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心理學上認為它是“當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障礙或干擾時所表現(xiàn)的情緒狀態(tài)”。幼兒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絕大多數(shù)困難依靠孩子自己的努力是能夠克服的,因此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的意志和能力。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要依據(jù)其年齡特點來進行?,F(xiàn)在,不少獨生子女的家長忽視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勞和向困難挑戰(zhàn)精神的培養(yǎng),而這正是適應社會高速發(fā)展,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的必然要求。
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和教育的需要,創(chuàng)設或利用某種情境,提出某種難題,讓幼兒通過動腦、動手來解決矛盾,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培養(yǎng)出一種迎著困難而上的堅強意志。那么,如何在幼兒教學中進行挫折教育呢·
一、讓幼兒參加各種活動,鍛煉孩子耐挫的個性。
1.孩子對挫折正確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是我們進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象的。我們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時,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經(jīng)歷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視作品,或者是家長、教師的親身經(jīng)歷,也包括身邊的小朋友經(jīng)過失敗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兒通過這些真實可感的事實直觀了解事物發(fā)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對挫折有初步的認識,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yǎng)他們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并敢于面對挫折的信心。
2.幼兒挫折教育要破除幼兒的依賴性。教育者應該給孩子提供面對現(xiàn)實的機會,讓他們意識到成功是建立在自身努力的基礎上的。無論是快樂、失望,還是痛苦,都要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經(jīng)歷。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會做錯事、說錯話,那不要緊,我們要告訴他們,人在小時候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學家小時候也常犯錯誤,他們也會遭遇失敗、挫折,如愛迪生、愛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要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才能使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去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的變遷。
二、利用榜樣教育幼兒。
教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教育孩子勇于面對困難,面對挑戰(zhàn)。在做走“獨木橋”游戲時丁丁說:“老師我怕,我不走。”這時我說:“別怕,你可以的,你看我能走過去,你也一樣能做好?!被蛘哒f:“我相信你會跟張鑫一樣勇敢的?!边@樣在榜樣的影響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勇敢,增添了戰(zhàn)勝困難的自信。這時,我的一句“你真行”就會變成孩子的“我真行”。
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生動活潑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動幼兒。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來教育孩子,樹立榜樣。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幼兒摔傷、擦傷等情況。這時,教師應盡可能平靜地對幼兒說:“沒關系,老師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被蛘哒f:“沒關系,很快就會好的。”老師這樣的行為給幼兒很好的暗示,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學會坦然對待挫折,勇敢地面對未來。
三、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和利用困難情境訓練幼兒。
經(jīng)歷一定的困難,對形成幼兒的堅強意志是極為有益的。孩子摔倒了之后再爬起來,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磨煉過程。直面困難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戰(zhàn)勝它,就會為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難和挫折奠定基礎。孩子通過用自己的力量去辦成某件事情,積累某些經(jīng)驗,可以比較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一種求勝欲望和信心。因此,我們在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可能失敗的難題給幼兒時,要教給他們一些擺脫困境、解決矛盾、克服困難的方法,讓他們憑著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戰(zhàn)勝它。在創(chuàng)設和利用困難情境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必須注意適度和適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的情境必須有一定的難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難,應是幼兒通過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時,幼兒一次面臨的難題也不能太多。適度和適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調(diào)整心態(tài),正確地選擇外部行為,克服困難,追求下一個目標;過度的挫折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孩子產(chǎn)生嚴重的挫折感、恐懼感,最后喪失興趣和信心。
2.在孩子遇到困難而退縮時要鼓勵孩子,讓他認識到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挫折,關鍵在于我們?nèi)绾握_地認識和對待它,只有鼓起勇氣努力向前,才能最終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另外,在孩子作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績時,要及時肯定,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從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對新的困難。
3.對陷入受挫情緒中的幼兒要及時進行疏導。如幫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觀原因,找出失敗的癥結所在等,防止孩子由此產(chǎn)生失望、冷淡、嫉妒等不良的心理反應。在必要時可幫助孩子一步步地實現(xiàn)目標,讓孩子體會只有戰(zhàn)勝了困難才能前進一步,而進步、達標的全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在平時要善于觀察孩子的活動,把握其發(fā)展趁勢,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難時幾經(jīng)嘗試均告失敗,就應及時給予指導與幫助。
四、要多為孩子創(chuàng)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與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兒接觸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體中,幼兒往往會經(jīng)歷一些挫折,如觀點不一致,屈從于被領導的地位等,這樣他必然要在不斷的磨煉中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如何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這種磨煉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