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課改的浪潮下積極打造高效課堂、切實完善三輪復習方法,2012年4月初,蘭州成功學校結合多年“成功系列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不斷創(chuàng)造性貫徹與落實,并認真分析當前我校教育教學實際,站在新課改條件下我校教研教改的理論高度和實踐高度,全新提出并實施了“導學案制教學法”。結合我?guī)啄甑慕虒W實踐和最近關于學案制教學的具體思考,就“如何打造高效課堂,不斷完善三輪復習法”這一話題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內(nèi)容構成】第一輪:知識梳理,深度挖掘(50個導學案左右);第二輪:整體感知,能力提升(15個導學案左右);第三輪:區(qū)域回歸,綜合分析(12個導學案左右)。
【運用原則】
因人而異;有效高效;分層教學;教學相長。
【指導思想】
(三個滲透)知識滲透;能力滲透;思維滲透。
【內(nèi)容概述】
包括三個要點:即第一輪:深度挖掘,側(cè)重知識點梳理和核心考點鞏固;第二輪:整體感知,側(cè)重于能力的提升和地理思維的培養(yǎng);第三輪:綜合分析,側(cè)重于靈活運用和做題實踐回歸。這個三輪復習方案所涉及的內(nèi)容基本上是固定的,但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卻因人而異。如果學生知識儲備良好,僅缺乏運用知識的能力,就可以把整體感知作為第一輪的重點,并提前加強做題能力的培養(yǎng)(如:我校高考三校文科班的學生大多處于這一水平)。
如果學生基礎知識差,可以先進行知識點的梳理,選題主要針對知識點的運用,先不要對做題能力做過多培養(yǎng),只做適當引導即可(例如:我校高中分校高三文科班的學生大部分處于這一水平)。當然,若大部分學生對高中地理基礎知識有一定積累,并且具有一定的實踐和思維能力,單在區(qū)域運用方面比較薄弱,也可以先從區(qū)域地理綜合分析開始。總而言之,應根據(jù)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定。
1.知識是產(chǎn)生能力的基礎
學案制教學法就是要不斷地、積極地、扎實地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所謂的能力是知識的延伸,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若考生在備考中,只求做題的數(shù)量,不求做題的質(zhì)量,做了無數(shù)的題目,每次都似是而非,憑感覺做題,做題的正確率差不多,到頭來能力并不會得到真正的提高。針對此問題,我校提出“把會的變成對的”這一方法要求。為做題而做題實乃不明智的學習方法,做題并不是目的,運用題目背后的知識才是意義所在。這也是知識產(chǎn)生能力的重要途徑。
2.能力可以升華所學知識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并沒有在學習中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但考試成績卻并不差,學習接受能力的不同導致在知識的內(nèi)化過程中產(chǎn)生了差距。在目前中學教學階段,提高能力的方法,就是多做題、活做題、精做題,以題促進對知識的理解,若在形成一定的能力之后,回過頭來再理解自己所學知識肯定會有新的、更深刻的見解,同時智力層次也會有所突破。能力的最高境界是獲得思想,一個人有了思想,其知識有了騰飛的翅膀,運用的空間就會更加寬廣。
總之,思想、能力和知識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思想產(chǎn)生能力,能力升華知識。在高考地理三輪復習方案中,一輪側(cè)重于知識,但兼顧思想和能力的培養(yǎng);二輪側(cè)重于能力,但兼顧思想和知識;三輪側(cè)重于思想,同時兼顧能力和知識。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教學相長,各必修、選修模塊知識有所偏重,同時兼顧。
【導學案組成】
學習目標;知識梳理;能力測試(高考試題);綜合運用。
【運用原則】
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反復滾動。
如果學生整體基礎較弱,沒有分析高考題目的思維深度,在進行一輪復習時主要進行知識點梳理,并結合知識點做高考試題的回顧;如果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能力,尤其是對高考題目思考并不困難,可在學案組成上附文綜題的前11道選擇題,培養(yǎng)學生的做題能力,要求學生用“快、準”來約束自己,限時內(nèi)完成規(guī)定題數(shù)并找出題目與知識間的聯(lián)系,進行當堂達標訓練。當然,一輪復習時應盡可能地以知識點的梳理為主(雙基是側(cè)重點),二輪復習時附能力測試與知識傳授并重(能力是側(cè)重點),三輪復習時,附能力測試和綜合題專項訓練并重(綜合題專練是側(cè)重點)。
【關鍵詞點擊】
復習不是上新課;把會的變成對的;向變式題要效益;非智力因素失分統(tǒng)計。
【做題指導】
審題——提取信息;挖掘——材料遷移;解答——信息+知識。
【運用原則】
精準快穩(wěn),緊而不慌,深入思考,規(guī)范答題。
要做好高考文綜(尤其二卷),我認為要關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題目中所涉及的有用信息,這是審題的關鍵。有些優(yōu)秀學生因?qū)忣}出現(xiàn)偏差導致失分。二是題目中所涉及的知識以及材料背后隱藏的信息至關重要,這也是命題者的出發(fā)點。三是遷移知識的能力,這方面的要求比較高,主要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的命題方向的考查,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必然。
【主觀考題專訓】
兩條線:小專題知識梳理;系統(tǒng)知識總結復習。
【綜合能力提升】
兩條線:學生做題(做、反思);老師講解(講、總結)。
為了使學生能有比較完整的知識儲備,教師在梳理知識時,結合一些小專題的形式,將一些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進行適當?shù)闹v解;同時可以結合近年來,全國部分省區(qū)的文綜綜合題目進行解題思路分析。通過講解與分析,讓學生對綜合題的解答有一定的感觸。為了克服老師講解的有限性,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并最終形成屬于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
【做題反思原則】
選擇題:高頻考點背后的知識梳理、總結;綜合題:時政熱點和知識重點的有機結合。
相信經(jīng)過上述選擇題訓練和有思路、重方法的綜合題專訓,達到單選錯在1~2個以內(nèi)、綜合體基本不失分的目標并不遙遠。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成功學校高中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