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到: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
教師作為探究性學習的導師,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做到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作為探究性學習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打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
筆者根據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認為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策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明確探究性學習的內涵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方法。是一種變傳統(tǒng)的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為教師從旁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處于探究性學習內涵的核心地位。它特別強調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教師對探究性學習情景與實施途徑的創(chuàng)設,強調對待“問題”教師要學會放手,由學生自主發(fā)現、體驗、探究、最終論證出結果,它是與傳統(tǒng)教學相對的方式。學生對于問題結論的得到,不是由教師直接講授,而是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體驗,促進思維探索最終獲得。
二、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性學習的情境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陶行知先生曾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比绻處煵幌敕皆O法讓學生處于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播知識,這些知識不但學生沒有接受,反而會讓學生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學習就成為學生的負擔。為此,教學中我們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究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樂于學習。如,教學《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時,讓學生從題目入手,捕捉探究著眼點。設疑:同學們吃過楊梅嗎?是誰的妙策?楊梅上市大概是什么時候?(什么時候可以吃楊梅了?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故鄉(xiāng)的楊梅是什么樣的?課文哪幾段是在寫楊梅果的?通過設疑,合作交流,學生很快就步入了探究問題的情境中。再通過閱讀課文,學生就找到了探究釋疑問題的結果。
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究時間
在小學語文探究式閱讀課堂教學中,學生必須占有大部分自由支配的時間,因為學生自行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需要一個探究、領悟、思維加工、自我內化、親自經歷的過程。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才有自主探究、領悟、獲取和應用知識的機會。
四、重視評價環(huán)節(jié)
評價是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tài)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諸如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知識整理與綜合、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和判斷等;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評價等;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氛圍。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應該把學生放置在探索者的位置,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把學習過程作為知識的探索過程看待,時刻關注探索性學習使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提高,這樣語文教學效果會更好!
(作者單位 江西省會昌縣小密蓮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