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shù)量詞是日語學習的難點之一,學生不好掌握,特別是中日數(shù)量詞的使用方法不同,受母語影響去理解日語數(shù)量詞,學生對日語數(shù)量詞的學習和使用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本文從中日對比角度簡單分析日語數(shù)量詞,希望對學習者的日語學習起到一些良好的作用。
關鍵詞: 數(shù)量詞 單復數(shù) 個別化 日語學習
「あの、わたくし女の子がほしいと思っていましたの」
「女の子?」
「ええ、女の子がほしいわ、かわいい女の子が」(三浦綾子『氷點』)
上面是一段妻子與丈夫的會話。其中用了四個「女の子」這個單詞,如果翻譯成漢語「女孩子」的話,那么其中三個畫線處一般要用數(shù)量詞“一個”,但是與之對應的日語完全沒有使用數(shù)量詞,并不能說日語中完全不用「一人」這個數(shù)量詞,有時也使用數(shù)量詞。例如當被問到「子供が何人いるのか」時,可以用數(shù)量詞「一人」來回答或者「昔、あるところに一人の女の子が住んでいました」中使用「一人」這個詞匯?!敢蝗恕褂袝r表示準確的數(shù)量,有時表示不確定的標志,其本身沒有具體的意義。雖然是同一個單詞,但是其內(nèi)涵有著微妙的不同。那么,中日數(shù)量詞有哪些不同呢?
一、中日兩國語的名詞單復數(shù)的比較
日語名詞的單獨使用一般理解為單數(shù)的傾向比較強。如「枯れ枝にからすの止まりけり秋の暮れ」中的「からす」有多少只,從這個俳句中無法確定。夫婦吵架的時候,「妻が夫にスリッパを投げつけた」句中,妻子向丈夫扔了幾只拖鞋也不能確定。但是在日語中,即使不提數(shù)量詞話題,也可以繼續(xù)進行下去。在「今日のおやつはピーナッツだ」中,如果被問「ピーナッツ」數(shù)量的話,就無法回答,話題反而無法進行下去。這屬于常識問題,但是通常上面的人們會優(yōu)先想到上面的「からす」是單數(shù),「スリッパ」是一只。在漢語中,名詞單獨使用的時候,像英語的“sheep”一樣,如果沒有“一個”這個數(shù)量詞,就很難理解為單數(shù)。因此在漢語中,表示單數(shù)的時候一般使用數(shù)量詞“一個”。
日語的疑問詞一般可以理解為單數(shù)。例如:
(1)テーブルの上に何と何がありますか。(桌子上都有什么?)
(2)あなたはどことどこに行きましたか。(你都去過哪兒?)
譯文中的副詞“都”表示的是句中疑問詞的反復。因此,像例句(1)、(2)中的疑問詞一樣,日語疑問詞基本都表示單數(shù),但是漢語中沒有這種限制。
二、“二”以上的數(shù)詞比較
數(shù)量詞的基本功能是表示數(shù)量的,雖然它還具有其他功能,但是不能忽視其表示數(shù)量的基本功能。
(3)あの本はもう三冊買った。(那一本書,我已經(jīng)買了三本/那書,我已經(jīng)買了三本。)
像例句(3)一樣,數(shù)字是“一”的時候,經(jīng)常省略,并且使用“一”之后與「三冊買った」相抵觸,前面的翻譯不是很自然。使用數(shù)詞“一”的時候,和“二”以上的用法不同,一般表示人或者事物內(nèi)在包含的詳細內(nèi)容,不表示全部數(shù)量的與前面照應的內(nèi)容。
(4)王さんには息子が三人いる、(その)三人はいずれも外地で働いている。(老王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
(5)彼には子供が三人いて、一人は男で、二人は女です。(他有三個兒子,一個是男孩兒,兩個是女孩兒。)
例句(4)中的后一個「三人」是呼應前面使用的,例句(5)中的「一人」表示「三人」中一個的詳細內(nèi)容。如果是「彼は子供が一人しかない、(その)一人はいつも家にいない?!?,這個句子就顯得不自然。因為「一人」沒有呼應前面提過的話的用法。這種情況漢語中也是相同的?!岸币陨系臄?shù)詞可以表示照應前面的全部數(shù)量時使用。
(6)私は三匹の豚を売った。(我把三頭豬賣了。)
例句(6)中的“我賣了三頭豬”,即表示三頭豬全部賣了這個整體的全部數(shù)量。
三、個和類
在雙重目的語句中,連接直接目的語的數(shù)量限定語不能省略。
(7)我踢你一腳。(私はお前を一腳蹴る)
(8)小坡往前跑了幾步,給了他一腳。(小坂は前に數(shù)歩駆けより、彼に位置蹴りくらわせた)。(老舍《小坡的生日》)
(9)他給我一本書。(彼は私に本を一冊くれた)。
(10)我們看了很多書,試了很多次。(我々は何冊もの本を読み、何度も試してみた)。
如上例所示,量詞分為名量詞(修飾名詞的數(shù)量限定語)和動量詞(修飾動作的次數(shù)/時間等的數(shù)量限定語)。例句(7)中的“一腳”是修飾「蹴る」這個動作次數(shù)的詞。例句(8)的“一腳”是“給”的直接目的語。例句(9)中的“一本書”是“給”的直接目的語,“一本”是修飾“書”的名量詞。無論是名量詞還是動量詞,在以上的句子中都不能省略。
(11)スープに大匙2杯のお酒を加えて……
例句(11)中的數(shù)量詞是做菜的順序,講解句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不可以省略。
在雙重目的語句子中,間接目的語是人稱代詞的時候,數(shù)量限定語可以省略。例如,
(12)我給了他(四千塊)錢(私は彼に(四千円)やった)。
(13)我給了張三四千塊錢(私は張三に四千円やった)。
間接目的語不是人稱代詞的時候,在對比句里也可以省略數(shù)量限定語,因為在對比文里,對比事物由“個”變成了“類”。
(14)私の家に貓と犬がいますが、貓が病気になりました。
(15)碗に魚を、皿に肉を盛る。(盛碗里魚,盛盤子里肉)
例句(14)中的「貓」是與「犬」對比的表示“類”的詞,例句(15)也是表示“類”的對比。因此這一類的句子可以省略數(shù)量限定語??傊?,在這方面日語與漢語的差別是日語用名詞說“類”的時候比較自由,而漢語要受到限制。一般除了在對比句、名詞、形容詞句的主語、“把”字句的目的語之外,一般都要使用“個”這個量詞。
(16)他是個學生(彼は(?一人の)學生だ)
例句(16)中的“個”表示的是數(shù)量的量詞,這里的“學生”是非指示詞,本來與數(shù)量表現(xiàn)不相符合。但是,這里的數(shù)量詞表示個別化功能。所謂的“類”,以“學生”為類,表示的是與“教師·工人·農(nóng)民”相對應的?!八菍W生”表示的是「彼は學生である、教師·労働者·農(nóng)民などではない」的意思。與其相對應的(16)表示的是「彼が學生という類の中の一員である」,強調(diào)的是他是學生這個集團中的一員,并不是指他是學生的屬性,也就是說,(16)中的“個”表示具體的存在物,具有個別化功能。
總之,數(shù)量詞的單數(shù)日語一般可以省略,而漢語中有些名詞無法表示單數(shù),一般不省略。以上的數(shù)詞一般表示前面使用的不可省略,在表示人或事物“類”的時候一般不用數(shù)量詞。
參考文獻:
[1]中川正之、杉村博文.日中両國語における數(shù)量表現(xiàn)[J].日本語と中國語の対照研究.日中語対照研究會,1975.
[2]久野すすむ.新日本語文法研究[M].大修館書店,1983.
[3]森田良行.誤用文の分析と研究[M].明治書院,1985.
[4]奧津敬一郎.日中対照數(shù)量表現(xiàn).日本語學(8月號).明治書院,1986.
[5]顧海根.中國語學習者によく見られる誤用例.日本語教育44.日本語教育學會,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