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學校和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資源開發(fā)的重要力量,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只有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改革的目標。
關鍵詞:中學思想品德課;課程資源;多媒體資源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上,應建立融合、開放、發(fā)展的課程觀,充分發(fā)揮課程資源的人文教育功能,優(yōu)化教學資源組合,有效地實施課程目標。”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以實現(xiàn)課程目標。
一、課程資源的含義
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信息的來源,或者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課程資源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和教學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與教學的直接因素來源。
二、課程資源的分類
一種是將課程資源直截了當?shù)胤譃橛行钨Y源和無形資源。有形資源包括教材、教具、儀器設備等有形的物質資源;無形資源的范圍更廣,可以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家長的支持態(tài)度和能力等。
1.將課程資源劃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
素材性課程資源包括知識、技能、經(jīng)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yǎng)目標等方面的因素;條件性資源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huán)境等因素。
2.將課程資源劃分為校內資源、校外資源利及網(wǎng)絡化資源
校內資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師、學生、學校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動植物標本、礦物標本、教學掛圖、模型等;校外資源主要指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網(wǎng)絡化資源主要指多媒體化、網(wǎng)絡化、交互化的以網(wǎng)絡技術為載體開發(fā)的校內外資源。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fā)
1.人力資源是寶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教師教”,還要重視“學生學”,因此,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發(fā)揮好學生這一人力資源的作用。另外,家長及其他社會各界人士、社會、家庭也是重要的人力資源、課程資源。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社會性工作,我們有必要盡可能多地把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各方面人士的力量整合起來,使思想品德教育成為一種全社會的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2.教材資源是根基
思想品德課教材作為課程的主要載體,是靜態(tài)的東西,而教學活動是活的東西。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把教材靈活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并對它進行科學適度的加工和處理,使之更適合于活的、具體的教學活動實際,同樣可以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甚至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隱私權保護》一課時,讓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內容,展開小組討論:(1)你怎么看待這種行為?(2)你會主動做出哪些事情讓他們尊重你的隱私權?通過小組討論,一方面讓學生從中明白了怎樣維護自己的隱私權;另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教材中的資源,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當然,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結合當?shù)睾蛯W校實際開發(fā)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使教材更加貼近生活,切合實際,以便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共鳴。總之,教師是用教材教,絕非教教材。
3.多媒體資源是寶劍
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的發(fā)展,多媒體也在不斷融入教學中,豐富了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最直觀的視覺感受,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一課就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程整合的樂趣,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我收集并播放了近幾年“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在富有教育意義的一個個真實的場面中,學生的內心經(jīng)歷著豐富的情感體驗,如同催化劑喚起了學生內心真實的感受,從而激起他們信守承諾、勇?lián)熑蔚膹娏仪楦小?/p>
4.開拓實踐資源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提供可以選擇的實踐資源。在教學中要改變原來那種只重結論而不重過程的做法,放手讓學生在自我探究中主動求知、快樂求知。教師要樹立“社會即課堂”的大課堂教學觀,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青少年活動中心、部隊等單位進行調查研究,體會感受,提高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在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關鍵是我們如何有效地去開發(fā)和利用。是資源,我們就要盡可能地去挖掘,盡可能地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當然,我們在利用課程資源時,也應該有所選擇,切不可盲目使用,否則,就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徐紅宇.談談如何豐富思想政治課課程資源[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6(1).
[2]沈祥云.淺論政治課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6(4).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