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學生的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個難題,作文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通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加之十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本人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抓好日常積累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并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xiàn)“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在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素材。如學完《桂林山水》這一課后,就為學生以后寫熟悉的景物作了很好的鋪墊。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有效途徑,由于日記的內(nèi)容很廣,可寫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自由地表現(xiàn)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3.通過閱讀來積累
教師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閱讀為習作服務的思想,把閱讀教學始終貫穿于作文教學之中。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閱讀中的作文知識有效合理地切入,通過導讀、課例、讀寫例話、基礎訓練這一個個訓練環(huán)節(jié),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
另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開展讀書活動,注重把課內(nèi)與課外、校內(nèi)與校外相結合,讀書與作文相結合,豐富學生的寫作知識。通過讀書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言材料和作文素材,語言材料和作文素材一是來源于生活,二是來源于閱讀,二者缺一不可。(2)積累思維材料,使思維水平和認識水平不斷提高。(3)積累寫作知識,如文章的條理、主次、詳略、開頭、結尾、過渡等。
總之,要把作文與閱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習表達的方法。要運用所學的方法,用語言表達,抓住語言這個共同點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
二、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及時指導
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后,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fā)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jié)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現(xiàn)在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山東打工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著,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發(fā)現(xiàn)媽媽提著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里空蕩蕩的,怎么也睡不著,只好抱著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體香。”這樣的描寫最感人,學生也能說真話、實話。
三、重視評價,激發(fā)興趣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教師應根據(jù)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及時表揚。這樣做,能讓一些學困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不斷總結經(jīng)驗,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益。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阿榮旗亞東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