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的到來為中小學教師培訓提供了全新的發(fā)展思路和先進的物質條件,在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的指導思想下,基于互聯(lián)網的遠程培訓模式應運而生,網絡教學平臺與管理平臺日趨完善。但如果沒有豐富、合理、高效的網絡課程,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師培訓就會成為“無水之源、無本之木”,本文基于教師培訓課程現(xiàn)狀談談其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探索與實踐。
一、教師培訓網絡課程存在的問題
1. 網絡課程數(shù)量相對不足
以天津市為例,自實施網絡遠程培訓以來,通過合作共建、引進和授權使用等方式,共形成網絡課程約200門,但參訓教師還是感覺缺少足夠的高質量的課程供其選擇。另外,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相關規(guī)定對在職教師崗位培訓的學時要求,由“培訓時間每五年累計不少于240學時”調整為“每五年累計培訓時間不少于360學時”,在所有在職教師每五年輪訓一次的要求下,如果沒有足夠的課程提供保障,且不對課程加以區(qū)分調整,不同周期內網絡課程的重復選擇與學習將不可避免。
2. 網絡課程內容質量不高
(1)部分網絡課程仍存在簡單的教材搬家、課堂搬家的現(xiàn)象
一些網絡課程直接將書本教材一字不落地轉化為網頁,還有一些將講座直接轉化為視頻課程,學習者從這兩類課程中提取有用信息通常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2)課程內容脫離中小學教師教學工作實踐
教師培訓網絡課程的設計開發(fā)者多為高校中的學科領域專家和課程研究人員,他們中的許多人并不十分熟悉基礎教育一線的教學情況,導致在培訓過程中理論與實踐明顯成為“兩張皮”,很難學以致用。
(3)課程內容脫離教師的實際需求
從教師培訓網絡課程開發(fā)的主體看,中小學教師基本被排斥在課程開發(fā)過程之外,這樣的課程很難滿足中小學教師的現(xiàn)實需要。當前的教師培訓網絡課程設置,更多地偏重于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少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事實上,中小學教師迫切地需要能夠對其實踐給予切實指導的知識。
?。?)課程內容脫離教師的已有經驗
與職前教育不同,參加職后繼續(xù)教育的教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正是他們建構新知識的基礎,但現(xiàn)有網絡課程的開發(fā)設計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3. 網絡課程銜接不暢
教師職后培訓階段的課程設置不同于職前培養(yǎng)階段,它應該是建立在職前教育課程基礎上的擴展和延伸,如果不能處理好二者在課程設置上的關系,就很可能造成課程內容的重復或缺失。例如,職后重復學習職前學過的課程內容,或者由于師資力量、課程資源、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職前未能開設的課程職后也沒學到。
此外,職后培訓課程體系內部結構層次性差,課程的橫向連續(xù)性不足、縱向銜接性不夠,造成課程內容的交叉重復或缺失,影響教師培訓課程的整體功能。
4. 網絡課程資源缺乏有效整合
教育現(xiàn)代化要求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資源配置合理、高效、可行,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便是課程資源。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師培訓實踐中,網絡課程資源零散、雜亂,有效資源閑置、浪費的現(xiàn)象頗為嚴重。
二、模塊化課程探索
面對教師培訓網絡課程低水平重復建設,內容空泛、膚淺、滯后,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殆盡等問題日漸突出的現(xiàn)狀,同時隨著網絡課程越建越多,網絡培訓逐漸深化,網絡課程的開發(fā)建設難度日益增加、空間越發(fā)狹小,如何在網絡環(huán)境下,保證制度化的教師培訓長期而有效地開展下去,這需要我們認真思索網絡課程建設的方式。
1. 什么是模塊化課程
模塊化課程(module curriculum)這一概念始見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英國課程研究和編制文獻。很快,這一概念就迅速地進入了英國大中學校和各種職業(yè)教育機構,成為英國許多學校采用的一種課程新形態(tài)[1]。
模塊化課程的關鍵在于“模塊”一詞,它的原意為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標準砌塊,后被應用于計算機科學,譯為模塊或組建,指軟件和完整程序中可以組合、更換的標準單元、組件和子程序[2]。在計算機科學中,模塊化是指一個系統(tǒng)或程序,由若干彼此具有一定獨立性、完整性,又有一定聯(lián)系的部分組成,既能發(fā)揮整體功能,又能發(fā)揮各個部分的獨特功能,其優(yōu)點在于易于修訂、編制和調試。模塊化課程就是引用計算機科學中程序模塊化的概念和編制原則對課程進行設計。
2. 模塊化課程建設探索
模塊化課程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短小但完整、獨立的課程模塊,每個模塊都以一個特定的主題為核心,都有明確且獨立的教學目標、內容和考核評價,各個模塊又與同一課程下的其他模塊發(fā)生關系。各個模塊按照課程所要實現(xiàn)的總體目標進行設置,并按照各自的地位作用進行有邏輯的排序或組合。這樣,模塊更加具體且富有針對性,課程更加系統(tǒng)且完整。以教師培訓中的教育研究方法為例,可以分解為比較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如何做研究設計、如何做敘事研究、如何分析研究結果等若干模塊。基礎性、實踐性等不同模塊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一門完整的模塊課程也可以由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模塊構成。傳播學、社會學、邏輯學等學科中的相關內容也可以模塊的形態(tài)納入到教師培訓課程中。
在模塊化課程體系下,參訓教師不必再選擇一門或幾門龐大的課程,而是可以直接選擇課程模塊,每門課程修滿一定數(shù)量的模塊并通過模塊考核即可獲得該門課程的成績。
模塊化課程的開發(fā)主體可以不再單純依賴高校和教師培訓機構,而是讓中小學一線教師和教研員都有機會親身參與課程開發(fā)。總之,不同的課程模塊,可由不同人群開發(fā),各施所長。
3. 模塊化課程的優(yōu)勢
?。?)從課程本身看
第一,可以擴大課程數(shù)量。模塊化課程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適應性,有利于課程內容的及時更新與完善。通過對模塊的刪減、新增、修訂來調整課程重心,不斷提供新內容、新方法,甚至組織全新的課程,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以往面臨的“用過的課程難以再用,新建課程只能另起爐灶,可開發(fā)的課程越來越少”的局面。
第二,可以提高課程質量。模塊化課程開發(fā)主體的擴充、課程形態(tài)的改變、選擇空間的增加、課程及模塊設計思路的改變等都使課程盡可能地貼近了教師的實踐工作與實際需求。模塊化的網絡課程朝著更深更寬的層次發(fā)展,可以有效地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性,進而提高課程質量。
第三,可以更好地銜接課程。模塊化課程的綜合性和相對獨立性有利于明確模塊與課程整體的邏輯關系,以及模塊在課程中的價值與作用。通過模塊之間的補充、銜接能促進課程之間良好的銜接。
第四,可以有效地整合各類課程資源。在信息化手段與內容迅猛發(fā)展的當今社會,資源并不稀缺,關鍵在于如何對各種資源進行合理并有效的整合利用。模塊化的課程開發(fā)恰恰可以將豐富的課程資源運用到各模塊之中以改善這一問題。
(2)從學習者的角度看
第一,能夠引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模塊化課程的內容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逐漸連續(xù)擴展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學習者的興趣。學習者可以結合已有經驗通過循序漸進或拓展延伸的方式擴充所學,使學習者有足夠的內驅力,更加符合成人學習的特點。
第二,能夠保持學習者的學習熱情。課程模塊通常信息容量較小,又有明確的目標。相比完整的課程,完成模塊學習所需時間較短、任務量較小,學習者不必耗費多余精力在自己并不需要或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上,有利于在學習階段始終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
第三,能夠適應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求。模塊化課程有利于學習者選擇最需要、最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每位教師在各自的專業(yè)成長階段有著不盡相同的需求,一位處在職業(yè)成熟階段的教師可能在完成一項教育科研課題時更需要敘事研究的相關知識與方法。如果說學習者的動機與學習效果呈正相關,那么一定程度內課程模塊的自由選擇將有利于提高參訓教師的學習效果。
模塊化課程的開發(fā)建設還只是一種探索與設想,是否所有的教師培訓網絡課程都適用于模塊化的形態(tài)進行開發(fā),正在使用的網絡教學平臺和管理平臺如何配合模塊化課程的設置與實施,都是值得進一步思考和驗證的問題。
參考文獻:
[1][2]張民選.模塊課程:現(xiàn)代課程中的新概念、新形態(tài)[J].比較教育研究,1993(6).
?。ㄗ髡邌挝唬禾旖驇煼洞髮W)
?。ㄘ熑尉庉嫞簠菋?梁