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識字3》這篇集中識字的課文,它以對子作為文章的載體,描繪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對對子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激發(fā)孩子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也是文章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如何讓一年級的小朋友對對子有興趣?只有先讓他了解對子的一些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對子的有趣的地方,再進行簡單的試對。朗讀是最有效地了解課文的方法,教師想通過由淺入深地讀,有層次地推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真正實現(xiàn)通過課文來學語文的理念。
[教學目標]
1 認識“霧”“霜”等13個生字,會寫“和”“語”等6個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產(chǎn)生收集對子和對對子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讀生字、寫生字,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學會對對子。
[教學課件],
PPT、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本次授課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談話。揭題入境
小朋友們,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在我們這個大家園里有美麗的自然風光,有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和可愛的小動物,我們都很愛它。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想大家一定會有新的收獲。今天,老師就和大家共同學習第一篇課文。(板書:識字3)
二、初讀體會,認識生字
1 這是一首對子歌,自己先試著讀一讀?
2 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可真會學習,有的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畫了生字,有的同學一邊讀一邊思考,還有的同學提出問題和小伙伴合作學習。相信你們的收獲一定不小,誰勇敢地站起來讀一讀課文?
3 你們已經(jīng)把課文讀通了,很好。剛才你們在自學時還畫出了許多生字,遇到了許多不懂的詞。那我們就一句一句地讀,把剛才不會的字學會,不懂的詞弄懂。
三、圖文結(jié)合。識記生字
(一)學習第一小節(jié):
1 一句一句地讀,把不會的字學會,把不懂的詞弄懂。
出示:云對霧,雪對霜。指名讀。
指導:云和雪小朋友肯定都見過,(點課件)那霧和霜有沒有見過呢?
2 引導:霧是在早晨出現(xiàn)的,太陽一出來它就散了(也可以叫“晨霧”)。
點擊課件,葉子上白白的那些晶體就是什么?霜。每到深秋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霜。因此有個詞叫秋霜(生讀晨霧、秋霜)。
3 點擊課件,出現(xiàn)兩幅圖,朝霞與夕陽,想一想,這該是課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課文。
解決:朝霞,夕陽,和風,細雨。圖片協(xié)助理解。
4 再讀整小節(jié)。
(二)學習第二、三小節(jié):
1 課件出現(xiàn)花對草,蝶對蜂。指名讀。
學習蝶和蜂。說出是如何區(qū)別這兩個字。領(lǐng)讀。
2 課件出示,藍天對碧野,萬紫對千紅。指名讀。萬紫對千紅,去掉“對”字,指名讀,一起讀。邊讀邊貼詞卡。
提問:當你看到什么樣的景象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說萬紫千紅?(指名描述)這個詞多好啊,讀一讀。
3 出示課件理解“碧”給這個字組個詞?理解“碧野”“碧綠的葉子”。
4 課件出示:桃對李,柳對楊。
理解:桃、李、柳、楊,它們指的是什么?李和楊還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啊?(都是姓)
5 課件出示:“山清對水秀,鳥語對花香”齊讀。去掉“對”字,再來讀讀。自己把這兩個成語讀一讀。(生邊讀,師邊貼詞卡)
假如你就來到了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地方,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會想些什么?
三、復習鞏固,練習書寫
1 剛才,大家一邊讀兒歌,一邊學習了本課的生字,弄懂了不會的詞,你們學得非常認真,我們把黑板上的詞再讀一讀好嗎?
2 我們再來讀一讀本課的字吧!你們仔細觀察今天學習的字,看看有沒有長得像的字呀?
3 生字我們都認識了,還有六個生字寶寶需要我們來寫呢!下面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六個字,在寫這六個字時,你有什么小竅門可以把這些字寫得更漂亮些?
四、練習朗讀,擴展識字
1 生字我們都已經(jīng)學會了,我們再來讀一讀對子歌吧!你們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先練習讀一讀,和小朋友對著讀都可以。
2 你們讀得真認真,既然這是一首對子歌,那么我們就一問一答地讀好嗎?
3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是識字的場所,比如,大街上的牌匾,燈箱上的廣告,小朋友的名字等等,只要你肯做一個有心人,在不經(jīng)意間你就會認識許多書本以外的漢字,愿每個小朋友從現(xiàn)在開始,都來做一個細心人、有心人,認識更多的漢字。好嗎?
[教學體會]
對子歌是一種傳統(tǒng)的語言形式,句式整齊、押韻,便于誦讀,但內(nèi)容涉及面廣,跳躍性大,蘊涵語言的智慧。作為識字課,是借助對子歌來識字,而不是閱讀課,是為了識字而閱讀。
本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自主識字,把識字與認識事物結(jié)合起來,識字與兒童的生活結(jié)合起來,識字中的音、形、義結(jié)合起來。學生通過看圖片、找規(guī)律等形式去自主識字。教師始終以賞識的目光,以激勵性的語言導引學生自主識字。
在教學中,教師穿針引線,釋疑解疑,能讓學生自行掌握就放手讓學生去自悟、自練、自得,而不越俎代庖,發(fā)揮了教師作為“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
兒童識字不可能“畢其功于一課”,也不可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幾個字。教師抓住兒童學習母語的特點,注意了向課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向周圍環(huán)境延伸,以開闊兒童識字更廣闊的天地。
(作者單位安徽省繁昌縣繁陽鎮(zhèn)城關(guān)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