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好體育課,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積極性又與學習興趣密切相關。對于場地差、器材設施不全、教學內容枯燥、運動形式單一的體育課,學生興趣不足,積極性不高,這些因素制約著老少邊窮落后地區(qū)初中體育教育的發(fā)展。結合體育教學工作實踐,本人就如何提高落后地區(qū)初中體育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教學方法多樣化
體育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充滿樂趣、激發(fā)興趣。誰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就是學習,也就是說,學生對運動有了興趣,才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如果他對運動沒有興趣的話,他可能就是被動來學的,迫于老師的壓力沒辦法才來學的,這種學習是無奈的,也不會學得更好,所以我們要通過多樣化的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要使學生熱愛體育,熱愛體育鍛煉,這是新課程所創(chuàng)造的一個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
二、教師備課合理化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qū),那就是體育課與文化課不同,體育課沒有必要在備課上花費大量的精力,因此,相當多的體育教師在上課之時都是采取放羊的模式,教學過程和內容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既不系統(tǒng),也沒有任何教學程序可言。但是筆者以為,體育教學與文化課教學一樣離不開備課,只有教師在教學中對課程標準和體育教材做到準確把握,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備課必須做到熟悉課程標準和教材,并按教學實際,做好教學進度的年計劃、學期計劃甚至是周計劃,只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前后銜接,逐步形成系統(tǒng)。一堂好的體育課應該是既能使學生較快較好地掌握技術動作,又能使學生有效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三、競賽游戲趣味化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是正確、熟練地掌握運動技能和增強體質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必須多次反復地進行,有時往往會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單調。因此,游戲是體育教學與訓練的重要內容,它對全面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提高基本活動能力和掌握知識技能等有積極的作用。通過游戲,可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練習積極性,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等優(yōu)良品質和作風。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富蘊縣恰庫爾圖鎮(zhèn)牧業(yè)寄宿制學校)
語文是孩子心靈的指路燈/藍榮波 高宗平
語文是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tǒng)稱。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語文教材,一個重要的課程目標就是讓孩子多多識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提前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教材編排中,是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并且要學會其中的100個筆畫簡單的字。據統(tǒng)計,這400個字的覆蓋率可以達到小學生中常用識字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這其中大多體現出教材的特點:
(1)用多種形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
(2)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體現出其科學性。
(3)在教材中大幅更新內容,使內容與現實及人文環(huán)境融為一體,體現出其時代性。
(4)利用多種游戲鞏固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體現其趣味性和實踐性的統(tǒng)一。
如何利用教材的不同特點,盡可能地讓孩子們在學習中自主、自信,自由地去學習,讓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好學習目標,是每位老師自身教學水平提高的表現。因此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
一、遵循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識字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復習生字,在認識同一類偏旁的生字時,如:日、明、陽、晚,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它們的秘密,發(fā)現其共同點,讓學生知道這些字都是與“日”有關聯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能在整體上去識字,并得到鞏固。從而樂于識字,進而主動識字,讓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去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fā)展他們的能力水平,同時要鼓勵學生自己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識字,倡導他們在生活中識字。語文學習有著廣闊的母語社會背景,教師還可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進行識字,如“渴”字和“喝”字的辨識,口渴了要喝水,所以是三點水,而喝水要用嘴巴,所以用“口”字旁。
二、豐富自身語言。在閱讀中體驗成功
低年級學生最重要的是指導他們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好能讀出語感來,指導閱讀要體現層次性,在學生感興趣的前提下去慢慢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可抓住有利條件,把課本和課外瀆物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有效地去引導幼兒閱讀的興趣。如學習《我多想去看看》這篇課文時,從少年的言行中體現其對祖國的熱愛,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對首都北京的熱愛,《借生日》《平平搭積木》告訴我們要尊敬和愛護父母。另外可抓住孩子愛聽故事的特點,誘發(fā)閱讀興趣。在語文課上,多講講孩子們喜歡的故事,也可借助圖畫的方式讓孩子們自己去編故事,并同其他同學一同分享精彩的故事。不求形式的統(tǒng)一,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平臺,展示其不同的內容,與大家分享,促進看書、看圖能力的提升。同時要讓孩子們多讀多說,在其他同學面前一樣可以展示自我。在識字與閱讀教學中,教師盡可能讓學生多參與。
三、聽說讀寫結合,為學習語文打下堅實基礎
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教學實際中,我根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讓他們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掌握知識。多練多說多寫,從小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開學初,讓學生每人留心觀察生活,把從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從學習中遇到的、想到的事情說出來,也可以講在假期中知道的故事,或編可愛的童話,可以與老師聊天,講講愉快的事情。抽空和孩子們多交流感情,讓孩子們首先從心底認可自己。例如學了課文《哪座房子最漂亮》,學生對于疊詞的運用有了掌握,我就布置他們觀察周圍環(huán)境,利用疊詞寫話。有的學生這樣寫道:“高高的門。大大的路。亮亮的燈。我們的家園是那么的美麗?!币尯⒆觽兡軌虬颜n堂上學到的知識用另一方式去表述。
總之,識字和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并且從小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閱讀的習慣,學生就會自覺地去學習,把握住生活中每一個識字和閱讀的機會,達到較好的識字目的和提前閱讀的效果,讓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水平有一個良好的發(fā)展前景。讓祖國的文化更加繁榮和興旺。
(作者單位福建省武平縣大禾中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