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確認識技工學校班主任的角色
現(xiàn)代教育意義的班主任,其角色內(nèi)涵是豐富的:他是“學科專家”“組織者”“管理者”“父母代理人”“學生的朋友與知己”“學生人際交往的指導者”“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咨詢者”等等,而所有這些內(nèi)涵都對技校班主任素質(zhì)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面向未來,教育者首先要有高瞻遠矚的意識,培養(yǎng)人才要著眼于社會未來以及個體發(fā)展的要求,這就必須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zhì)、道德情感素質(zhì)、意志素質(zhì),使他們具有廣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性,從而培養(yǎng)能適應(yīng)變化、有自主能力、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采用適當威嚴的教育教學方法
古人云:“有威則可畏,有信則樂從,凡欲服人者,必兼?zhèn)渫?。”有威信的教師,學生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勸導,做工作事半功倍,具有很高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筆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深刻體會到: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廣博的知識、扎實的專業(yè)底子去“征服學生”;用崇高的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去“感染學生”;用真誠、愛心和無私奉獻的情感去“打動學生”;用以身作則、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樣去“影響學生”。學校、班級所定的制度更要堅決執(zhí)行。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因此,在工作中不僅要對學生要求嚴格、管理嚴格,更要嚴得有理、嚴得有度、嚴得有方。但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千萬不能過度威嚴迫使學生處于被動和絕對服從的地位。對犯錯誤的學生嚴厲斥責、無情責難,不容許爭辯,這種不平等、不民主的師生關(guān)系常常會造成師生間的隔閡,切斷了師生交往的紐帶。因此,班主任既應(yīng)通過正確渠道樹立自己的威信,又要把握好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管理的火候,真正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在該嚴時,愛在細微處。
三、對學生充滿信心和適度要求相結(jié)合
作為班主任,我們有必要樹立做好班主任的信心,不僅對教育事業(yè)要有信心,對自己的工作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有信心。職校學生有極大的可塑性,學生的進步與退步,品行的良否,能力的高低,與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有極大關(guān)系,只要方法得當,教育是能成功的。
當然,對學生充滿信心,并不等于全部放手,也不等于抱以過高期望。由于學生個性的差異,班主任若按單一的目標和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最終會事與愿違,出現(xiàn)對學生失去信心,甚至“恨鐵不成鋼”的局面。因此,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要求,使他們均能品嘗成功的喜悅。只有讓學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解渴,學生才會有興趣去努力,若目標太高,則會使人產(chǎn)生挫折感,進而失去信心,使師生雙方均失去享受成功的快感。
四、“愛”的教育和“勤”的工作相結(jié)合
有時班主任有平常人的偏心也是難免的。如果說老師對待學習好、品德好,或者有特長的學生不喜歡,那也不符合實際,如果說班主任對調(diào)皮搗蛋、無所追求的學生,沒有一點討厭情緒,那就更不符合實際。關(guān)鍵是要把握好一個度。愛學生,不因為愛而對他們的缺點視而不見。教師是園丁,不僅僅要對花澆水、施肥,還要善于剪掉那些旁邊斜出的枝杈,這樣才可以真正成為一個好的園丁。有時,教師的不恰當?shù)膼垡彩菍W生的一種傷害。為師者,不可不慎重對待。
五、正確的輿論導向與獎懲分明相結(jié)合
技工學校班級的紀律是一項老師頭疼的問題,因為它是其他各項目標實現(xiàn)的前提。對于紀律松散的問題,筆者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明確獎懲制度。例如在考勤方面,堅持每月獎勵全勤的學生,對于遲到的學生則要求他們?yōu)榘嗉w做一件好事。要正確處理學生的違紀行為,處理違紀行為的關(guān)鍵在于讓學生知錯、改錯并給其他學生以警示的作用。第二,充分發(fā)揮班干部的橋梁作用。要全面了解班級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工作,少不了一群得力的班干部的支持。要得到班干部的支持必須有民主的作風,讓班干部有足夠的自主權(quán)去完成各項任務(wù),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支持,幫助他們樹立威信。
學生在成長階段犯錯誤并不奇怪,只要他們知錯就改,老師會給他們改正的機會、撤銷處分的機會。但如果班上再有類似事情發(fā)生,處理將會升級,希望全班同學自律并相互監(jiān)督。教師的做法是,既讓全班學生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又給違紀的學生以希望和約束,得到學生們的支持,以后班上就不會再出現(xiàn)類似情況。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采用什么工作方法要視班級的實際情況而定,不可生搬硬套,但只要多花心思,注意積累和交流經(jīng)驗,工作起來就能得心應(yīng)手。我們每天接觸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愛過則溺縱,嚴過則兇暴,信過則奢求,細過則越俎代庖”。只有適當、適中、適路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單位:南陽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