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任務型教學把傳統(tǒng)教學理論的優(yōu)勢與現(xiàn)代教學思想的長處有機結合,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近年來任務型教學法在我國高校英語課堂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顯示了它顯著的優(yōu)勢。
關鍵詞: 任務型教學法 大學英語教學 應用
一、任務型教學簡介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語言教學方法,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體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是指教師通過指引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任務進行的教學,這是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將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而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是交際教學法的發(fā)展。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主要以語言學習和二語習得的有關理論為基礎,主張使用真實、有意義的語言輸入材料(Nunan,1991;Willis,1996;Richards,1994),讓學習者在運用目的語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發(fā)展語言規(guī)則(Ske-han.2002),著重通過處理、解決意義習得語言(Long,1985;Crookes,1986)。
任務型教學注意對學生學習策略的研究,強調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宗旨,強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理念。近年來,這種“用語言做事”的教學理論被逐步引入我國的基礎英語課堂教學,成為我國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走向。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任務型課堂模式把學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工具來完成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說的句子是否正確(這是阻礙學生開口講英語的主要原因),任務完成的結果為學生提供自我評價的標準,并能使其產生成就感,維持學習興趣,鞏固知識,從而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學生是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