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jīng)很少去電影院,也不太會聊電影。但是最近有三部片子讓我很郁悶,一部是看完了很失望,另外一部是沒公演前看過,非常喜歡,但是不知道公演的版本與我看過的是否差很遠。第三部還沒看,本來應該去新聞發(fā)布會捧場,結果被新聞發(fā)布會的爆料主題給嚇跑了。
我有條微博說:“在上海新天地UME看電影,一層賣票的說,小孩半價,要折扣去五樓買。到五樓,賣票說你買票不如買卡劃算,好的謝謝我去買卡。但是說先填表,你得到折扣了。之后再去買卡,買卡以后再登記。終于看了《紐約客@上?!?,我原來很期待的,但是真的不看也罷?!边@里說的是我上個周末看電影《紐約客@上?!返氖?。
這個片子的制片,是我20多年前認識的一個華裔好萊塢制片,叫楊燕子。但是我們大概20年來沒有太多聯(lián)系。近日我收到她的郵件,她給我介紹了她的新作。我上網(wǎng)看了片花,不錯。故事講一個超級厲害的紐約華人律師,因為膚色是黃的就被派到上海,但是一句中文都不會講。故事就是講述這個海外歸子如何逐漸開始了解中國的故事。
看片花挺不錯,但是電影展開之后,所有的情節(jié)都感覺怪怪的,角色的性格也很讓人崩潰,比如朱珠扮演的女白領,剛出現(xiàn)的時候是個好強的職業(yè)女性,后來又變成一個追老外的小秘書。唯一不錯的是男主角??催@種電影就跟打嗝停不住一樣難受。無害,但是真的讓人很焦躁。
再來說第二部電影。我是在倒時差的狀態(tài)下,聚精會神地看完一個三個多鐘頭版本的《白鹿原》的,沒有半點困意或乏味,說明影片的故事講得還是非常精彩的,導演也非常認真。但是我最大的收獲是對中國地主在1949年前的社會作用有了了解。從小,人們都說地主就是壞蛋,我是唱著“打土豪,分田地”的歌長大的。我在做電視訪談節(jié)目《亮話》的時候,采訪過費孝通先生的一位學生。采訪之前我做功課,發(fā)現(xiàn)費先生在美國出版的書,除了《江村生活》,還有一部叫《鄉(xiāng)紳》的書,后者從來沒有翻譯成中文。
我看了一些對這本書的英文介紹,覺得很有意思。書里的地主跟我小學課本教的完全是兩碼事。當時我就想看這本書,可是已經(jīng)斷版了??戳穗娪啊栋茁乖罚ㄔ≌f我沒有看完),我大概知道費先生在說什么。想當年,中國地主就是最基層的道德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維護者。盡管我不知道《白鹿原》最后被剪成什么樣子,但我還是認為,這是非常值得看的一部電影。
第三部電影我還沒看,就是李玉的《二次曝光》。幾周前和李玉聊天,她差一點把故事的懸念都講了,被我及時制止了。這個電影我還是想去電影院看的??戳似ǎ且粋€講述中國當代男女關系的電影。聊爽了,李玉欣然邀請我到他們的新聞發(fā)布會串場。
第二天,我還去開了一個策劃會。我當時的提議是把宣傳重點放在“嫉妒”上,因為影片里面的主要關系是一個三角戀。當時大家都很客氣,沒說什么,后來我是在微博上才知道發(fā)布會的主題是“曝光你的愛情”,太見鬼了。這真的把我嚇著了,把范冰冰、李玉等人放在臺上,而臺下都是娛樂記者,我覺得就跟拿了兩條沙丁魚放在一個貓群里面。
我臨陣當了逃兵。但我還是會去看這部電影。想知道那是什么情緒的電影。
最近我們身邊有無數(shù)比電影還戲劇化的事情發(fā)生,我們經(jīng)常議論,這些情景有朝一日是否能夠變成電影。而看了《紐約客@上?!罚矣X得如果我們不能把生活藝術化,好萊塢也不可能挽救中國電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