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課堂,是當今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近年來,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特別是在農村中學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更是要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1.精講的概念及要求
精講就是精心設計每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學生樂學好學的教學效果?!熬v”不是越少講越好,而是要講在關鍵處,力用在刀刃上。教學重難點要講深講透,使學生明白“我這節(jié)課應該學會什么,我學會了什么”。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節(jié)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后的前5分鐘到20分鐘。所以,精講的時間,應該控制在20分鐘以內,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集中精神聽講,還可以留下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怎樣精講呢·
首先,導入新課要精彩。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是一堂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開頭,不僅能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還能形成積極有效的互動,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時,我先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學習,讓學生用手中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通過拼、擺來探索三角形面積公式。他們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討論,幾分鐘后,都給出了自己小組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方法。接著大家開始交流,臺上小組代表講,臺下學生不時地加以補充,積極提問開展。同學們在交流中學到了知識。在交流中知道了可以用很多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在合作中知道了許多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靠一個人的力量完成,必須依靠大家的力量,深切地感受到了集體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突出重點要精準。教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準確把握住教學知識的重難點,突出重點,圍繞重點展開教學活動,要講關鍵、講難點、講思路、講方法。例如,在“列方程解應用題”一節(jié)中,重難點是列方程,而不是解方程(解方程的方法已在前面講過)。因此應抓住重難點,講解如何列方程,方程列出后,解方程的過程可由學生自己完成。又如,“分組后直接提取公團式”和“分組后直接運用公式”分解因式的教學,重點應是指導學生如何分組。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首先要很好地掌握分解因式中的“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教師只要教會學生如何將多項式分組后能提公因式或直接用公式的特征分組即可,至于分組后分解因式的過程可由學生獨立完成。
最后,教師語言要精練。做到這一點并非簡單少講就行,而是要講得簡潔明了。教師的講授越少,語言就越應精煉。只有準確、簡要、有力度、有美感、合乎邏輯的高質量語言,才適合精講的需要。教師的語言要起到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一位特級教師曾說:“該講的十句不多,不該講的一句都是廢話?!?br/> 2.多練的概念及要求
多練就是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多種多樣的練習中,幫助學生通過各種練習學懂、學會、學透各種知識。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不斷領悟的過程。首先必須通過多次的基本練習,初步掌握;再通過拓寬,加深達到舉一反三;然后通過變型練習,達到觸類旁通。數(shù)學的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
數(shù)學練習必須精心設計與安排,因為學生在做經(jīng)過精心安排的練習時,不僅在積極地掌握數(shù)學知識,而且能獲得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要充分發(fā)揮數(shù)學練習的功能,設計練習時應由淺入深、難易適當、逐步提高、突出重點與關鍵、注意題型的搭配。練習形式要多變,練習內容要多樣,練習評價要多角度。例如,在“小數(shù)的性質”教學之后,我設計了這樣一組題:請你舉出所有“0”都能去掉的小數(shù);請你舉出所有“0”都不能去掉的小數(shù);請你舉出有的“0”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的小數(shù);請你舉出與0.05大小相等的小數(shù)??吹筋}目,同學們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經(jīng)過獨立思考,每個同學都舉了許多符合條件的小數(shù)。這樣的訓練,不僅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還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獨創(chuàng)性。
3.精講與多練的關系
精講與多練是互為依托的辨證統(tǒng)一體,精講的目的是為了多練,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最終要在多練中得以實現(xiàn),如果訓練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精講得再好,也算不上是成功的一課?!熬v多練,講練結合”,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氣氛緊張活潑,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抓住了重點和關鍵,集中注意力進行思考,有利于培養(yǎng)能力,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總之,要想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利用率,老師講解就要少而精,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因為新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使其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中,才可能成為有效的知識和能力。只要我們不懈努力,學生的學習能力就一定會有所增強,學習的效果也一定會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