消除影響農村學生成長的不利社會因素,努力優(yōu)化農村學生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國家要加大農村學校校外教育資金的投入,為農村學生提供適宜的校外學習、休閑、健身、娛樂等活動場所和設施,如“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青少年圖書館”等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