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做的電影預告片是《倔強的蘿卜》。之前,我有電影表演經歷,也有廣告制作經歷,音樂經歷也有,算是“雜家”吧。我覺得,預告片制作人最好是一個“雜家”,他除了技術還必須有豐富的社會和生活閱歷,因為他要了解每個觀眾的思想,才能做出照顧到觀眾的預告片。
小成本電影《倔強的蘿卜》給了我一個轉到做預告片的機會。導演田盟跟我是朋友,我就瞎玩,把電影的元素改變了,導演對剪完的預告片非常喜歡,但一些業(yè)內人士覺得不對,因為那是一部描寫小人物的喜劇電影,結果我弄得預告片像科幻片,人家說你怎么能把電影改變了呢?結果被斃掉了,觀眾沒看到,等于失敗了。那就再找機會唄,后來就是《三槍拍案驚奇》了。
《三槍拍案驚奇》的導演張藝謀懂市場,懂預告片應該怎么弄,所以給了我很大的空間。具體到預告片的創(chuàng)作理念以及思路,張藝謀說,你是做廣告出身的,也做過幾年電影,把你的廣告經驗和二十幾年的社會閱歷扔到電影里頭去,就是幫助電影做宣傳?!半娪邦A告片就是電影的廣告”,他一下就把我點明白了。我就開始干唄,光剪接就干了一個禮拜。
那會兒他在忙建國60周年晚會,忙完了回來看了我剪的預告片,大概沉思了10秒鐘說:呦!有點意思。然后他說再剪一個別的風格的版本吧。又過了一個禮拜,他看了說這個也好。畢竟《三槍拍案驚奇》是大片,有影響力,也就順便把我給影響出來了。從那以后我就開始跟張藝謀長期接觸了,我遇到電影方面的問題跟他請教,一起吃啊喝啊聊啊,他告訴我很多電影圈的經驗,怎么在電影圈生存。所以,從2008年底做預告片到現在,我還算走得順利。
“十三釵”的那些事兒
去年我做了《金陵十三釵》預告片,花了半年多時間,當時做了15個版本,有北美版、歐洲版、亞洲版,一共三套大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北美版,但導演說不適合中國觀眾的口味,然后來來回回地改了15稿。最后做出的北美版、亞洲版、歐洲版,創(chuàng)意和風格都不一樣,就是針對不同的觀眾嘛。像老外啊,他們喜歡的是沒見過的故事,沒見過的人文文化。
針對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的預告片肯定不同。國內觀眾有強烈的民族榮辱感,所以日本兵糟蹋女學生那段能把所有人看得牙根兒癢癢,我在國內版預告片里加入這些元素,還有戰(zhàn)場上的硝煙、槍戰(zhàn)、爆破。其實中國人喜歡的,不光是故事和文化,還喜歡湊熱鬧。這是因為咱們的發(fā)展畢竟比西方晚。那我們針對中國市場,除了少部分的文藝色彩,主要是有一些戰(zhàn)爭特效,包括一些殘忍的東西,因為有民族情懷的問題。
我們在海外開會的時候,美國發(fā)行商還有好萊塢專門做預告片的人,一起看這部電影??吹侥切埲痰那楣?jié),外國人根本沒什么反應。海外觀眾已經看膩了視覺盛宴。最能打動歐美人的是玉墨和貝爾在動蕩的戰(zhàn)火中的愛情。而我們哥們幾個群情激昂。那么我們做預告片,就不能忽視文化區(qū)別。最終的歐洲版預告片,配著特別溫柔的音樂,以對話、劇情為主,盡量弱化民族間的仇恨,放大硝煙戰(zhàn)火和纏綿愛情之間的反差,就是專門給老外看的。但中國人要是看了就認為是裝逼。
對于《金陵十三釵》預告片,影評人和資深人士后來說,你看人家歐洲版的預告片多牛逼,北美版的多牛逼,你看看咱中國版的,什么玩意兒,就知道打。魏楠,你江郎才盡了。其實那他媽的也是我們做的,是我們花了半年時間一塊做的。
預告片看似簡單,實則很有玄機?!督鹆晔O》預告片其實有很多創(chuàng)意,比如說大家對“十三釵”的本來面目很好奇,但是制片方一直故意營造神秘感,提了兩點要求:第一,不能露“十三釵”的臉;第二,剪出大片的感覺。這是做預告片最難的。預告片就是要告訴觀眾,主演是誰,講什么事兒。3分鐘內宣傳電影,不能露主演的臉,而且是女人的臉,在預告片中女人是最吸引人的,那么預告片怎么做呢?最后我們還是做出來了,而且反響還挺好的。人們能看到的,大量鏡頭都是倪妮的背影、妖嬈的動作,還有“十三釵”的遠景。我們?yōu)樽觥督鹆晔O》預告片花了7個月時間,拒掉了二三十個訂單,當然張偉平也沒少給我錢,他稱得上是模范客戶。
做專業(yè)的預告片
我們公司的客戶,70%是慕名而來,30%是我自己去找的。我自己去跟導演、出品方聊。我們公司現在主要有兩塊業(yè)務,一是主打預告片業(yè)務,二是做電影特效。因為我發(fā)現我們做的預告片里幫助電影彌補的那些特效,不見得比電影差。
中國需要專業(yè)的電影“流水線”,把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做精。在預告片的制作流程中,我們每個部門都分得很清晰,就跟做一個電影全片沒有任何區(qū)別,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我們有專業(yè)的創(chuàng)意部門,有專門做剪接的團隊,有專業(yè)的做音樂和選音樂的團隊,因為有的音樂做出來如果感覺不好的話我們就去國外買版權音樂,這個費用很高,我們還有專業(yè)的音效團隊,就是那種打一拳—咣!鐺!專門干這個的團隊。然后還有專做合成的二維動畫的特效團隊,還有專做三維特效的團隊,做影片名字。我們做片名是單立出一個團隊,因為電影片名是一部電影的Logo,那我們必須把它做到最好看。此外我們委托專業(yè)咨詢公司做市場調研,在預告片投放之前和投放之后,讓制片方徹底認可我們的預告片是有科學依據的。
在圈里大家對我的評價是“這哥們兒特別貴”。確實,好的預告片越來越值錢了。在我們團隊里最值錢的,第一是人才,第二是版權。我們在技術、軟件和音樂、剪接以及所有的創(chuàng)作上,一直堅持原創(chuàng)。當我們創(chuàng)不了,沒有能力做更牛逼的東西的時候,導演不滿意的時候,我們就花也許是很高的費用去把這個東西買回來,這是我們的價值所在。到目前為止在中國,這么完整的團隊而且版權全是原創(chuàng)和購買版權的公司,只有我們公司一家。在預告片領域我們是最正規(guī)的,所以我們很貴。
《黃金大劫案》預告片,有些畫面是電影里沒有的,比如用金條砸日本國旗。這是因為在做先導預告片的時候,電影的后期特效還沒做完,而合成要用那些東西。如果沒有那些特效的話,電影就不值錢了,給人的感覺就是一部小成本電影。我們只能自己做特效。這部電影的元素是黃金。至于人,我沒法做,不能做假人出來。那我就拿金條砸日本國旗,那也是體現民族情懷,再加上金條是跟電影有關的元素,為了彌補電影沒有做完的東西,我們就用這種方式。實話實說,我做的預告片,觀眾都覺得有意思,挺牛逼的,好玩。業(yè)內有一半的人認為魏楠就是一大騙子,忽悠。我現在的口碑就是這樣。
把握大眾口味
怎么了解和把握大眾的口味?我就是一個喜歡電影的老百姓,所以懂得大部分人的口味。我首先就從自己的閱歷出發(fā)。我今年32歲,但我覺得我的社會閱歷像40歲左右。因為我從6歲就接觸社會,從我進入劇組算起,我入這行兒已經26年了,我一直在社會上闖蕩,我平時接觸的人,干什么的都有。所以我認為,我可以代表一個普通觀眾的想法。比如我愛看《超級戰(zhàn)艦》,愛看《變形金剛》,我覺得中國觀眾80%都愛看,對吧?那么我做的預告片是站在80%的觀眾立場上去考慮,另外20%的人里包括藝術家,我覺得我的預告片不是給藝術家看的,而且藝術家一般不會買單看電影,藝術家看到一部電影就會罵。那他自己去拍一部試試,他又拍不出來。所以,喜歡我的都是電影公司老板,都是花錢的觀眾。藝術家一般都不喜歡我,比如《金陵十三釵》中國版預告片,影評人把我罵得狗血淋頭,但是他們自己如果真的牛逼,是真的藝術家,應該了解市場,但是他們根本就不懂,就是偽藝術家,對吧?
去電影院的觀眾我總結了,第一種人是像我這樣的,哥們兒幾個一起去電影院過癮,去看《變形金剛》、《超級戰(zhàn)艦》這種經典大片。這種人占了市場的60%。然后還有20%的人,年齡在25歲到30歲,搞對象的,比如約女朋友或帶著老婆老公的,或者是白領下班很辛苦去電影院放松一下,這些人要看的除了熱鬧以外,可能需要一些搞笑的、愛情的元素。我認為真正消費電影的只有這兩種人,那我針對這兩種類型的人,就把這電影預告片弄得特別炫,特效啊音響啊都弄得特別過分。像針對那20%的人,我就擱點帥哥美女大明星,宣傳一下電影有愛情有大明星還有搞笑,就夠了。
中國電影的觀眾群體基本是這么個概念,而且這是有依據的。我們會充分地調研,考慮市場做預告片,這樣就是很準的。2011年賀歲片《大笑江湖》預告片中笑點迭出,中國水墨風格的畫面與嘻哈音樂形成了強烈的沖擊力。最終《大笑江湖》以5000多萬的投資贏得1.6億票房。調研數據表明,《大笑江湖》預告片對票房的間接貢獻有4000萬元。還有今年暑期檔的一部電影,創(chuàng)下中國電影在兩周內最高的點擊率,達到3200萬,4周達到到5000多萬。我們分析5000萬人會有5%的人去看這部電影,那就是250萬人,如果算30塊錢一張票,就是7500萬票房,這是間接帶來的。你說這預告片有用沒用呢?
“忽悠”的藝術
劉德華參演的一部電影里說,就算電影是最爛的,預告片也是很好看的。我覺得這句話很對。其實,我也說預告片是忽悠的藝術嘛,是廣告嘛,那些關于喝的吃的廣告不也是這樣嗎?都倍兒漂亮,真美??啥藖硎澄锸悄菢訂幔扛静皇?,那還得吃啊。電影也一樣,預告片特別美。電影你看不看?還是看啦。我也是看了《超級戰(zhàn)艦》預告片進電影院的。但是說實話,《超級戰(zhàn)艦》電影真沒預告片精彩,差挺遠的,但是我認為挺過癮的。這就是預告片的作用。
別人做的預告片讓我印象最深的,把我這個專業(yè)的預告片制作人給騙到電影院里去了,就是《眾神之戰(zhàn)1》。我每看一個預告片,基本上就知道這部電影是不是忽悠觀眾的。因為我就是干這個的,他用的什么素材,用的什么方式,我就知道這部電影內容有戲,或者丫們肯定拿預告片忽悠人的?!侗娚裰畱?zhàn)1》預告片把我騙了,我看完以后熱血沸騰的,覺得這部電影應該特別牛逼。我去電影院看了半個小時就睡著了。還有一個預告片很有創(chuàng)意,特別新穎,是我以前怎么都想不到的,就是大衛(wèi)·芬奇拍的《龍紋身的女孩》預告片,把商業(yè)和藝術完美結合的程度,在中國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我看完以后直接震驚了,配樂、節(jié)奏、畫面都非常精彩,原來預告片還能這么做??!這兩個預告片讓我覺得,服了?!侗娚裰畱?zhàn)1》預告片,真的值1億,它“忽悠”了全世界的票房。
一個完整的宣傳周期大概是3個月,分為先導預告、中期預告、終期預告等,針對不同的渠道還有電視版、網絡版、影院版。先期預告片告訴觀眾,有這么一部電影,是什么背景、什么陣容,是什么類型片,就OK了。只能這么做,因為有的電影還沒拍完,有的電影拍完了還要做很多后期特效。中期預告片就是要告訴大家這部電影是什么類型的劇情開頭,劇情的結尾不能說,說了就沒人看這部電影了。有時候還會有一個終期預告片。就是這部電影的投資方有錢,電影有新的資源,有爆料點。有點才能宣傳,有的電影只能是兩個預告片,沒別的點了,沒有理由再投新的海報、開新的發(fā)布會,他們沒有料啦,那我們也做不了啦。
根據不同的人群,預告片也會有些區(qū)別,比如搞笑版、魔幻版、愛情版。到目前為止,在業(yè)內只有我們在這么做。我跟客戶說,給到電視臺應該是什么樣的預告片,給到分眾傳媒應該是什么類型的。如果是地鐵,如果是電影院賣票窗口上面的電視,包括出租車,根本聽不見聲音,那就把畫面做得好看,聲音特別過癮是沒用的,那么我就賣這是誰演的、導演多牛逼,大字幕往上擺,明星大臉往上堆,最過癮的幾個鏡頭往上一擱,完事兒。不存在藝術,純粹是一個商業(yè)產品,把它賣出來。其實我給到制片方,會給他一堆,各種給不同媒體的預告片。針對細分的渠道,預告片就比較管用。就是分不同的媒體、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制作方法,把預告片帶給不同的觀眾。
這樣就非常精準。如果多一個觀眾,30塊錢就多出來了。中國有這么多人呢,這是我們制作預告片的一個新模式,而且客戶都很認可。包括《金陵十三釵》,我給電視臺的和給到電影院的完全不一樣。我給到電影院的那個預告片特別簡單,就是槍戰(zhàn)、武打、爆破,然后是“張藝謀導演”五個大字兒,幾月幾號上映,什么陣營。挺二的,有點偽藝術的東西。但是張藝謀和張偉平說:沒關系,我們要的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