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大部分是課堂教學,給學生真正的發(fā)展空間,就要以學生為主,大力宣揚教師主導的作用。能否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改變原有的教學思想,能否擺正學生在課堂的地位。所以正確認識學生與教師的課堂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主導地位 主體觀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處于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做好教學的組織工作是教師的首要任務,但在現(xiàn)實教學中,由于語文教師在扮演的主導角色上缺乏信心,不敢給學生自由展示的空間,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從這方面考慮,當前語文教師首先要解決如下問題。
一、充當主導的角色,相信學生的能力
有的教師雖然是口頭上說結合新課標,可是在做法上還是與新課標背道而馳,還是代替學生解決問題,起不到主導、參與和促進的作用。如一次聽課,一位教師教學《我的叔叔于勒》,首先出示聽課中要解決的問題,給本節(jié)課定下教學目標??墒窃趯W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不斷地啟發(fā):還有其他的回答嗎?還有不同的看法嗎?看似在引導,實則是學生未能答出教師預設的答案,教師不依不饒地希望學生重新思考。這種引導是在“趕”著學生向自己的答案走,無疑毫無意義。學生的理解是根據(jù)自己的思維、知識的積累等多方面給出的答案,只要學生經過思考后作答,那么都是具有積極性的。語文教學不像數(shù)理化那樣答案唯一,很多問題都是多元的,沒有標準的答案。就如教師問:請你結合鄒忌委婉進諫的方法,談談你對“良藥苦口利于行”的理解。所給的答案肯定不唯一,但是教師一定要將答案變成唯一,這樣只能使學生的想象力、積極性、創(chuàng)造力惰性發(fā)展。
二、尊重學生的感受,發(fā)揮主體認知能力
學生對每件事、每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獨特感受,教師不是學生的發(fā)言人。不能代替學生去感受,因為學生的主觀感受是最真實的。而教師若給定學生答案,學生就會為了記住答案而耗費心神。這樣就會使學生懶于思考,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如在教學九年級下冊的課文《愚公移山》一文時,有教師出示如下問題: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有的學生說:在現(xiàn)今社會中,愚公移山讓我們體會到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因為我們的世界中沒有夸娥氏這樣的大力神。這樣的回答固然不是編書者的最終目的,更不是教師所想要的結果。但學生的回答卻很有道理。我們不難給學生一個啟示,讓學生的回答更完美:沒有夸娥氏,那遇到困難,其他人可以幫助我們嗎?我們每個人都能解決任何問題嗎?學生通過這樣一問,覺得在自己的回答上需要再做修改,改成是我們做任何事都需要相互協(xié)作,只有通過協(xié)作才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們未必一定要學生順著教師指引的方向:學習愚公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回答,我們要做好引導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肯定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牽著學生的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是符合教師的心意的,可是卻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是背負著死記硬背的重筐在奮力前行。
三、確立學生為教學的中心地位
現(xiàn)在的教育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作為教育的根本宗旨,落實這一宗旨,就需要教師對學生主體給予認可,只有教師樹立學生的主體觀念,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這其實就是“教”與“學”的關系處理。教師“教”目的是學生能夠“學”,二者相互統(tǒng)一,缺一不可。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填鴨式”教學,學生的主動性被壓抑,所以被教授的學生常是知識性的學生,在運用上缺乏實踐性。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是科學地遵循社會發(fā)展需要、學生身心特點的。所以,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首先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主導作用,為達到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增強學生主動性打下基礎。
四、教師主導是語文教學的關鍵
語文課堂中學生為主體,這并不能削弱教師作為主體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研究教材和學生上,將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轉變?yōu)閱l(fā)式教學。如在教學每個單元的古文時,以往都是讓學生將課文背誦下來,意圖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古文詞語。很多學生都因此而牢騷滿腹,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花費大量的課外時間在背誦古文上。而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性記憶,改變了那種教師一句話學生忙半天的局面。要做好教師主導工作,還需做到如下內容:
1.不斷充電,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要呼應新課標的倡導,尤其語文教師必須不滿足于原有的知識,否則將不能在語文課堂游刃有余地引導。語文知識滲透在各個層面,所以提高教學效率,不斷充電就不可忽視。
2.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教學技巧。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向課堂的45分鐘要效益呢?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教學技巧。初中學生處于思想走向完備階段,教師既是學生心中的朋友,又要做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所以在這一階段學生和教師需要平等合作,而非失衡相處。教師抓住求知欲這一特點,掌握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技巧,才能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3.合理檢測強化主導地位。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對社會有用的和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面向學生發(fā)展的全過程的能力培養(yǎng),其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缺乏知識的教學是空洞無力的教學。所以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還需通過檢測,不斷為學生樹立新的航標。
總之,呼應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師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是奠定初中語文課堂主導地位的基礎;以學生為本,是當前教育所倡導的中心,更是我們要遵循的原則。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處理好師生關系是教學質量再上臺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國際出版,2010-9-1.
[2]葉圣陶.葉圣陶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三聯(lián)出版社,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