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閱讀積累,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至關重要。語文教師應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引領學生廣泛閱讀、遨游書海。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體裁、主題及學生的閱讀趨向,向學生推介優(yōu)秀讀物,引領學生親近書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興趣 閱讀趨向 課外讀物
關于閱讀教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部分強調:“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這段話告訴我們,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教師就不能抱著一本教科書不放;相反,應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引領學生廣泛閱讀、遨游書海。閱讀積累,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至關重要,語言學家、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響亮地指出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善于向學生推介優(yōu)秀讀物(經典美文、中外名著),并通過有效的指導,引領學生親近書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一、根據課文的體裁來推薦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體裁是多樣的,有古詩、現(xiàn)代詩歌、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抒情散文,等等。教師可根據課文的體裁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讀物。
推薦的讀物可以與課文體裁一致。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選入了《開天辟地》《普羅米修斯盜火》兩篇神話故事。結合這兩篇課文的閱讀,筆者向學生推薦了《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通過閱讀,學生明白了盤古以他巨人般的身軀變化成天地萬物,女媧則是摶土造人的始祖;共公怒觸不周山后,女媧又煉彩石補天,挽救了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從課內外的神話故事中,學生感受到了遠古時代人們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面對天災人禍決不妥協(xié)、勇于進取、渴望勝利的豪邁氣概。又如,學習《牛郎織女》后,筆者向學生推薦了《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等中國民間傳說。這樣的拓展閱讀,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讓學生較為感性地體會到了神話故事、民間傳說這類體裁的文章在構思與敘述上的突出特點。
推薦的讀物也可以跟課文體裁不同。如,學習蘇軾的《望廬山瀑布》,筆者向學生推薦葉圣陶的《瀑布》——一首是古詩,一首是現(xiàn)代詩歌。后者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通過三個由遠到近的觀察點:遠聽瀑布聲,遙望瀑布狀,近觀瀑布形,寫出了瀑布聲、色、形三個方面不同的特點。同時,還欣賞了詩句所使用的疊詞、對偶、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課堂上筆者指導學生用高昂、激動的語氣誦讀葉圣陶的《瀑布》,領略了詩句語言及節(jié)奏感的優(yōu)美,體會到了詩人心中的驚喜與感嘆,感受到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感情。這樣課內外結合,學習這兩首描寫瀑布的詩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讓學生領會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對大自然有著相同的熱愛之情,以及現(xiàn)代詩歌與古代詩歌不同的描寫方式。
二、根據課文的主題來推薦
不同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按照主題來安排課文。向學生推薦讀物還要聯(lián)系課文的主題——既可以跟課文主題一致,又可以跟課文主題相似或相關。如教學劉紹棠的《師恩難忘》一文,筆者向學生推薦了魏巍的《我的老師》和瑪麗·安·伯德的《難忘的八個字》。通過閱讀,學生從蔡云芝先生那似打非打的動作中體會出她對學生的愛心。蔡老師在課外教同學們跳舞,在假日里帶同學觀察蜜蜂、品嘗蜂蜜,這哪像老師,簡直是一位可愛的大姐姐。尤其是蔡老師愛用歌唱的音調教同學們讀詩,在作者幼小的心里播下了愛好文學的種子,使作者終于成為一位著名作家。這種愛如春雨點點,“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與課文《師恩難忘》的主題多么相似。《難忘的八個字》,讓故事中的“我”找回了自信,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倫納德老師能說出這樣的話語,源COYXmY+GBQo9paYhvl9F9w==于她那顆關愛殘疾學生的美好心靈和她那慈母般的胸懷。筆者與學生一起欣賞這樣的美文,一同感受愛心的巨大力量。讓筆者感到欣慰的是,在分享交流中,不少學生表示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也要像倫納德老師那樣,用自己的一顆愛心去溫暖別人的心。
又如,學習《陶校長的演講》,筆者向學生推薦跟陶行知相關的文章——《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為了辦學,先生舍得一切》。通過閱讀,學生感受到了陶行知生前是那么深情、那么執(zhí)著地愛著他的祖國,他的人民,他的朋友,他的孩子們。他那“愛滿天下”的胸懷,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永遠像無瑕的美玉——潔白、晶瑩、閃亮。這樣的拓展閱讀,收獲的不僅僅是語言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情感得以豐富、思想得以凈化、心靈得以啟迪。
三、根據學生的閱讀趨向來推薦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心理的發(fā)展,學生的閱讀喜好表現(xiàn)出如下趨向:圖畫性的→圖文并茂性的→文為主圖為輔的→純文字性的。從閱讀材料的內容看,大致趨向是由游戲性、故事性向知識性、專題性、古典名著類發(fā)展。根據這一規(guī)律,教師向學生推薦讀物,要做到投其所好,根據階段閱讀趨向提出合理的讀書建議。譬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單元以“寬容”和“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后,筆者給學生作了這樣的總結——孩子們,讓我們記住作家劉墉的精彩話語吧:“愛是生活,是生命,如果真要付出愛,請伸手去做,別空口去說,因為,沒有行動的愛不是真愛。我們來到世間,不是來恨,而是來愛;生命是為了學習愛,愛能包容一切!”當學生明白這段話的含義后,筆者又趁熱打鐵,向學生發(fā)出了閱讀劉墉散文的號召。同時,還要求學生以“人間有愛”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手抄報中要有相關的閱讀文摘及自己的閱讀感受。
此外,不同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還選編了中國四大名著中的精彩篇章,如《三顧茅廬》《三打白骨精》《林沖棒拓洪教頭》等課文。學習完這些課文之后,筆者總會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少兒版四大名著,借此在班內掀起閱讀名著的熱潮,并適時地開展知識競賽,以此檢驗和評價學生的讀書情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呂叔湘.呂叔湘文集[J].商務印書館,2004(11).
[3]耿春琴.拓寬閱讀教學的空間,轉變小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報告[J].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