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學評價是以學生的學習行為為主體來評價學生無限的內(nèi)在潛力和發(fā)展能力。小班化教學評價的目的是改進教學評價,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生生互動為方向,使每個課堂都張揚個性、突出特長,促進學生的未來趨向性發(fā)展。
依據(jù)評價標準,在小組內(nèi)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訓練學生特別是小老師依據(jù)評價標準,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準確地評價對方的朗讀。在改正對方缺點的同時,也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學生在一起合作融洽,學習就變得更加愉快。激勵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評價當中,形成習慣以后,學生的評價內(nèi)容更加豐富了,優(yōu)等生在聽到不同的意見時還會及時加以反駁,如有的學生在小組中讀課文時讀得很流利,可一站起來由于緊張就出現(xiàn)一兩次斷句現(xiàn)象,當其他同學通過評價否定他的學習成果時,他的小老師及時站起來說明原因,并要求再給他一次機會,這回就沒有出現(xiàn)斷句。我對這位小老師進行了極高的評價,并把這個小組評為最佳合作小組。學生不僅學會了傾聽,而且能夠邊聽邊思考和斟酌。讓學生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在出現(xiàn)跑題時就需要老師及時地拉回來,進行現(xiàn)加工。久而久之,學生在課堂上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因為幼小孩子的心靈是自由的,正是這種可貴的天賦的靈性,給予孩子以無限的創(chuàng)意。
學生在學習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師的責任正是不斷滿足并提升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在這樣平等的氣氛中,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發(fā)展學生的求民思維,遠比嚴肅的說教有效。例如,二年級下學期有一篇課文《雞媽媽的新房子》,講述的是因為雞媽媽聽取了狡猾的狐貍提出的建議,把窗子再開大一點,導致被狐貍偷走了一只雞娃娃的故事。當分析文中角色,指導感情讀時,大家都覺得狐貍太狡猾了,都在憎恨狐貍,而有一個叫咸吉松的同學卻說道:“我反駁,我覺得同學們太欺負狐貍了,狐貍餓了當然就會想辦法找東西吃,很正常的事情,是雞媽媽太笨了,上了狐貍的當,如果因為這種行為不好就讓它挨餓,野獸們不就都餓死了嗎?”我發(fā)現(xiàn)他的思維真的很獨特,他看問題的角度跟其他同學不一樣,是很值得珍視的,但是不能任由其思維,還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因此我說:“想辦法解決自己遇到的困難是好的,但如果傷害別人得到自己的利益就不對了,你覺得呢?”他也認可了我的看法,以后他的想象力越來越豐富,而且能從正確的方向進行思維,其他同學也隨著他進行多方位的思考,這一點很值得慶幸。
當評價提升到一定階段后,在學生能自主認讀漢字的情況下,我又采取了另一種教學方式,將學生根據(jù)學習目標直接進行分層,力求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再合作”。其間教師以與學生平等的角色參與了數(shù)個小組的探究學習活動,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探究學習活動,努力讓所有的孩子在經(jīng)歷探究學習活動過程中受益、提高,而由我親自進入C組指導學困生,用字卡進行檢測,再指導學困生朗讀,使學困生有時間能夠充分得到老師的關愛,產(chǎn)生自信,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再進入B、A組進行不同層次有針對性的指導,使每個組的學生通過小組學習有不同的收獲。在組織教學時,關注的重點始終在C組學生,難的問題由A、B組學生引導C組學生發(fā)表看法,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
總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漢語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漢語學習的水平,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作者單位 吉林省安圖縣朝鮮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