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如影隨形,無處不在。從孩提時開始,人們便開始注意到林林總總的死亡痕跡:枯萎的落葉、凋謝的花朵、死去的昆蟲、病死的寵物、去世的祖父母……一望無際的墓地呈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
死亡是最個體化的,同時也是最為平等的。在生死關(guān)頭,誰也不比誰強,尤其是誰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在臨死之際,任何人都只是自身,不可能是他人。而正如我們在出生時帶來了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東西,死后也帶走了世界上再也不會出現(xiàn)的東西。
死亡也是隨時都可以降臨的。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日起,我們就不得不準備迎接死亡的到來。就算我們再年輕、再健康,死亡也從不停止對我們的窺視。
泛美航空公司第103號航班客機被恐怖分子的一枚炸彈擊落,蘇塞·洛溫斯坦的兒子不幸成為遇難者之一,為了表達自己的喪子之痛,作為雕刻家的蘇塞·洛溫斯坦雕刻了一系列裸體女人像,最終組成一個名為《陰郁的挽歌》的展覽。呈褐土色、比真人還大的女人雕像表現(xiàn)出慘烈的痛苦。談到這次創(chuàng)作,洛溫斯坦說:“一個接一個,她們來到了我的工作室,走上一個擺放雕像的平臺。她們都緊閉雙眼,回到1988年12月21日那個令人恐怖的時刻,當時她們獲悉親人橫遭不測……這是讓我驚呆的一刻,這也是我刻進雕像的姿態(tài)。”洛溫斯坦雕刻的這些裸體女人用來表達這樣一種希望:生命是脆弱的,我們可能彈指之間就會失去我們最愛的人,并且不得不帶著這種喪親之痛度過余生。
人生最根本的兩種面對,無非就是生與死。通常所謂的“死”,不過是指某一生理現(xiàn)象的中斷。死亡提供給我們一種可以試圖理解生命的選擇,進而引發(fā)我們的思考,強行將我們變?yōu)樗枷胝?,變?yōu)橐粋€沉思的存在者。
?。ㄕ孕率澜绯霭嫔纭豆鹫軐W課》 作者: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