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對學生語文素質的養(yǎng)成具有相應的推動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現今人們關注的主要問題,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小學生識字能力養(yǎng)成的基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中抓住“讀”字,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提高閱讀能力。
一、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只是教師在課堂上無休止地講授,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下降,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講課的過程中盡量做到精講、多讀,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要傳授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以外,還要引導學生讀出課文的情感,在讓學生理解通俗易懂的句子以后,對于一些難點、重點句子教師應該讓學生反復地讀、念,讓他們讀出課文中蘊含的情感。教師只有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疑和自解問題才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在多種練習中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
目前,新編的小學語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過去原有的練習模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較為注重。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只傳授學生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適當結合課外閱讀的知識來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積累和理解能力,其中學生口語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例如,教師在教學口語交際《怎樣保護環(huán)境》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了解一些破壞自然環(huán)境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給人們帶來的災難,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口語交際練習的時候有話可說。通過這樣的多種練習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三、通過閱讀積淀,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閱讀量的積累,但是閱讀量的積累不單單是完成課本所規(guī)定的內容,還應該根據班級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除了小學生必讀的和會背的古詩文以外,還應該選擇一些關于學生成長和學習的書籍,例如,《小故事大道理》《學會做人》《學會做事》這些勵志的書籍,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書籍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他們語文的基本功,從而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只有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通過閱讀積淀,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高效率地完成閱讀任務,極大程度提高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選擇閱讀的資料,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并且根據文章的寫作特點來引導學生正確閱讀課文,對于不同的文章也應該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例如,在學生閱讀記敘文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都要有一個全面的理解;當學生閱讀抒情散文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作時所表達的情感和觀點;在閱讀小說的時候,要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描述的是什么人物以及人物的什么特點。例如,教師在講授《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把文章的層次理清楚,把作者具體回憶的事情理出來,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只有通過這樣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才可以使學生更快、更深地理解課文,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樹立信心,堅持不懈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只有具備學習的自信心,才會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課文上和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表現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學生只有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當中,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綜上所述,想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教師首先應該在講課的過程中盡量做到精講、多讀,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多種練習中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史慧玲.加強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J].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09.
[2]荊瑛.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
(作者單位 亳州師專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